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83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同心套设的三根空心管柱,自内向外依次是中心管、膨胀胶筒和薄壁金属管,中心管的管壁开设有若干进液孔,每个进液孔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中心管的轴向中心线,在薄壁金属管的外管壁套设有至少一个可变径自锁的支撑环;三根管柱中的任意相邻两根管柱的端部环空均被密封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无极变径支撑环实现无级膨胀胶筒,可以通过地面泵车控制中心管与膨胀胶筒的环形空腔的压力大小,从而控制膨胀胶筒的胀大尺寸,避免井筒内液体进入地层,从而阻止井漏引起的的井塌、卡钻、井喷等其他井下复杂情况和重大事故,同时也可以节约量的钻井液材料、钻机及人员费用,提高钻井效果与效率。提高钻井效果与效率。提高钻井效果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井下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井漏主要的漏失液体是钻井液、水泥浆和完井液以及其他工作流体等浸入地层,在平常大多数钻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失,而严重的井漏会导致井内压力失衡,影响正常钻井工作进行、引起井壁失稳、诱发地层流体涌入井筒并发生井喷现象,甚至可能造成井塌、卡钻、井喷等其他井下复杂情况和重大事故,对钻井工作危害极大,更甚会导致井眼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实际的钻井、固井作业中由于地层漏失引起下面诸多问题:(1)堵漏要消耗大量的泥浆材料,增加施工成本。
[0003](2)延长施工期:井漏到无法继续时,必须停下来进行堵漏,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甚至几个月。
[0004](3)井漏使井内液面下降,液柱压力降低,使得液柱压力不能平衡较高地层压力,发生井喷,导致井塌甚至卡钻,发生井喷、卡钻事故,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部分井段或全井段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0005](4)影响固井质量:漏失井往往难以承受水泥浆压力,造成固井时环空无水泥封固或者固井质量不达到,进而缩减井的寿命,部分井采用成本高较的分级固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0006]据统计,全世界井漏发生率占钻井总数的20%~25%,而井漏的处理是石油钻井中的难点,特别是复杂井漏问题尤为棘手,恶性井漏损失占井漏总损失的50%以上,且堵漏很难成功,因此亟需加强恶性井漏的防治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及其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包括同心套设的三根空心管柱,自内向外依次是中心管、膨胀胶筒和薄壁金属管,中心管的管壁开设有若干进液孔,每个进液孔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中心管的轴向中心线,在薄壁金属管的外管壁套设有至少一个可变径自锁的支撑环;三根管柱中的任意相邻两根管柱的端部环空均被密封封闭。
[0009]优选地,薄壁金属管的外管壁套设有两个支撑环,分别是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其中上支撑环靠近薄壁金属管的上端部,下支撑环靠近薄壁金属管的下端部。
[0010]进一步地,支撑环的结构相同,它包括可同步变径的内变径环和外变径环,外变径环是由多个第一弧形件拼装组成的圆环结构,相邻两个第一弧形件相接或间隔,每个第一弧形件的内弧面均布设有第一锯齿;内变径环是由多个第二弧形件拼装组成的圆环结构,相邻两个第二弧形件相接或间隔,每个第二弧形件的外弧面均布设有第二锯齿;
内变径环的第二锯齿啮合于外变径环的第一锯齿。
[0011]进一步地,内变径环是由四个第一弧形件均匀间隔拼成的圆环结构,外变径环是由四个第二弧形件均匀间隔拼成的圆环结构,其中每个第二弧形件正对相邻两个第一弧形件的间隔处,且每个第二弧形件的第二锯齿同时啮合于与其正对的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弧形件的第一锯齿。
[0012]优选地,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均为倾斜设置的斜齿,且同一个第一弧形件或同一个第二弧形件均设有两种倾斜方向的锯齿,以第一锯齿的中点为界或以第二锯齿的中点为界,在中点的两侧是对称而设的斜齿。
[0013]进一步地,外变径环的外周面均匀间隔布设有若干个铆钉。
[0014]优选地,中心管的外管壁套设有至少两个密封件,分别是位于顶部的上密封件和位于底部的下密封件,其中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的内周面均紧贴中心管的外管壁,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的外周面均紧贴膨胀胶筒的内筒壁。
