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制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05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制动结构,包括电机和控制器、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壳体、踏板模拟器、电器元件和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壳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和踏板模拟器,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和踏板模拟器的部分零件在壳体内部接触连接,电机和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外侧,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与电机和控制器中的电机和踏板模拟器的部件装配连接,电机和控制器中的控制器与电器元件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传统制动结构不能无人线控的问题,多种传感器控制保证控制精度及可靠性,满足未来智能驾驶需求,控制器集成EPB控制及电磁抱闸控制实现多种控制功能,同时也能满足传统制动结构的要求。结构的要求。结构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助力制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助力制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助力制动可完善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取消原有的电子真空泵、真空罐等,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辅助实现多功能的智能驾驶,电动助力制动以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为基础,用电机驱动代替原来的真空助力装置,通过控制电机来实现对车辆制动的控制。
[0003]现有的技术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0004]专利号:ZL202120653699.7,名称为电动助力制动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助力缸体、踏杆总成、电动助力器和制动泵总成,通过助力座轴向移动于助力缸体内并与制动泵顶杆呈推顶配合,助力座沿移动方向固定设置有助力螺杆,助力套套于助力螺杆外周且内周与助力螺杆外周呈螺纹配合,蜗杆在助力电机驱动下旋转,蜗轮与助力缸体呈转动配合,蜗轮与蜗杆啮合传动,蜗轮设置有供助力套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第一轴向通孔与助力套外周呈周向联动配合且可相对轴向移动,来达到降低噪音、提高传动稳定性。该电动助力制动装置的缺点在于位移传感器只检测助力座与主缸轴向的相对位移,不能检测踏板推杆的实际位移,不能第一时间反馈驾驶员的制动需求意图并进行助力控制。
[0005]专利号:ZL201711241634.6,名称为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助力器外壳体、助力套筒、制动踏板推杆和助力体推杆,助力套筒设置在助力器外壳体内,制动踏板推杆的一端穿入助力器外壳体的一端内部,与助力体推杆的一端铰接;助力体推杆安装在助力套筒的一端,且能够沿助力套筒内移动;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转换机构安装在助力体推杆的外部,运动转换机构与电机连接,用于实现电机的转动到平动;助力体推杆的另一端上安装有踏板行程传感器铁芯;助力器外壳体的前端盖的外表面上安装有踏板行程传感器感应线圈,且踏板行程传感器感应线圈和踏板行程传感器铁芯平行。该电动助力制动系统的缺点在于采用采用齿轮减速机构和中空滚珠丝杠机构,不利于节省空间,且滚珠丝杆价格高;滚珠丝杠由于运功转速高,产生的噪音大,噪音传递至驾驶室,影响驾驶员对车轮的判断;同时该装置采用的主缸顶杆放置在助力筒的前端,未与主缸连接,在极端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主缸顶杆从助力筒脱落导致助力失效的情况。
[0006]因此,要保证电动助力制动准确判断与执行,对外部信号的采集是很关键的,包括位移传感器信号采集、轮速信号采集。对机构的运动噪音及可靠性也需要急需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一种电动助力制动结构,通过电机助力实现制动功能,解决传统制动结构不能无人线控的问题,并增加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保证控制精度及可靠性,满足未来智能驾驶需求;控制器集成EPB控制及电磁抱闸控制实现多种控制功能,同时也能满足传统制动结构的要求。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制动结构,所述电
动助力制动结构具有驾驶员控制和无人驾驶两种作业模式,包括电机和控制器、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壳体、踏板模拟器、电器元件和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0009]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和所述踏板模拟器,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和所述踏板模拟器的部分零件在所述壳体内部接触连接,所述踏板模拟器用于推动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的活塞压缩液压油产生制动压力;
[0010]所述电器元件包括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踏板模拟器的一端,用于驾驶员控制模式下检测所述踏板模拟器的信号的变化,并反馈至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中的控制器,形成位移闭环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的一侧,用于无人驾驶模式下检测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的制动液压力数据,并反馈至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中的控制器,形成压力闭环控制;
[0011]所述电机和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与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中的电机和所述踏板模拟器的部件装配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踏板模拟器推动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的活塞压缩液压油产生制动压力;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中的控制器与所述电器元件连接,用于接收处理所述电器元件反馈的信号,以及控制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中的电机驱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0012]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包括所述制动主缸和所述顶杆总成,所述顶杆总成与所述制动主缸铰接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所述齿条,所述齿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齿条上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两端分别接触连接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和所述踏板模拟器;
[0013]所述踏板模拟器包括所述推杆、所述拨叉杆和所述磁铁总成;所述推杆设有两个,较长的所述推杆与所述齿条上的限位结构接触连接,较短的所述推杆与所述拨叉杆铰接连接;所述磁铁总成固定安装在所述推杆上方、且位于所述位移传感器下方的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磁铁总成移动产生磁场变化,所述位移传感器采集所述磁铁总成的位移信息。
[0014]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还包括所述齿条衬套和齿轮轴;
