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56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涉及船体转向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前连接杆、第一电机、方向转盘和换向杆,所述前连接杆的前端安装有第一电机,且前连接杆的前部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中部设置有球形蜗杆,且球形蜗杆的右侧活动设置有方向转盘,所述方向转盘的后部中心安装有换向杆,换向杆的上部杆体安装有下紧固螺母,且换向杆的下侧设置有下电机套;所述安装杆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块,且安装杆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块,并且前限位块和后限位块关于安装杆的中心呈前后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球形蜗杆与滚轮黄子健的传动活动,滚轮减少接触处的摩擦,在不影响传动换向的前提下,减少摩擦磨损,可更好的保护设备运行,使用更安全可靠。更安全可靠。更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船体转向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外机,顾名思义是指安装在船体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通常悬挂于艉板的外侧,又称舷外机;通常由三大主要部件组成,动力头、齿轮箱、及推进器。在现有技术“CN217778942U一种船体的转向装置”的说明书中提及“包括安装板、驱动组件、转向组件和两组升降组件,两组所述升降组件均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两组升降组件上,所述转向组件安装在驱动组件上,两组所述升降组件以驱动组件为中心对称设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转向装置的换向需要依靠齿轮与齿轮传动活动进行换向,使得齿轮与齿轮之间的接触比较密集,容易相互摩擦,长期磨损容易滑开,使用并不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装置的换向需要依靠齿轮与齿轮传动活动进行换向,使得齿轮与齿轮之间的接触比较密集,容易相互摩擦,长期磨损容易滑开,使用并不安全可靠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前连接杆、第一电机、方向转盘和换向杆,所述前连接杆的前端安装有第一电机,且前连接杆的前部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中部设置有球形蜗杆,且球形蜗杆的右侧活动设置有方向转盘,所述方向转盘的后部中心安装有换向杆,换向杆的上部杆体安装有下紧固螺母,且换向杆的下侧设置有下电机套。
[000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块,且安装杆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块,并且前限位块和后限位块关于安装杆的中心呈前后对称。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前端设置有后插接头,并且后插接头插接在前连接杆的前端头,且后插接头与前连接杆的前端之间安装有紧固螺栓。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转盘的后部开设有上安装孔,且换向杆的上端头套置在上安装孔内,并且方向转盘的前部凹槽内安装有两组滚轮,滚轮为转动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电机套内套置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转轴,并且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三组螺旋桨。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电机套的上端设置有上轴套,且换向杆的下部套置在上轴套内,并且上轴套与换向杆的下部杆体之间安装有多组紧固螺钉。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中第一电机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前连接杆一起转动活动,从而带动球形蜗杆处齿动连接的方向转盘逆时针翻转活动;在第一电机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前连接杆一起转动活动,从而带动球形蜗杆处所齿动连接的方向转盘顺时针翻转
活动,方便操控方向转盘换向运行。
[0012]2.本技术中换向杆的上端套置在方向转盘后部的上安装孔内,方便在方向转盘一翻转活动就会带动换向杆一起同步活动,使用方便省事。
[0013]3.本技术中换向杆下部杆体外的上轴套安装紧固可靠,上轴套下端的下电机套内安装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转动第二转轴,从而带动螺旋桨一起转动活动,以达到水下换向驱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杆结构设置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球形蜗杆结构设置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方向转盘示意图。
[0018]图中:1、前连接杆;10、前限位块;11、安装杆;12、球形蜗杆;13、后限位块;2、第一电机;20、第一转轴;21、后插接头;22、紧固螺栓;3、方向转盘;30、上安装孔;31、滚轮;4、换向杆;40、下紧固螺母;41、下电机套;42、第二电机;43、第二转轴;44、螺旋桨;45、上轴套;46、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能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提出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更加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0]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杆结构设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球形蜗杆结构设置示意图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方向转盘示意图。
[0022]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前连接杆1、第一电机2、方向转盘3和换向杆4,前连接杆1的前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且前连接杆1的前部设置有安装杆11,安装杆11的中部设置有球形蜗杆12,且球形蜗杆12的右侧活动设置有方向转盘3,方向转盘3的后部中心安装有换向杆4,且换向杆4的下侧设置有下电机套41。
[0023]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杆11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块10,且安装杆11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块13,并且前限位块10和后限位块13关于安装杆11的中心呈前后对称;第一电机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转轴20,且第一转轴20的前端设置有后插接头21,并且后插接头21插接在前连接杆1的前端头,且后插接头21与前连接杆1的前端之间安装有紧固螺栓22。
[002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第一电机2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20,带动前连接杆1一起转动活动,从而带动球形蜗杆12处齿动连接的方向转盘3逆时针翻转活动;
在第一电机2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20,带动前连接杆1一起转动活动,从而带动球形蜗杆12处所齿动连接的方向转盘3顺时针翻转活动,方便操控方向转盘3换向运行。
[0025]在本实施例中,方向转盘3的后部开设有上安装孔30,且换向杆4的上端头套置在上安装孔30内,并且方向转盘3的前部凹槽内安装有两组滚轮31,滚轮31为转动结构。
[0026]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换向杆4的上端套置在方向转盘3后部的上安装孔30内,方便在方向转盘3一翻转活动就会带动换向杆4一起同步活动,使用方便省事。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下电机套41内套置有第二电机42,且第二电机4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转轴43,并且第二转轴43上设置有三组螺旋桨44;下电机套41的上端设置有上轴套45,且换向杆4的下部套置在上轴套45内,并且上轴套45与换向杆4的下部杆体之间安装有多组紧固螺钉46。
[002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换向杆4下部杆体外的上轴套45安装紧固可靠,上轴套45下端的下电机套41内安装有第二电机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前连接杆(1)、第一电机(2)、方向转盘(3)和换向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杆(1)的前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且前连接杆(1)的前部设置有安装杆(11),所述安装杆(11)的中部设置有球形蜗杆(12),且球形蜗杆(12)的右侧活动设置有方向转盘(3),所述方向转盘(3)的后部中心安装有换向杆(4),换向杆(4)的上部杆体安装有下紧固螺母(40),且换向杆(4)的下侧设置有下电机套(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1)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块(10),且安装杆(11)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块(13),并且前限位块(10)和后限位块(13)关于安装杆(11)的中心呈前后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体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转轴(20),且第一转轴(20)的前端设置有后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辉黄跃华王晓晴熊海生宁文才李威康良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