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61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包括相正对设置的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以及两块正对设置的第二承力面板,两块第二承力面板分别位于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的两端,第一承力面板、保温板和两块承力面板合围在一起使得内部形成有矩形结构的浇筑空间;所述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相背的外表面上沿其横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呈竖向设置的钢包木,位于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的外侧分别沿竖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条横向延伸的第一杆体,第一杆体分别与其所在侧的钢包木相抵接,第二承力面板的外侧且分别对应两根第一杆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二杆体。让墙体与保温板形成整体,能够让墙体具有保温的作用。能够让墙体具有保温的作用。能够让墙体具有保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的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建筑模板按照施工要求组装形成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内浇筑混凝土能够形成墙体。
[0003]现有的建筑模板组装形成的支护结构通常采用单一的建筑模板,而建筑模板大部分保温效果较差,因此,一般的支护结构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温作用的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
[000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包括相正对设置的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以及两块正对设置的第二承力面板,两块第二承力面板分别位于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的两端,第一承力面板、保温板和两块承力面板合围在一起使得内部形成有矩形结构的浇筑空间,第一承力面板的两端和保温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二承力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相背的外表面上沿其横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呈竖向设置的钢包木,位于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的外侧分别沿竖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条横向延伸的第一杆体,位于两侧的多根第一杆体分别相对设置,第一杆体分别与其所在侧的钢包木相抵接,第二承力面板的外侧且分别对应两根第一杆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杆体的端部固定连接。
[0007]本方案通过相正对设置的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以及两块正对设置的第二承力面板连接合围在一起使得内部形成有矩形结构的浇筑空间,再通过钢包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对浇筑空间进行加固,加固后保证浇筑空间的稳定性,在向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后,将第一承力面板、第二承力面板、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钢包木拆卸下来,保留保温板,这样让墙体与保温板形成整体,能够让墙体具有保温的作用。
[0008]进一步,所述浇筑空间内沿竖向间隔交错设置有多层第一拉紧装置和第二拉紧装置,第一拉紧装置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第一对拉丝杆,第一对拉丝杆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一承力面板,第一对拉丝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于第一承力面板和保温板且螺纹配合有第一对拉螺母,第二拉紧装置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第二对拉丝杆,第二对拉丝杆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二承力面板,第二对拉丝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于第二承力面板且螺纹配合有第二对拉螺母。
[0009]通过第一对拉丝杆实现对拉加固第一承力面板与保温板,通过第二对拉丝杆实现
对拉加固两块承力面板。
[0010]进一步,每层第一拉紧装置均对应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第一杆体,第一对拉丝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于对应的两根第一杆体,第一对拉螺母抵紧在第一杆体外侧面上,每层第二拉紧装置均对应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第二杆体,第二对拉丝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于对应的两根第二杆体,第二对拉螺母抵紧在第二杆体外侧面上。
[0011]通过两个第一螺母将第一对拉丝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第一承力面板外部的第二杆体上,以及保温板外部的第二杆体上,这样保证第一对拉丝杆的稳固性;通过两个第二螺母将第二对拉丝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杆体上,保证第二对拉丝杆的稳固性。
[0012]进一步,所述钢包木包括钢柱,所述钢柱内贯穿有同中心线设置且横截面呈矩形形状的安装条孔,安装条孔内插入有与安装条孔形状一致的条形木方,钢柱的柱身上设置有与安装条孔连通且沿钢柱中心线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0013]通过钢柱对安装条孔内的条形木方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同时,在施工中通过螺钉等能够方便安装,也能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0014]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沿竖向间隔设置的直角连接块,直角连接块的两个侧边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承力面板和第二承力面板以及保温板和第二承力面板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中第一承力面板和第二承力面板采用铝框塑料模板,能够重复使用,同时,与保温板相配合使用,能够构建不同尺寸的矩形结构的浇筑空间;在施工过程中,在向第一承力面板、保温板以及两块第二承力面板构成的矩形结构的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形成墙体后,将第一承力面板、第二承力面板、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等部件拆卸下来,能够重复使用,在墙体内保留保温板,这样的墙体就具有保温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中钢包木的主视图。
[0019]图中:第一承力面板1、保温板2、第二承力面板3、钢包木4、第一杆体5、第二杆体6、直角连接块7、第一对拉丝杆8、第二对拉丝杆9、条形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本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包括相正对设置的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以及两块正对设置的第二承力面板3,两块第二承力面板3分别位于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的两端,第一承力面板1、保温板2和两块承力面板合围在一起使得内部形成有矩形结构的浇筑空间,第一承力面板1的两端和保温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二承力面板3固定连接;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相背的外表面上沿其横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呈竖向设置的钢包木4,位于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的外侧分别沿竖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条横向延伸的第一杆体5,位于两侧的多根第一杆体5分别相对设置,第一杆体5分别与其所在侧的钢包木4相抵接,第二承力面板3的外侧且分别对应两根第一杆体5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二杆体6,第二杆体6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杆
体5的端部固定连接。
[0022]本方案通过相正对设置的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以及两块正对设置的第二承力面板3连接合围在一起使得内部形成有矩形结构的浇筑空间,再通过钢包木4、第一杆体5和第二杆体6对浇筑空间进行加固,加固后保证浇筑空间的稳定性,在向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后,将第一承力面板1、第二承力面板3、第一杆体5、第二杆体6以及钢包木4拆卸下来,保留保温板2,这样让墙体与保温板2形成整体,能够让墙体具有保温的作用。
[0023]作为优选,浇筑空间内沿竖向间隔交错设置有多层第一拉紧装置和第二拉紧装置,第一拉紧装置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第一对拉丝杆8,第一对拉丝杆8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一承力面板1,第一对拉丝杆8的两端分别穿过于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且螺纹配合有第一对拉螺母,第二拉紧装置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第二对拉丝杆9,第二对拉丝杆9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二承力面板3,第二对拉丝杆9的两端分别穿过于第二承力面板3且螺纹配合有第二对拉螺母。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正对设置的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以及两块正对设置的第二承力面板(3),两块第二承力面板(3)分别位于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的两端,第一承力面板(1)、保温板(2)和两块承力面板合围在一起使得内部形成有矩形结构的浇筑空间,第一承力面板(1)的两端和保温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二承力面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相背的外表面上沿其横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呈竖向设置的钢包木(4),位于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2)的外侧分别沿竖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条横向延伸的第一杆体(5),位于两侧的多根第一杆体(5)分别相对设置,第一杆体(5)分别与其所在侧的钢包木(4)相抵接,第二承力面板(3)的外侧且分别对应两根第一杆体(5)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二杆体(6),第二杆体(6)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杆体(5)的端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空间内沿竖向间隔交错设置有多层第一拉紧装置和第二拉紧装置,第一拉紧装置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第一对拉丝杆(8),第一对拉丝杆(8)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一承力面板(1),第一对拉丝杆(8)的两端分别穿过于第一承力面板(1)和保温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蒲丹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