[0015]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齿轮轴与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中的电机连接;所述齿条的一侧通过所述齿条衬套与齿轮轴啮合连接;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中的电机驱动齿轮轴旋转带动所述齿条移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还包括所述制动油壶、所述回位弹簧、所述顶杆连接橡胶和所述顶杆胶垫;
[0017]所述制动油壶安装在所述制动主缸的外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齿条的端面连接;
[0018]所述回位弹簧、所述顶杆连接橡胶和所述顶杆胶垫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0019]进一步地,所述顶杆总成包括顶杆头、连接螺纹杆和顶杆座;
[0020]所述顶杆头通过螺母与所述连接螺纹杆锁紧连接,所述连接螺纹杆铰接安装在所述顶杆座上;
[0021]所述顶杆头铰接安装在所述制动主缸的活塞上,所述顶杆座与所述制动主缸的活塞之间安装有所述顶杆连接橡胶,所述顶杆座通过所述顶杆胶垫与踏板模拟器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模拟器还包括推杆壳体、大弹簧、小弹簧、防尘套、弹簧基座、拨叉、锁紧螺母、磁铁总成支撑杆和磁铁总成支撑套;
[0023]所述推杆壳体呈T字形结构,所述T字形结构的头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法兰面上,所述T字形结构的杆部位于所述齿条未设有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法兰面之间;所述T字形头部与所述齿条之间设有防磨间隙;
[0024]所述推杆壳体的顶面设有开槽,所述推杆安装在所述推杆壳体的开槽内、且在开槽中移动连接;较长的所述推杆和较短的所述推杆之间设有预留间隙,所述预留间隙用于竖直夹紧所述磁铁总成支撑杆;
[0025]所述磁铁总成支撑杆的顶部通过所述磁铁总成支撑套与所述磁铁总成连接,所述推杆带动所述磁铁总成支撑杆、所述磁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助力制动结构具有驾驶员控制和无人驾驶两种作业模式,包括电机和控制器(1)、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壳体(3)、踏板模拟器(4)、电器元件(5)和蜗轮蜗杆减速机构(6);所述壳体(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和所述踏板模拟器(4),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和所述踏板模拟器(4)的部分零件在所述壳体(3)内部接触连接,所述踏板模拟器(4)用于推动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的活塞压缩液压油产生制动压力;所述电器元件(5)包括所述位移传感器(50)和所述压力传感器(51),所述位移传感器(50)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3)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壳体(3)安装所述踏板模拟器(4)的一端,用于驾驶员控制模式下检测所述踏板模拟器(4)的信号的变化,并反馈至所述电机和控制器(1)中的控制器,形成位移闭环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51)固定安装在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的一侧,用于无人驾驶模式下检测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的制动液压力数据,并反馈至所述电机和控制器(1)中的控制器,形成压力闭环控制;所述电机和控制器(1)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3)的外侧,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6)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3)的内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6)与所述电机和控制器(1)中的电机和所述踏板模拟器(4)的部件装配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踏板模拟器(4)推动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的活塞压缩液压油产生制动压力;所述电机和控制器(1)中的控制器与所述电器元件(5)连接,用于接收处理所述电器元件(5)反馈的信号,以及控制所述电机和控制器(1)中的电机驱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6);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包括所述制动主缸(21)和所述顶杆总成(23),所述顶杆总成(23)与所述制动主缸(21)铰接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3)内;所述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6)包括所述齿条(61),所述齿条(61)位于所述壳体(3)的内部,所述齿条(61)上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两端分别接触连接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和所述踏板模拟器(4);所述踏板模拟器(4)包括所述推杆(401)、所述拨叉杆(402)和所述磁铁总成(411);所述推杆(401)设有两个,较长的所述推杆(401)与所述齿条(61)上的限位结构接触连接,较短的所述推杆(401)与所述拨叉杆(402)铰接连接;所述磁铁总成(411)固定安装在所述推杆(401)上方、且位于所述位移传感器(50)下方的所述壳体(3)的内部;所述磁铁总成(411)移动产生磁场变化,所述位移传感器(50)采集所述磁铁总成(411)的位移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6)还包括所述齿条(61)衬套(60)和齿轮轴;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6)的齿轮轴与所述电机和控制器(1)中的电机连接;所述齿条(61)的一侧通过所述齿条(61)衬套(60)与齿轮轴啮合连接;所述电机和控制器(1)中的电机驱动齿轮轴旋转带动所述齿条(61)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助力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主缸及顶杆总成(2)还包括所述制动油壶(20)、所述回位弹簧(22)、所述顶杆连接橡胶(24)和所述顶杆胶垫(25);所述制动油壶(20)安装在所述制动主缸(21)的外侧;所述回位弹簧(2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齿条(61)的端面连接;
所述回位弹簧(22)、所述顶杆连接橡胶(24)和所述顶杆胶垫(25)位于所述壳体(3)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助力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总成(23)包括顶杆头、连接螺纹杆和顶杆座;所述顶杆头通过螺母与所述连接螺纹杆锁紧连接,所述连接螺纹杆铰接安装在所述顶杆座上;所述顶杆头铰接安装在所述制动主缸(21)的活塞上,所述顶杆座与所述制动主缸(21)的活塞之间安装有所述顶杆连接橡胶(24),所述顶杆座通过所述顶杆胶垫(25)与踏板模拟器(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助力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模拟器(4)还包括推杆壳体(400)、大弹簧(403)、小弹簧(404)、防尘套(405)、弹簧基座(406)、拨叉(407)、锁紧螺母(408)、磁铁总成支撑杆(409)和磁铁总成支撑套(410);所述推杆壳体(400)呈T字形结构,所述T字形结构的头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3)的法兰面上,所述T字形结构的杆部位于所述齿条(61)未设有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壳体(3)的法兰面之间;所述T字形头部与所述齿条(61)之间设有防磨间隙;所述推杆壳体(400)的顶面设有开槽,所述推杆(401)安装在所述推杆壳体(400)的开槽内、且在开槽中移动连接;较长的所述推杆(401)和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春姚磊葛阳清曹学强李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