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构造、气囊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34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3
连结构造(40)包括:第一连结部(11),由第一管的包括开口的一端部形成;以及第二连结部(21),由第二管的包括开口的一端部形成,该连结构造构成为:第一连结部从第二管的开口插入至所述第二连结部,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被连结为第二管能相对于第一管转动规定范围的角度,在流体未流过流路的第一状态下,在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与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在流体流过流路的第二状态下,通过流体的压力使第一连结部以向流路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变形,由此与第一状态相比间隙变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结构造、气囊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结构造、具备连结构造的气囊装置以及具备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将可供流体流通的两根管连结的构造,已知将两根管连结为一方的管能相对于另一方的管转动的构造。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具有供流体流入的腔室的支架和在内部具有该流体的通路的轴连结为连接体能相对于支架转动的管状旋转接头。在该管状旋转接头中,在支架内形成有穿过腔室的支承孔,通过支承孔对轴进行轴支撑,由此使轴能相对于支架转动。此外,在该管状旋转接头中,为了密封腔室,在支架与轴之间设有密封构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556294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状旋转接头中,在支架与轴之间夹存有密封构件,因此该密封构件有可能对轴的转动产生影响。此外,存在如下的问题:支架、轴会因密封构件而磨耗,从而产生不良状况。
[0008]本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将可供流体流通的两根流管连结为一方的流管能相对于另一方的流管转动的构造中,兼顾转动的顺畅性和流体的密封性的技术。
[0009]技术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构成。即本公开的技术是一种连结构造,形成用于从流体供给源向流体供给对象引导流体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将上游管与配置于所述上游管的下游侧的下游管连结,其中,所述连结构造包括:第一连结部,由作为所述上游管和所述下游管中一方的第一管中的、包括所述第一管的开口的一端部形成;以及第二连结部,由作为所述上游管和所述下游管中另一方的第二管中的、包括所述第二管的开口的一端部形成,所述连结构造构成为:以所述第一管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内侧的方式将所述第一连结部从所述第二管的开口插入至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连结为至少在所述流体未流过所述流路的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转动规定范围的角度,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的转动不受阻碍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在所述流体流过所述流路的第二状态下,通过作用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所述流体的压力使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向所述流路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变形,由此与所述第一状态相比所述间隙变小。
[0011]就是说,在本公开的连结构造中,以在第一状态下第二管相对于第一管的转动不受阻碍的方式在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与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在第二状态下,以使上述间隙比第一状态下变小的方式通过流体的压力使第一连结部变形。其结果是,根据本公开的连结构造,能兼顾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管相对于第二管的转动的顺畅性和第二状态下的流体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缩小间隙”也包括消除间隙。
[0012]此外,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连结构造中,在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之间没有夹存用于闭塞所述间隙的构件。由此,在第一状态下,能更顺畅地使第二管相对于第一管转动。
[0013]此外,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连结构造中,所述第一连结部由所述上游管的包括开口的一端部形成,所述第二连结部由所述下游管的包括开口的一端部形成。由此,在流路中流体从上游管向下游管流动,因此流体的压力在对形成于下游管的第二连结部作用之前,先对形成于上游管的第一连结部作用。因此,即使在第二连结部因流体的压力而变形的情况下,也能使第一连结部比第二连结部先以向流路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变形。其结果是,在第二状态下,能迅速地缩小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21的间隙,能迅速地提高流体的密封性。
[0014]此外,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连结构造中,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刚性设定为比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刚性低,以使所述第一连结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比所述第二连结部优先变形。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在流体的压力同等地作用于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的情况下,使第一连结部比第二连结部先以向流路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变形。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容易地缩小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与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的间隙。
[0015]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连结构造中,形成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材料的弹性模量比形成所述第二连结部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低。由此,能使第一连结部的刚性比第二连结部的刚性低。弹性模量可以使用因流体的压力而作用于连结部的应力的大小和因该应力而产生的连结部的应变的大小,以(应力/应变)的比率表示。
[0016]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连结构造中,所述第一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比所述第二连结部薄。由此,能使第一连结部的刚性比第二连结部的刚性低。
[0017]此外,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连结构造中,设有限制部,该所述限制部通过从外侧与所述第二连结部抵接来限制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变形。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限制第二连结部以向流路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变形。其结果是,在第二状态下,能使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容易地接近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能容易地缩小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的间隙。
[0018]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连结构造中,还具备:连结轴部,形成沿与所述第一管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将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为至少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绕所述转动轴转动规定范围的角度,所述连结轴部包括:棒状的轴主体部,贯通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并且形成所述转动轴;以及夹持部,设于所述轴主体部的两端,通过抵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外表面抵接来夹持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夹持部形成为所述限制部。
[0019]此外,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连结构造中,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连结为至少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绕沿与所述第一管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规定范围的角度,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包括:一对第
一平坦面,与所述转动轴方向正交;以及一对第一圆弧面,将所述一对第一平坦面的一侧端的缘彼此和另一侧端的缘彼此分别连接,并且以形成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面的方式弯曲,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包括:一对第二平坦面,与所述转动轴方向正交,与所述一对第一平坦面对置;以及一对第二圆弧面,将所述一对第二平坦面的一侧端的缘彼此和另一侧端的缘彼此分别连接,并且以形成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面的方式弯曲,与所述一对第一圆弧面对置。由此,在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中相互对置的面彼此(第一平坦面与第二平坦面,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相似。由此,在第一状态下,能与第二管相对于第一管的角度无关(就是说,与第二管的姿势无关)地将上述间隙的大小设置为固定。其结果是在第一状态下能使第二管相对于第一管的转动更顺畅化,且在第二状态下能与第二管相对于第一管的角度无关地确保稳定的密封性。
[0020]此外,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确定为具备上述的连结构造的气囊装置。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连结构造,形成用于从流体供给源向流体供给对象引导流体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将上游管与配置于所述上游管的下游侧的下游管连结,其中,所述连结构造包括:第一连结部,由作为所述上游管和所述下游管中一方的第一管中的、包括所述第一管的开口的一端部形成;以及第二连结部,由作为所述上游管和所述下游管中另一方的第二管中的、包括所述第二管的开口的一端部形成,所述连结构造构成为:以所述第一管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内侧的方式将所述第一连结部从所述第二管的开口插入至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连结为至少在所述流体未流过所述流路的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转动规定范围的角度,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的转动不受阻碍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在所述流体流过所述流路的第二状态下,通过作用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所述流体的压力使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向所述流路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变形,由此与所述第一状态相比所述间隙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构造,其中,在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内表面之间没有夹存用于闭塞所述间隙的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构造,其中,所述第一连结部由所述上游管的包括开口的一端部形成,所述第二连结部由所述下游管的包括开口的一端部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构造,其中,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刚性设定为比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刚性低,以使所述第一连结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比所述第二连结部优先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结构造,其中,形成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材料的弹性模量比形成所述第二连结部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低。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结构造,其中,所述第一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比所述第二连结部薄。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构造,其中,设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通过从外侧与所述第二连结部抵接来限制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变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结构造,还具备:连结轴部,形成沿与所述第一管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将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为至少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使所述第二管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绕所述转动轴转动规定范围的角度,所述连结轴部包括:棒状的轴主体部,贯通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并且形成所述转动轴;以及夹持部,设于所述轴主体部的两端,通过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外表面抵接来夹持所述第二连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本健二桥爪智树山崎征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