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车架及矿用自卸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0108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车架及矿用自卸车,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包括环形部件和限位部件;环形部件的内径不小于抗扭管的外径,使得抗扭管能够穿过所述环形部件;限位部件与所述环形部件相连,用于将所述环形部件安装在抗扭管预贯穿的板型部件上,且抗扭管能够在由限位部件构成的支撑框架内进行上下左右浮动,用于实现抗扭管与板型部件的全融透焊缝。焊缝。焊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车架及矿用自卸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属于矿山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矿区的运输设备为自卸车(宽小于2.5米) 、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和刚性矿车。因自卸车、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价格较低(25万~90万),在中小矿区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传统矿车由于价格较高(上千万),在大型矿区才能见到,市场占有量较小。
[0003]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由于采用传统板簧技术,目前载重最大为60吨,向更大吨位发展受限;连续爬坡能力不足,一般在矿坑深50~80米时使用困难,80米以下无法使用;使用寿命短,平均在2~3年,无法满足矿山要求。但刚性矿车由于购置成本高,使矿山承包商无法接受。于是兼具宽体车低成本与刚性矿车技术的轻型矿用自卸车应运而生。
[0004]车架为矿用自卸车的主体承载结构件,承受着极限工况下的弯曲、扭转、冲击以及多重复变载荷。依据大吨位矿用自卸车设计理念,采用抗扭管作为车架横梁结构的布置形式,可使车架具有良好的刚柔特性。焊接车架实际拼点时,存在难穿抗扭管情况,对于保证抗扭管与纵梁连接处全融透焊缝也面临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矿用自卸车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用以解决抗扭管批量拼点效率低,保证全融透焊缝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包括环形部件和限位部件;环形部件的内径不小于抗扭管的外径,使得抗扭管能够穿过所述环形部件;限位部件与所述环形部件相连,用于将所述环形部件安装在抗扭管预贯穿的板型部件上,且抗扭管能够在由限位部件构成的支撑框架内进行上下左右浮动,用于实现抗扭管与板型部件的全融透焊缝。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由多个L型弯板构成;多个L型弯板焊接在所述板型部件上,所述环形部件放置在多个L型弯板中。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L型弯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L型弯板两两相互垂直布置,且水平方向的两个L型弯板对称布置且共线,垂直方向的两个L型弯板对称布置且共线。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件能够在由限位部件构成的支撑框架内进行垂直方向的5mm移动距离,环形部件能够在由限位部件构成的支撑框架内进行水平方向的5mm移动距离。
[0010]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抗扭管和上述的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左纵梁、右纵梁均为箱型结构,由外腹板、内腹板、上盖板和下盖板组成;抗扭管贯穿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分别布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空腔内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外腹板内壁和内腹板内壁各布置有一个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抗扭管依次穿过左纵梁的外腹板孔、两个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左纵梁的内腹板孔,右纵梁的内腹板孔、两个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右纵梁的外腹板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左纵梁中的两个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以左纵梁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位于右纵梁中的两个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以右纵梁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抗扭管的左纵梁中的两个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和右纵梁中的两个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以车架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左纵梁、右纵梁中贯穿有多个抗扭管,每一个抗扭管上均设有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矿用自卸车,安装有上述的车架。
[0016]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辅助矿用自卸车车架纵梁贯穿抗扭管的作用,即保证了全融透焊缝,也有效提高了抗扭管贯穿纵梁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附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8]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应用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应用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应用示意图三。
[0019]附图标识:1、左纵梁;2、抗扭管;3、右纵梁;1

1、L型弯板;1

2、垫圈;1

3、内腹板;1

4、外腹板,1

5、上盖板,1

6、下盖板。
[0020]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所示,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包括环形部件和限位部件;环形部件的内径不小于抗扭管2的外径,使得抗扭管2能够穿过环形部件;限位部件与环形部件相连,用于将环形部件安装在抗扭管2预贯穿的板型部件上,且抗扭管2能够在由限位部件构成的支撑框架内进行上下左右浮动,用于实现抗扭管2与板型部件的全融透焊缝。
[0025]继续参照图1所示,环形部件为垫圈1

2。限位部件由多个L型弯板1

1构成;多个L型弯板1

1焊接在板型部件上,垫圈1

2放置在多个L型弯板1

1中。
[0026]进一步的方案:多个L型弯板1

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L型弯板1

1两两相互垂直布置,且水平方向的两个L型弯板1

1对称布置且共线,垂直方向的两个L型弯板1

1对称布置且共线。
[0027]进一步的方案:垫圈1

2能够在由四个L型弯板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部件,其内径不小于抗扭管的外径,使得抗扭管能够穿过所述环形部件;限位部件,与所述环形部件相连,用于将所述环形部件安装在抗扭管预贯穿的板型部件上,且抗扭管能够在由限位部件构成的支撑框架内进行上下左右浮动,用于实现抗扭管与板型部件的全融透焊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由多个L型弯板构成;多个L型弯板焊接在所述板型部件上,所述环形部件放置在多个L型弯板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L型弯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L型弯板两两相互垂直布置,且水平方向的两个L型弯板对称布置且共线,垂直方向的两个L型弯板对称布置且共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抗扭管贯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件能够在由限位部件构成的支撑框架内进行垂直方向的5mm移动距离,环形部件能够在由限位部件构成的支撑框架内进行水平方向的5mm移动距离。5.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均为箱型结构,由外腹板、内腹板、上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天峰戈超冯汉队霍延通吴杰敏张冬詹康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