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006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在所述制冷系统中确定至少一个噪声源和一个抗噪源;采集所述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音频信号以及所述噪声源与所述抗噪源之间的距离信息;对所述噪声音频信号和距离信息进行处理后,生成用于控制所述抗噪源启动的输出信号;所述抗噪源响应所述输出信号启动运转,从而产生能够与噪声声波相抵消的抗噪声波。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利用复合制冷系统的自有设备进行噪声主动抵消,在基本保持制冷系统结构不变的同时,降低噪声干扰。降低噪声干扰。降低噪声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降噪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的降噪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噪声已经大幅降低,要求进一步降噪则会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而利用吸音装置降噪时,由于吸音装置降噪的频率范围有限,对于频率范围较宽的噪音的降噪效果不明显。
[0003]主动降噪是结合了声学和电学理论,采用有源噪音反相相消的方法,通过在腔体内安装主动降噪模块,侦测噪音并通过降噪模块驱动扬声器产生与之振幅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与之相抵消,从而实现良好的降噪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主动降噪主要用于点对点的声音传播过程,只能实现特定区域内的降噪,无法全面覆盖,进而无法实现于自由场空间的主动降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的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很难实现进一步降噪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及系统。本专利技术主要利用复合制冷系统的自有设备进行噪声抵消,能够基本保持制冷系统结构不变的同时,降低噪声干扰。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6]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在所述制冷系统中确定至少一个噪声源和一个抗噪源;
[0008]采集所述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音频信号以及所述噪声源与所述抗噪源之间的距离信息;
[0009]对所述噪声音频信号和距离信息进行处理后,生成用于控制所述抗噪源启动的输出信号;
[0010]所述抗噪源响应所述输出信号启动运转,从而产生能够与噪声声波相抵消的抗噪声波。
[0011]进一步地,当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噪声源数量大于1时,所述噪声音频信号为多个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叠加噪声音频信号。
[0012]进一步地,对所述噪声音频信号和距离信息进行处理后,生成用于控制所述抗噪源启动的输出信号,包括:
[0013]基于所述噪声音频信号获取噪声声波的波动周期;
[0014]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获取所述抗噪源的启动时刻:
[0015]t=0.5T+nT

L/c
[0016]其中,t为抗噪源的启动时刻,T为噪声声波的波动周期,n为正整数,L为噪声源与
抗噪源之间的最大距离;
[0017]根据抗噪源的启动时刻生成控制抗噪源启动的时序信号作为输出信号。
[0018]进一步地,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在所述制冷系统中确定噪声源和抗噪源,包括:
[0019]在设备启动模式下:
[0020]当低温压缩机未启动时,将冷却风机作为噪声源,将高温压缩机作为抗噪源,
[0021]当低温压缩机启动时,将冷却风机和高温压缩机作为噪声源,将低温压缩机作为抗噪源;
[0022]在设备运转模式下:
[0023]将冷却风机和低温压缩机作为噪音源,将高温压缩机作为抗噪源。
[0024]进一步地,所述噪声音频信号至少包括噪声频率或者噪声分贝中的一个。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降噪方法,包括:
[0026]音频采集识别模块,其用于分别提取所述制冷系统冷却风机、高温压缩机和低温压缩机产生的噪声音频信号;
[0027]距离采集模块,其用于提取噪声源和抗噪源的距离信息;
[0028]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其用于接收所述噪声音频信号和距离信息,经过处理后生成用于控制所述抗噪源启动的输出信号;
[0029]执行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输出信号控制抗噪源启动运行。
[0030]较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1]本专利技术基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结构提点,利用复合制冷系统的自有设备进行噪声抵消,能够基本保持制冷系统结构不变的同时,降低噪声干扰。考虑到超低温保存箱主要噪音的音源为压缩机产生的,通过本专利技术给出的降噪方法,可以精准、实时地降低压缩机共振产生的不良噪音。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流程图。
[0034]图2为实施例中降噪方法执行流程图。
[0035]图3为本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系统硬件布置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
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S1、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在所述制冷系统中确定至少一个噪声源和一个抗噪源。
[0040]具体来说,在设备启动模式下:1)当低温压缩机未启动时,将冷却风机作为噪声源,将高温压缩机作为抗噪源;2)当低温压缩机启动时,将冷却风机和高温压缩机作为噪声源,将低温压缩机作为抗噪源。在设备运转模式下:1)将冷却风机和低温压缩机作为噪音源,将高温压缩机作为抗噪源。在除霜状态下:1)停止降噪模块工作。
[0041]S2、采集所述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音频信号以及所述噪声源与所述抗噪源之间的距离信息。
[0042]具体来说,当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噪声源数量大于1时,所述噪声音频信号为多个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叠加噪声音频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噪声音频信号至少包括噪声频率或者噪声分贝中的一个。
[0043]S3、对所述噪声音频信号和距离信息进行处理后,生成用于控制所述抗噪源启动的输出信号。
[0044]首先,通过A/D转换电路,将采集的噪音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控制器可以选用ADS8364作为控制器的A/D转换芯片。
[0045]ADS8364是一款低能耗、高性能、6通道同步采样的16位高速并行接口模数转换器,工作电压+5V,内置+2.5V基准电压源作为芯片的参考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在所述制冷系统中确定至少一个噪声源和一个抗噪源;采集所述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音频信号以及所述噪声源与所述抗噪源之间的距离信息;对所述噪声音频信号和距离信息进行处理后,生成用于控制所述抗噪源启动的输出信号;所述抗噪源响应所述输出信号启动运转,从而产生能够与噪声声波相抵消的抗噪声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噪声源数量大于1时,所述噪声音频信号为多个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叠加噪声音频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复合超低温保存箱制冷系统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噪声音频信号和距离信息进行处理后,生成用于控制所述抗噪源启动的输出信号,包括:基于所述噪声音频信号获取噪声声波的波动周期;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获取所述抗噪源的启动时刻:t=0.5T+nT

L/c其中,t为抗噪源的启动时刻,T为噪声声波的波动周期,n为正整数,L为噪声源与抗噪源之间的最大距离;根据抗噪源的启动时刻生成控制抗噪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骥苏嵋华王福滋庞皓文肖振崔宏伟慕吉升孙晓雪梁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冰山松洋生物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