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47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控外部打开控制装置,该打开控制装置(10)设置为集成并隐藏在门扇(104)的窗玻璃(106)的立柱(114)中,并且包括:固定在立柱(114)上的底座,设置为从外部包裹立柱(114)上的打开控制装置(10)并由底座所支撑的装饰件(16),以及用于门扇(104)的门锁电控致动的控制接口。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立柱(114)的装饰件(16)的形状与立柱(114)的外形相匹配。饰件(16)的形状与立柱(114)的外形相匹配。饰件(16)的形状与立柱(114)的外形相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外部打开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门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一种机动车辆的门扇以及包括根据该门扇的机动车辆。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侧门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可以是前门或后门,该控制装置集成并隐藏在立柱中,例如,界定出侧窗的车身立柱,或者车身后侧面板的后立柱,这些立柱都临近所涉及车门。

技术介绍

[0002]机动车辆侧门一般都配备打开控制装置,其可见部分是一个把手,通常称为抓持拉手,其形状与冰箱门把手的形状类似。这种把手通常在机动车辆的车身侧面形成大的突起,或者即便其或多或少地嵌入门面板中,仍然非常明显。
[0003]在机动车辆设计方面,目前的趋势是将控制装置做得简洁,并试图将这些控制装置隐藏起来。特别是车门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已经有人提出将这些控制装置集成到门框中以对其进行隐藏,采用一个类似抓持拉手的把手,这种把手与位于所涉及车门的车窗后部的立柱对齐。此类车门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在法国专利申请FR3034713A1中有所公开。
[0004]然而,这种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并不完全能隐藏在立柱上,因为抓持拉手须包括一个较大的中央槽口,用于容纳手和操纵该抓持拉手。这样,在打开控制装置设置在立柱上的相同高度上存在构成打开控制装置各部件的分界线,而对于观察者而言这种分界线会破坏整体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别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门扇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该外部打开控制装置设置为集成并隐藏在门扇的窗玻璃的立柱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为基于立柱进行固定的底座、设置为外部包裹在立柱上的打开控制装置并由底座支撑的装饰件,以及门锁的电控装置接口,其特征为,立柱的装饰件与立柱的外形匹配成型;底座和装饰件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界定凹口的部件,该凹口设有从门扇侧边扭转过来便于手进入的开口,所述凹口包括前壁板,控制接口相对所述前壁板设置为,使得当通过凹口的前壁板手动拉动门扇时控制门锁的电控动作。
[0007]静止时,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相对在立柱的相同高度处的车身轮廓没有任何突起和任何缝隙。装饰件完美地与立柱结合在一起,可以确保车辆美观和流线型的外观。
[0008]此外,控制装置的驱动特别符合人体工程学,因为控制接口设置在由装饰件和底座形成的部件的前壁板上,这使得在对门扇触发开锁和脱钩的同时朝着其开口对门扇施加拉力。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打开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之一。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抓持拉手,所述抓持拉手位于凹口中并设置为明显从凹口的开口开始对凹口进行内部包裹并使得用户在抓持抓持拉手时与控制
接口交互。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抓持拉手设置有主体,该主体界定出覆盖凹口的内部的凹面,所述凹面具有朝向开口的凹度。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抓持拉手在静止位置与抓持拉手朝向所述前壁板倾斜位置之间枢转地安装在凹口内部,在静止位置中所述控制接口在非激活状态下延伸到抓持拉手与前壁板之间形成的中间间隙的内部,在所述倾斜位置中控制接口处于电控门锁的激活状态,通过前壁板与抓持拉手互相接近致使在控制接口上施加接触压力而形成该激活状态。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沿凹口的前壁板的方向手动拉动门扇的动作致使抓持拉手从静止位置倾斜至激活位置。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抓持拉手固定地整合在凹口内,控制接口设置在抓持拉手的抓持空间内部,位于抓持拉手向凹口的前壁板右侧延伸的区域。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接口靠近凹口的开口的边缘设置,并相对该边缘回缩。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接口可通过手指的接触压力激活,并且控制接口包括按钮式开关或触摸式开关。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装饰件包括覆盖有哑光或高光粘合型装饰层的装饰性外表面。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底座包括车窗导向件,并且装饰件设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该车窗导向件。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装饰件包括侧边缘,该侧边缘设置为安装在门扇的窗玻璃面板的具有非直线轮廓的一侧。
[0020]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门扇,其包括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其中,该打开控制装置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并集成并隐藏在门扇窗玻璃面板的立柱中。
[0021]最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其包括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门扇,其中,所述打开控制装置能通过设置于车辆的壁板的空腔接近并抓持,该空腔靠近门扇的立柱,例如,该壁板车身后侧面板的壁板。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参照以下附图进行描述而变得清楚明了,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机动车辆的透视图,该机动车辆包括安装在车辆门扇后立柱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
[0024]图2为图1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为图2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的正面四分之三透视图;
[0026]图4为图3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的后视图;
[0027]图5为沿图4的V

