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1102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涉及地铁系统、市域快轨系统、轻轨系统、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等技术领域,包括:桩基、承台和预制T型桥墩。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省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工艺,进而达到减少对既有道路交通的影响、缩短工期、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无粘结状态的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在桥墩发生振动的时候可以将振动进行释放,进而提供减震的效果,减小桥梁振动对桥墩的刚性损害,增加本桥墩整体的抗震性能,本桥墩适用于地面交通繁忙地段,对桥墩受力、抗震性能及耐久性要求高的桥梁工程,在提供牢固的结构基础的同时提供优良的抗震性能,增加桥墩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保费用。降低维保费用。降低维保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架桥梁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高架线一般沿着既有道路的路中或路侧敷设,下部结构施工多采用传统的现浇施工方法,需要长时间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其弊病较多,主要包括:现场需搭设大量支架和模板,安全隐患多,安全风险大;现场作业需大量劳动力;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对既有道路交通影响大,社会影响面大;产生的粉尘、泥浆、噪音、灯光等无法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0003]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高架桥墩上多为轻轨或高铁等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在发生地震时桥体会发生剧烈振动,目前的高架线重点一般放置在如何增加使用寿命、增加结构连接的强度,随着结构强度的增加,桥梁跨度也在加大,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如何增加高架的抗震性能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短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包括:桩基、承台和预制T型桥墩;所述承台设置在所述桩基上,所述预制T型桥墩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预制T型桥墩内设置有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端与所述预制T型桥墩的顶部连接,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的底部与所述承台连接。
[0006]优选的是,所述预制T型桥墩包括若干节段预制墩柱和一个预制盖梁;若干个所述预制墩柱沿竖直方向相互叠加设置,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预制墩柱的底部与所述承台的顶部连接,所述预制盖梁的底部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预制墩柱的顶部连接。
[0007]优选的是,所述承台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预制墩柱内设置有若干个墩柱钢筋和若干个灌浆套筒,所述连接钢筋、所述墩柱钢筋和所述灌浆套筒的数量和位置相适应,所述灌浆套筒位于所述预制墩柱的底部,所述墩柱钢筋的底部与所述灌浆套筒连通,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预制墩柱的所述灌浆套筒与所述承台的所述连接钢筋插接,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墩柱之间的所述墩柱钢筋与所述灌浆套筒插接,位于最上方的所述预制墩柱的所述墩柱钢筋与所述预制盖梁底部的墩柱波纹管插接。
[0008]优选的是,所述预制盖梁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预制墩柱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承台的顶部设置有锚固端孔,所述锚固端孔内设置有自锁式锚固端;所述第一贯穿
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和所述锚固端孔的位置相适应,且孔径均大于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的直径,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并延伸至所述锚固端孔内与所述自锁式锚固端连接,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的顶部通过封锚块固定在所述预制盖梁的顶部。
[0009]优选的是,所述预制盖梁和所述预制墩柱的连接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墩柱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预制墩柱和所述承台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调节垫块。
[0010]优选的是,所述预制盖梁和所述预制墩柱的连接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墩柱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预制墩柱和所述承台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可拆卸的挡浆模板,所述调节垫块包裹在所述挡浆模板内,所述挡浆模板内填充有无收缩砂浆垫层。
[00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和所述锚固端孔构成钢绞线成孔,所述钢绞线成孔的内壁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位于所述波纹管内,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上套设有无粘结预应力保护套,所述波纹管内自下而上压浆,所述无粘结预应力保护套可避免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与浆料发生粘结。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的连接方法,步骤如下:
[0013]S1:桩基施工完成后设置承台;
[0014]S2:吊装第一柱节预制墩柱,将连接钢筋插入灌浆套筒内并保证锚固端孔与第二贯穿孔贯通,调整第一柱节预制墩柱至标高后向灌浆套筒内灌浆,完成承台与第一柱节预制墩柱的初步连接;
[0015]S3:根据实际桥墩高度及吊装重量确定是否需设置多节段预制墩柱(3),若需要多节段的预制墩柱则依次进行后续若干柱节预制墩柱的吊装,如果项目仅需单节段预制墩柱则直接进行步骤S4;吊装第二柱节预制墩柱,将第一柱节预制墩柱的墩柱钢筋插入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灌浆套筒内,并保证第一柱节预制墩柱的第二贯穿孔与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第二贯穿孔贯通,调整第二柱节预制墩柱至标高后向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灌浆套筒内灌浆,完成第一柱节预制墩柱与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初步连接,以此类推将所有柱节预制墩柱完成初步连接;
