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32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包括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所述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相对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条形口,两组所述条形口的内部皆设置有闸页,所述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相对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防夹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闸机、第二闸机、条形口、闸页、安装板、凹槽、弹簧、踏板、连接口、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挡板,使行人在扫码识别后,待行人进入入口处踩在踏板的上表面后,两组闸页相对的一侧被遮挡限位,直至行人通过后闸页离开踏板后,闸页才会重新关闭,有效的避免了一些行动缓慢不便的行人,通行时间长被夹伤的情况,提高了安全系数。提高了安全系数。提高了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通行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在轨道交通中常用一种通道阻挡装置(通道管理设备) 闸机,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因此形成了付费区与非付费区,闸机从发展至今,使用的识别方式包括:刷卡(包括磁卡、ID卡、IC卡、各种异形卡等),证件扫描(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条码/二维码,生物识别(指纹、虹膜、人脸)等。
[0003]现有的扫码闸机设备在投放使用时,扫码后闸机打开的时间短,对一些行动不便,通行时间长的行人来说,会出现闸机夹伤人的情况,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提出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有效的避免了一些行动缓慢不便的行人,通行时间长被夹伤的情况,提高了安全系数。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包括有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所述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相对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条形口,两组所述条形口的内部皆设置有闸页,所述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相对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防夹装置;所述防夹装置包括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相对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侧位于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的入口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弹簧,多组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
[0006]所述第一闸机和第二闸机位于弹簧一侧的中间处皆开设有连接口,两组所述连接口的内部皆套设有第一连接杆,两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踏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两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两组第三连接杆分别与两组条形口滑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挡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挡板的长度皆大于两组条形口的宽度。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踏板下侧面的横截面积与弹簧上侧面的横截面积相同。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朝向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板,辅助板设置成倾斜状。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上侧面位于弹簧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弹簧的下端与限位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的第一闸机、第二闸机、条形口、闸页、安装板、凹槽、弹簧、踏板、连接口、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挡板,使行人在扫码识别后,待行人进入入口处踩在踏板的上表面后,两组闸页相对的一侧被遮挡限位,直至行人通过后闸页离开踏板后,闸页才会重新关闭,有效的避免了一些行动缓慢不便的行人,通行时间长被夹伤的情况,提高了安全系数。
[0013]2、通过设置的辅助板,辅助板设置成倾斜状,方便行人的通过,避免行人被绊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挡板和踏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第一闸机;2、第二闸机;3、条形口;4、闸页;5、安装板;6、凹槽;7、弹簧;8、踏板;9、连接口;10、第一连接杆; 11、第二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3、挡板;14、辅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包括有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相对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条形口3,两组条形口3的内部皆设置有闸页4,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相对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防夹装置。
[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夹装置包括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相对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5,安装板5上侧位于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的入口处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弹簧 7,多组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8,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 位于弹簧7一侧的中间处皆开设有连接口9,两组连接口9的内部皆套设有第一连接杆10,两组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分别与踏板8的两侧固定连接,两组第一连接杆10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 11,两组第二连接杆11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2,两组第三连接杆12分别与两组条形口3滑动连接,两组第三连接杆12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挡板13,待行人进入入口处踩在踏板8的上表面后,踏板8受力产生向下的运动,使弹簧7受力产生形变,第一连接杆10与踏板8固定连接,使踏板8带动第一连接杆10在连接口9 的内部向上运动,使第三连接杆12通过第二连接杆11在第一连接杆 10的作用下也向下运动,从而第三连接杆12一端固定连接的挡板13 产生向下的运动,使两组闸页4相对的一侧被遮挡限位,待行人通过两组闸页4,双脚离开踏板8的上表面后,利用弹簧7的复位性,使踏板8带动第一连
接杆10产生向上的运动,从而使挡板13通过第三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1在第一连接杆10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解除对两组闸页4的限位,使行人通过后闸页4重新关闭,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一些行动缓慢不便的行人,在通行时间长而被夹伤的情况。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两组挡板13的长度皆大于两组条形口3的宽度,使挡板13可以被条形口3限位在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的外侧,可以更好的大于两组条形口3起到限位的作用。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踏板8下侧面的横截面积与弹簧7上侧面的横截面积相同,使踏板8可以更好的被弹簧7限位,有利于提高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板5朝向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板 14,辅助板14设置成倾斜状,方便行人的通过,避免行人被绊倒的情况。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6上侧面位于弹簧7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弹簧7的下端与限位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使弹簧7在形变时可以完全的收纳进限位槽中,避免弹簧7弹性的损伤。
[0027]工作原理:行人在扫码识别后,条形口3内部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夹的轨道交通E码通设备,包括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相对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条形口(3),两组所述条形口(3)的内部皆设置有闸页(4),所述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相对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防夹装置;所述防夹装置包括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相对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上侧位于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的入口处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弹簧(7),多组所述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8);所述第一闸机(1)和第二闸机(2)位于弹簧(7)一侧的中间处皆开设有连接口(9),两组所述连接口(9)的内部皆套设有第一连接杆(10),两组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分别与踏板(8)的两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毅范庆毅郑艳红林晓林德生肖仙樑祖先泗兰海秀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神威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