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53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2
本公开提供了“电动车辆的车架”。一种电动车辆车架包括中间部段和端部部段。所述中间部段具有沿车辆横向轴线相互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在两者之间限定了电池舱。所述端部部段具有沿所述车辆横向轴线相互间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第一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第二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的车架


[000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动车辆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辆包括为车辆提供动力的电池,包括车辆的推进装置。例如,车辆的车轮由一个或多个电动马达提供动力,这些电动马达由电池提供动力。电池相对较大且较重,因此电池通常被封装在车辆的乘客舱下方。如果对电池施加负载和/或如果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系统在电池上泄漏了冷却液,电池可能会在车辆碰撞期间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电动车辆车架包括中间部段,所述中间部段具有沿车辆横向轴线相互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在两者之间限定了电池舱。端部部段具有沿所述车辆横向轴线相互间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第一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第二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
[0004]所述电动车辆车架还包括从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到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横梁。所述横梁可沿垂直于所述车辆横向轴线的车辆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齐。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间隔开,并且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可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间隔开。
[0005]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间隔开,并且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可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间隔开。
[0006]所述电动车辆车架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舱内的电动车辆电池。
[0007]所述电动车辆车架可以包括驾驶室安装支架,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或所述端部部段,并且被配置为以车身车架分离式配置支撑车身。
[0008]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可各自具有靠近所述端部部段的端部,并且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可各自具有介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之间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所述电动车辆车架可以包括从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到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横梁,所述横梁沿垂直于所述车辆横向轴线的车辆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齐。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可以各自沿垂直于所述
车辆横向轴线的车辆纵向轴线从靠近所述端部部段的端部到远离所述端部部段的端部是笔直的。
[0009]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可以各自沿垂直于所述车辆横向轴线的车辆纵向轴线从靠近所述端部部段的端部到远离所述端部部段的端部是笔直的。
[0010]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可以远离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伸长到远离所述中间部段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在朝向内侧和朝向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的方向上成角度。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可以远离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伸长到远离所述中间部段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以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在朝向内侧和朝向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的方向上成角度。
[0011]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包括相互固定的多个面板。所述多个面板中的至少两个面板可以具有不同的壁厚。
[0012]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可以是辊轧成形的高强度钢。
[0013]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被焊接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以被焊接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
[0014]所述电动车辆车架可以包括第二端部部段,所述端部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部段从所述中间部段在相反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端部部段可以具有沿所述车辆横向轴线相互间隔开第三距离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第三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第四连接件可以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电动车辆的透视图,其中车辆的某些部分以隐藏线表示以示出电动车辆车架。
[0016]图2是电动车辆车架的俯视图。
[0017]图3是电动车辆车架的底部的透视图。
[0018]图4是包括连接件的电动车辆车架的一个放大部分。
[0019]图5是包括连接件中的另一个的电动车辆车架的一个放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几个视图表示相同的部分,电动车辆12的车辆车架10(即电动车辆车架10)包括中间部段14,所述中间部段具有沿车辆横向轴线C相互间隔开第一距离D1的第一车架纵梁16和第二车架纵梁18。中间部段14的第一车架纵梁16和第二车架纵梁18在两者之间限定了电池舱20。电动车辆车架10包括端部部段22,所述端部部段具有沿车辆横向轴线C相互间隔开第二距离D2的第一车架纵梁24和第二车架纵梁26,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D1。第一连接件28被固定到中间部段14的第一车架纵梁16和端
部部段22的第一车架纵梁24,并且第二连接件28被固定到中间部段14的第二车架纵梁18和端部部段22的第二车架纵梁26。
[0021]在端部部段22处发生车辆碰撞的情况下,例如,车辆正面碰撞或车辆追尾碰撞,连接件28将能量从端部部段22传递到中间部段14。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8从端部部段22的第一车架纵梁24向中间部段14的第一车架纵梁16传递力,即创建负载路径。类似地,第二连接件28从端部部段22的第二车架纵梁18向中间部段14的第二车架纵梁26传递力,即创建负载路径。由第一连接件28和第二连接件28创建的负载路径将力分别引导到中间部段14的第一车架纵梁16和第二车架纵梁18,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防止力传递到第一车架纵梁16与第二车架纵梁18之间的电池舱20,从而保持电池舱20中电动车辆电池30的完整性。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8和第二连接件28管理电动车辆车架10中与电动车辆相关联的、由于影响到电动车辆12的重心的电动车辆电池30的重量和位置的力。
[0022]连接件28创建了从端部部段22到中间部段14的负载路径,所述负载路径使得车架纵梁16、18、24、26是笔直的,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这增加了电池舱20的尺寸,以适应电动车辆电池30的尺寸,和/或用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车架,其包括:中间部段,所述中间部段具有沿车辆横向轴线相互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在两者之间限定了电池舱;端部部段,所述端部部段具有沿所述车辆横向轴线相互间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一车架纵梁和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车架,其还包括从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到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横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车架,其中所述横梁沿垂直于所述车辆横向轴线的车辆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齐。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车架,其中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间隔开,并且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间隔开。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车架,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舱中的电动车辆电池。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车架,其还包括驾驶室安装支架,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或所述端部部段,并且被配置为以车身车架分离式配置支撑车身。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车架,其中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各自具有靠近所述端部部段的端部,并且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和所述第二车架纵梁各自具有介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之间的端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辆车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被固定到所述中间部段的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端部部段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