[0016]S4:吊装预制盖梁,将最后一节预制墩柱的墩柱钢筋插入墩柱波纹管内并保证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贯通,调整预制盖梁至标高后向墩柱波纹管内灌浆,完成预制墩柱和预制盖梁的初步连接;
[0017]S5:将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自上而下穿入钢绞线成孔的波纹管,直至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的底部与所述自锁式锚固端连接,张拉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后,将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的顶部通过封锚块固定在所述预制盖梁的顶部。
[0018]优选的是,步骤S2中包括
[0019]S201:在承台和预制墩柱的连接处设置调节垫块;
[0020]S202:吊装预制墩柱,将连接钢筋插入灌浆套筒内并保证锚固端孔与第二贯穿孔贯通,检测预制墩柱是否到达标高并根据需要调整调节垫块的位置和高度,直至预制墩柱空间位置满足要求;
[0021]S203:承台和预制墩柱的连接处安装挡浆模板并填充无收缩砂浆垫层,同时向灌浆套筒内灌浆,完成承台与预制墩柱的初步连接。
[0022]步骤S3中包括
[0023]S301:根据项目需要及桥墩高度确定所需预制墩柱的数量;
[0024]所需预制墩柱的数量大于一根,则进行步骤302;
[0025]仅需一根预制墩柱,则直接进行步骤S4;
[0026]S302:在第一柱节预制墩柱和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连接处设置调节垫块;
[0027]S303:吊装第二柱节预制墩柱,将第一柱节预制墩柱的墩柱钢筋插入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灌浆套筒内并保证第一柱节预制墩柱的第二贯穿孔与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第二贯穿孔贯通,检测第二柱节预制墩柱是否到达标高并根据需要调整调节垫块数量,直至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空间位置满足要求;
[0028]S304:在第一柱节预制墩柱和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连接处安装挡浆模板并填充无收缩砂浆垫层,同时向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灌浆套筒内灌浆,完成第一柱节预制墩柱与第二柱节预制墩柱的初步连接;
[0029]S305:依上述方法吊装剩余的预制墩柱并完成所有预制墩柱的初步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1)、承台(2)和预制T型桥墩;所述承台(2)设置在所述桩基(1)上,所述预制T型桥墩设置在所述承台(2)上,所述预制T型桥墩内设置有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5),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5)的张拉端与所述预制T型桥墩的顶部连接,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的底部与所述承台(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T型桥墩包括若干节段制墩柱(3)和一个预制盖梁(4);若干个所述预制墩柱(3)沿竖直方向相互叠加设置,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预制墩柱(3)的底部与所述承台(2)的顶部连接,所述预制盖梁(4)的底部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预制墩柱(3)的顶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钢筋(21),所述预制墩柱(3)内设置有若干个墩柱钢筋(32)和若干个灌浆套筒(31),所述连接钢筋(21)、所述墩柱钢筋(32)和所述灌浆套筒(31)的数量和位置相适应,所述灌浆套筒(31)位于所述预制墩柱(3)的底部,所述墩柱钢筋(32)的底部与所述灌浆套筒(31)连通,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预制墩柱(3)的所述灌浆套筒(31)与所述承台(2)的所述连接钢筋(21)插接,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墩柱(3)之间的所述墩柱钢筋(32)与所述灌浆套筒(31)插接,位于最上方的所述预制墩柱(3)的所述墩柱钢筋(32)与所述预制盖梁(4)底部的墩柱波纹管(41)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盖梁(4)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42),所述预制墩柱(3)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33),所述承台(2)的顶部设置有锚固端孔(22),所述锚固端孔(22)内设置有自锁式锚固端(23);所述第一贯穿孔(42)、所述第二贯穿孔(33)和所述锚固端孔(22)的位置相适应,且孔径均大于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5)的直径,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5)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42)、所述第二贯穿孔(33)并延伸至所述锚固端孔(22)内与所述自锁式锚固端(23)连接,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5)的顶部通过封锚块(51)固定在所述预制盖梁(4)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盖梁(4)和所述预制墩柱(3)的连接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墩柱(3)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预制墩柱(3)和所述承台(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调节垫块(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盖梁(4)和所述预制墩柱(3)的连接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墩柱(3)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预制墩柱(3)和所述承台(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可拆卸的挡浆模板,所述调节垫块(6)包裹在所述挡浆模板内,所述挡浆模板内填充有无收缩砂浆垫层(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42)、所述第二贯穿孔(33)和所述锚固端孔(22)构成钢绞线成孔,所述钢绞线成孔的内壁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5)位于所述波纹管内,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5)上套设有无粘结预应力保护套,所述波纹管内自下而上压浆,所述无粘结预应力保护套可避免所述无粘结竖向预应力筋(5)与浆料发生粘结。8.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钢筋连接预制T型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桩基(1)施工完成后设置承台(2);S2:吊装第一柱节预制墩柱(3),将连接钢筋(21)插入灌浆套筒(31)内并保证锚固端孔(22)与第二贯穿孔(33)贯通,调整第一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唐瀛贺鹏许浩陈轶鹏田宇张娜郭娜周振刘凯刘运亮陈宝军常学力白苹吴丽艳曾险刘伟夏赞欧陆瑶陈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