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头液压系统及旋挖钻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152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挖钻机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头液压系统及旋挖钻机,该动力头液压系统包括:充油装置,与油箱连接;液压马达,其上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泄压口,所述第一油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充油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油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充油装置连接;缓冲装置,与所述泄压口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压力大于所述缓冲装置的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油液自所述液压马达流向所述缓冲装置泄压,且在所述液压马达的压力小于所述缓冲装置的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油液自所述缓冲装置流向所述液压马达增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吸收液压马达产生的过载压力,对其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长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长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头液压系统及旋挖钻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旋挖钻机液压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头液压系统及旋挖钻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旋挖钻机作业工况极其恶劣,在岩层钻进作业时,其动力头液压马达所受负载频繁突变,尤其在甩土动作时,马达反复高速正反转,当马达壳体内压力产生高于马达壳体允许的压力峰值时,将增加马达油封损坏风险,影响马达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动力头液压系统易损坏、寿命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寿命长的动力头液压系统及旋挖钻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头液压系统,包括:充油装置,与油箱连接;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上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泄压口,所述第一油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充油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油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充油装置连接;缓冲装置,与所述泄压口连接,在所述液压马达的压力大于所述缓冲装置的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油液自所述液压马达流向所述缓冲装置泄压,且在所述液压马达的压力小于所述缓冲装置的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油液自所述缓冲装置流向所述液压马达增压。
[0005]作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马达设置为多个,每个所述液压马达的泄压口均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
[0006]作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泄压管路和蓄能器,所述泄压管路与所述泄压口连接,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泄压管路连接。
[0007]作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马达上还设有泄油口,所述泄油口与所述油箱连接。
[0008]作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充油装置包括:管路组件,包括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还包括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油口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油口连接,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均与所述油箱连接;换向阀,与所述进油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均连接,并且所述进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回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充油泵,与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油箱均连接。
[0009]作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溢流安全组件,所述溢流安全组件包括溢流管路和溢流阀组,所述溢流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连接,所述溢流阀组连接于所述溢流管路上,所述溢流阀组在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开启,以将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0010]作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溢流阀组包括串联在所述溢流管路
上的第一单向溢流阀和第二单向溢流阀,所述第一单向溢流阀位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单向溢流阀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单向溢流阀与所述第二管路常通,所述第二单向溢流阀与所述第一管路常通。
[0011]作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油箱连接的补油装置,所述补油装置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连接。
[0012]作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油装置包括:齿轮泵,与所述油箱连接;补油管路,所述补油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齿轮泵连接,所述补油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连接;单向阀组,包括第一补油单向阀和第二补油单向阀,所述第一补油单向阀和所述第二补油单向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一一连接,所述第一补油单向阀和所述第二补油单向阀的入口均与所述补油管路连接。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包括前文所述的动力头液压系统的任何一种技术方案。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的动力头液压系统,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将充油装置与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一一对应连接,为液压马达注入油液实现转动,缓冲装置与液压马达的泄压口连接,在液压马达的压力大于缓冲装置的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油液自液压马达流向缓冲装置泄压,以吸收液压马达产生的过载压力,对其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且在液压马达的压力小于缓冲装置的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油液自缓冲装置流向液压马达增压,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0016]2、本技术的动力头液压系统,缓冲装置包括泄压管路和蓄能器,泄压管路与泄压口连接,蓄能器与泄压管路连接。当液压马达的压力大于缓冲装置的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液压马达的油液经泄压口流进泄压管路最后流入蓄能其内,使得液压马达得以释放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导致油封失效的问题。
[0017]3、本技术的动力头液压系统,液压马达上还设有泄油口,泄油口与油箱连接,以将液压马达内泄漏的油液及时回流至油箱,有效避免了油液堆积导致的液压马达内部压力过大,进一步对液压马达起到保护作用。
[0018]4、本技术的动力头液压系统,还包括溢流安全组件,溢流安全组件包括溢流管路和溢流阀组,溢流管路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均连接,溢流阀组连接于溢流管路上,溢流阀组在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开启,以将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以释放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的压力,避免管路内压力过大,从而确保进入液压马达的油液压力在合理范围内。
[0019]5、本技术的动力头液压系统,还包括与油箱连接的补油装置,补油装置与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连接,以为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补充油液,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0020]6、本技术的旋挖钻机,包括前文的动力头液压系统,能够吸收液压马达产生的过载压力,对其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头液压系统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头液压系统无补油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充油装置;11、进油管路;12、第一管路;13、第二管路;14、回油管路;15、换向阀;151、进油口;152、第一口;153、第二口;154、回油口;155、第一接电口;156、第二接电口;16、充油泵;17、第一安全阀;2、液压马达;3、缓冲装置;31、泄压管路;32、蓄能器;4、溢流安全组件;41、溢流管路;42、溢流阀组;421、第一单向溢流阀;422、第二单向溢流阀;5、补油装置;51、齿轮泵;52、补油管路;53、单向阀组;531、第一补油单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头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油装置(1),与油箱连接;液压马达(2),所述液压马达(2)上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泄压口,所述第一油口通过第一管路(12)与所述充油装置(1)连接,所述第二油口通过第二管路(13)与所述充油装置(1)连接;缓冲装置(3),与所述泄压口连接,在所述液压马达(2)的压力大于所述缓冲装置(3)的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油液自所述液压马达(2)流向所述缓冲装置(3)泄压,且在所述液压马达(2)的压力小于所述缓冲装置(3)的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油液自所述缓冲装置(3)流向所述液压马达(2)增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头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2)设置为多个,每个所述液压马达(2)的泄压口均与所述缓冲装置(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头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3)包括泄压管路(31)和蓄能器(32),所述泄压管路(31)与所述泄压口连接,所述蓄能器(32)与所述泄压管路(3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头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2)上还设有泄油口,所述泄油口与所述油箱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头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油装置(1)包括:管路组件,包括所述第一管路(12)、所述第二管路(13),还包括进油管路(11)和回油管路(14),所述第一管路(12)与所述第一油口连接,所述第二管路(13)与所述第二油口连接,所述进油管路(11)和所述回油管路(14)均与所述油箱连接;换向阀(15),与所述进油管路(11)、所述第一管路(12)、所述第二管路(13)和所述回油管路(14)均连接,并且所述进油管路(11)通过所述换向阀(15)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管路(12)或所述第二管路(13)连通,所述回油管路(14)通过所述换向阀(15)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管路(12)或所述第二管路(13)连通;充油泵(16),与所述进油管路(11)和所述油箱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敏马季齐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