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60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货物装卸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包括履带、横梁、输送系统、驱动系统、电气控制柜,履带移动设置在横梁上,输送系统、驱动系统、电气控制柜均设置在横梁上,输送系统上的输送皮带用于输送物料,驱动系统和电气控制柜电连接,还包括横摆支架、横摆驱动、动态倾角传感器,横摆支架铰接在横梁上,输送系统设置在横摆支架上,横摆驱动的两端分别与横梁和横摆支架铰接,横摆驱动借助驱动系统提供的动力推动横摆支架进行摆动,动态倾角传感器设置在横摆支架上并与电气控制柜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输送机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物料输送带无法保持平稳运输的问题。送带无法保持平稳运输的问题。送带无法保持平稳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


[0001]本技术涉及货物装卸输送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抗洪抢险救援现场,工作环境恶劣,无论是打包机还是人工装填砂袋均无法直接在抢险一线完成工作,因此砂袋如何快速到达一线成为抗洪抢险的有一难题,虽然现在有人提出使用皮带输送机输送防汛沙袋,但是常规的皮带输送机没有自行移动能力,机动性极差,需要人工将输送机搬运到抢险现场,不仅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而且遇到恶劣地面工况,难以实施,会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提升,提供一种集自行转移、自动伸缩、远程对位功能于一体的适用于恶劣环境的模块式平衡输送机,提升抢险救援效率,规避深入一线的危险,保证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输送机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物料输送带无法保持平稳运输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包括履带、横梁、输送系统、驱动系统、电气控制柜,所述履带移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输送系统、所述驱动系统、所述电气控制柜均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输送系统上的输送皮带用于输送物料,所述驱动系统和所述电气控制柜电连接,还包括横摆支架、横摆驱动、动态倾角传感器,所述横摆支架铰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输送系统设置在所述横摆支架上,所述横摆驱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和所述横摆支架铰接,所述横摆驱动借助所述驱动系统提供的动力推动所述横摆支架进行摆动,所述动态倾角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横摆支架上并与所述电气控制柜电连接。
[0006]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底架、固定输送层和若干个活动输送层,所述输送底架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摆支架上,所述固定输送层设置在所述输送底架上,所述输送系统、所述驱动系统、所述电气控制柜均设置在所述输送底架上,所述活动输送层借助移动组件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输送层上。
[0007]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动输送层收回后位于所述固定输送层的上侧或下侧,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部,所述固定输送层借助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活动输送层连接,所述固定输送层和所述活动输送层上均设有滑动槽;
[0008]所述第一移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第一主动链轮、第一固定圆柱、第一支撑轮、支撑架,所述第一固定圆柱等间距分布并形成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啮合连接的第一圆柱轨道,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支撑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支撑轮分别在所述固定输送层和所述活动输送层的所述滑动槽内滚动,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支撑架数量均为若干个,数量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
固定输送层和所述活动输送层上,所述第一驱动和所述第一固定圆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输送层和所述活动输送层上,所述第一驱动和所述驱动系统连接。
[0009]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移动部,两个相邻的所述活动输送层借助所述第二移动部连接;
[0010]所述第二移动部包括回转支架、第二驱动、第二主动链轮、第二固定圆柱、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固定圆柱等间距分布并形成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啮合连接的第二圆柱轨道,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支撑轮的数量为若干个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撑轮均在同一个所述活动输送层的所述滑动槽内滚动,所述回转支架借助相互配合的蜗轮蜗杆组件与另一个所述活动输送层转动连接,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均与所述电气控制柜连接,所述蜗轮蜗杆组件的转动轴心与所述活动输送层的平面垂直。
[0011]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俯仰组件,所述俯仰组件包括俯仰驱动、俯仰支架,所述俯仰支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输送底架上,所述俯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输送层铰接,所述俯仰驱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送底架和所述固定输送层铰接,所述俯仰驱动与所述电气控制柜电连接。