V剖面线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的剖面图;
[0028]图6显示图5所示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的抓持拉手的静止位置(6A)和倾斜位置(6B);
[0029]图7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8为图7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的后透视图;
[0031]图9为沿图8的IX

IX剖面线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图1中用通用编号100表示机动车辆。该车辆100有四个门,两个前侧门102和两个后侧门104。
[0033]这些侧门102、104都配备有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即每个前门102的打开控制装置110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每个后门104的打开控制装置10。
[0034]每个侧门102、104包括门体,所述门体通常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是车辆车身的组成部分,衬有由车辆表面钢板形成的车门外壁板,并称为门面板。
[0035]车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位于门面板的延伸部的窗框108,窗框108界定出车门的上部轮廓并且在该窗框内部通常延伸有可移动或固定的窗玻璃面板106。如图所示,窗框108用于约束和支撑窗玻璃并且包括两个竖直延伸的侧立柱,这些侧立柱的上端可以通过水平横梁连接,也可以不连接。
[0036]如图所示,在车辆的每一侧,前门102的打开控制装置110安装在前门102的表面车体上,并采取安装成从门面板钢板所形成的凹陷部与门面板相反地伸出的把手的形式。把手为外凸的细长体,这样在细长体和钢板之间形成开口,该开口便于一只手的手指通过,以便能拉动把手打开车门。
[0037]根据本专利技术,后门104的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00)的门扇(104)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10),所述外部打开控制装置设置为集成并隐藏在门扇(104)的窗玻璃(106)的立柱(114)中,所述外部打开控制装置(10)包括:底座(14),设置为沿所述立柱(114)被固定;装饰件(16),设置为从外部包裹在所述立柱(114)上的所述外部打开控制装置(10)并由所述底座(14)支撑;以及用于电控致动所述门扇(104)的锁的控制接口(50),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4)的所述装饰件(16)与所述立柱(114)的外形匹配成型;并且在于,所述底座(14)和所述装饰件(16)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界定凹口(22)的部件(12),所述凹口设有从所述门扇(104)的侧边扭转过来便于手进入的开口(24),所述凹口(22)包括前壁板(22A),所述控制接口(50)相对所述前壁板设置为,使得在通过所述凹口(22)的所述前壁板(22A)手动拉动所述门扇(104)期间,所述控制接口控制门锁的电控致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抓持拉手(30),所述抓持拉手位于所述凹口(22)中并设置为大体上从所述凹口(22)的所述开口(24)开始对所述凹口(22)进行内部包裹,并使得在用户抓持所述抓持拉手(30)时与所述控制接口(50)交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拉手(30)设置有主体,该主体界定出覆盖所述凹口(22)的内部的凹面,所述凹面具有朝向所述开口(24)的凹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拉手(30)在静止位置与所述抓持拉手(30)朝向所述前壁板(22A)的倾斜位置之间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凹口(22)的内部,在所述静止位置中所述控制接口(50)处于非激活状态,在所述抓持拉手(30)与所述前壁板(22A)之间形成的中间间隙内延伸,在所述倾斜位置中所述控制接口(50)处于控制门锁的电控致动的激活状态,通过所述前壁板(22A)与所述抓持拉手(30)互相接近致使在所述控制接口(50)上施加接触压力而形成该激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尔米罗
申请(专利权)人: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