[0012]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若干个辅助架,所述辅助架可伸缩的铰接在所述活动输送层上,所述辅助架伸长后与地面接触,所述辅助架与所述电气控制柜电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液压绞盘,所述液压绞盘设置在所述横梁上并与所述电气控制柜电连接。
[00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中,为了提高输送机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物料运输的稳定性,申请人提供了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具体的包括履带、横梁、输送系统、驱动系统、电气控制柜,还包括横摆支架、横摆驱动、动态倾角传感器;输送机工作时,通过操作电气控制柜启动驱动系统,借助驱动系统提供的动力带动履带在地面上移动,当遇到不平的路面时,输送机左右两侧的履带会形成高度差,横摆支架会随着两侧履带的高低变化而一起变化,横摆支架上两侧的动态倾角传感器会接收并记录当前横摆支架的状态,并形成信号传递到电气控制柜;电气控制柜接收到信号后会进行分析,并依据横摆支架当前状态给出动作指令,其中横摆驱动数量为若干个,优选为四个,横摆驱动优选为液压伸缩缸,左右两侧分别有两个;动作指令会开启横摆驱动,左右两侧中处于较低高度的横摆驱动会伸长,处于较高高度的横摆驱动会缩短,使横摆支架在在横梁上进行摆动,并快速的使横摆支架恢复到与地平面平行的状态,保证输送机上输送系统的平稳运行,极大的提高了模块运输机的适用范围,同时还保证了物料的平稳运输。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活动输送层收起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X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活动输送层收起来后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履带和横梁结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输送底架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履带,2、横梁,3、驱动系统,4、电气控制柜,5、横摆支架,6、横摆驱动, 7、输送底架,8、固定输送层,9、活动输送层,10、第一驱动,11、第一主动链轮,12、第一固定圆柱,13、第一支撑轮,14、支撑架,15、回转支架,16、第二驱动,17、第二主动链轮,18、第二固定圆柱,19、第二支撑轮,20、蜗轮蜗杆组件,21、俯仰驱动,22、俯仰支架,23、辅助架,24、液压绞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
[0026]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包括履带1、横梁2、输送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包括履带(1)、横梁(2)、输送系统、驱动系统(3)、电气控制柜(4),所述履带(1)移动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输送系统、所述驱动系统(3)、所述电气控制柜(4)均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输送系统上的输送皮带用于输送物料,所述驱动系统(3)和所述电气控制柜(4)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摆支架(5)、横摆驱动(6)、动态倾角传感器,所述横摆支架(5)铰接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输送系统设置在所述横摆支架(5)上,所述横摆驱动(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2)和所述横摆支架(5)铰接,所述横摆驱动(6)借助所述驱动系统(3)提供的动力推动所述横摆支架(5)进行摆动,所述动态倾角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横摆支架(5)上并与所述电气控制柜(4)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底架(7)、固定输送层(8)和若干个活动输送层(9),所述输送底架(7)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摆支架(5)上,所述固定输送层(8)设置在所述输送底架(7)上,所述输送系统、所述驱动系统(3)、所述电气控制柜(4)均设置在所述输送底架(7)上,所述活动输送层(9)借助移动组件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输送层(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式平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输送层(9)收回后位于所述固定输送层(8)的上侧或下侧,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部,所述固定输送层(8)借助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活动输送层(9)连接,所述固定输送层(8)和所述活动输送层(9)上均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移动部包括第一驱动(10)、第一主动链轮(11)、第一固定圆柱(12)、第一支撑轮(13)、支撑架(14),所述第一固定圆柱(12)等间距分布并形成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11)啮合连接的第一圆柱轨道,所述第一主动链轮(11)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10)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支撑轮(13)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4)上,所述第一支撑轮(13)分别在所述固定输送层(8)和所述活动输送层(9)的所述滑动槽内滚动,所述第一支撑轮(13)和所述支撑架(14)数量均为若干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艳明张利荣刘沙沙吴志刚刘鸿齐建飞张广潭庞林祥汪睿超刘锋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优益创联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