[0015]优选地,膨胀胶筒的外筒壁的上下端分别套设环形胶筒顶座和环形胶筒底座,其中环形胶筒顶座和环形胶筒底座的内圆周面均紧贴膨胀胶筒的外筒壁,薄壁金属管被夹持于环形胶筒顶座的下环形端面与环形胶筒底座的上环形端面之间。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极变径堵漏方法,至少包括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具体包括:获取目标漏失点;下放无极变径堵漏装置至目标井内;启动地面泵车,泵送高压液体至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内;高压液体输入中心管,经进液孔排至中心管与膨胀胶筒的环形空腔内;膨胀胶筒膨胀挤压薄壁金属管,薄壁金属管胀开;持续泵送高压液体,直至支撑环撑开并嵌入目标井筒壁;停泵泄压,膨胀胶筒收缩,薄壁金属管补贴封堵目标漏失点并脱离膨胀胶筒;上提管柱,起出无极变径堵漏装置。
[0017]进一步地,薄壁金属管胀开,持续泵送高压液体,支撑环撑开并嵌入目标井筒壁,具体包括:薄壁金属管胀开,同时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打开;每个支撑环的内变径环和外变径环同步变径撑开;稳压5~10分钟,使外变径环的铆钉楔入目标井筒壁。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级膨胀胶筒,可以通过地面泵车控制中心管与膨胀胶筒的环形空腔的压力大小,从而控制膨胀胶筒的胀大尺寸,避免井筒内液体进入地层,从而阻止井漏引起的的井塌、卡钻、井喷等其他井下复杂情况和重大事故,同时也可以节约量的钻井液材料、钻机及人员费用,提高钻井效果与效率。
[0019](2)本专利技术的无级膨胀胶筒主要通过同心套设的内变径环和外变径环实现,内外两个变径环通过啮合单向撑开,结合啮合斜齿的自锁作用,达到支撑环只可撑开不能缩小的目的,确保薄壁金属管补贴漏失点的牢固性,不易脱离。
[0020]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无极变径堵漏装置的剖视图。
[0022]图2是支撑环未变径撑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支撑环已变径撑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中心管;2.膨胀胶筒;3.薄壁金属管;4.进液孔;5.上支撑环;6.下支撑环;7.内变径环;8.外变径环;9.铆钉;10.上密封件;11.下密封件;12.环形胶筒顶座;13.环形胶筒底座;14.目标漏失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6]需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图中的上、下、左、右即视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无极变径堵漏装置的上、下、左、右。
[0027]现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专利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28]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0029]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如图1所示,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心套设的三根空心管柱,自内向外依次是中心管(1)、膨胀胶筒(2)和薄壁金属管(3),所述中心管(1)的管壁开设有若干进液孔(4),每个进液孔(4)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中心管(1)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薄壁金属管(3)的外管壁套设有至少一个可变径自锁的支撑环;所述三根管柱中的任意相邻两根管柱的端部环空均被密封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金属管(3)的外管壁套设有两个支撑环,分别是上支撑环(5)和下支撑环(6),其中上支撑环(5)靠近薄壁金属管(3)的上端部,下支撑环(6)靠近薄壁金属管(3)的下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结构相同,它包括可同步变径的内变径环(7)和外变径环(8),所述外变径环(8)是由多个第一弧形件拼装组成的圆环结构,相邻两个第一弧形件相接或间隔,每个第一弧形件的内弧面均布设有第一锯齿;所述内变径环(7)是由多个第二弧形件拼装组成的圆环结构,相邻两个第二弧形件相接或间隔,每个第二弧形件的外弧面均布设有第二锯齿;内变径环(7)的第二锯齿啮合于外变径环(8)的第一锯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变径环(7)是由四个第一弧形件均匀间隔拼成的圆环结构,所述外变径环(8)是由四个第二弧形件均匀间隔拼成的圆环结构,其中每个第二弧形件正对相邻两个第一弧形件的间隔处,且每个第二弧形件的第二锯齿同时啮合于与其正对的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弧形件的第一锯齿。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极变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和所述第二锯齿均为倾斜设置的斜齿,且同一个第一弧形件或同一个第二弧形件均设有两种倾斜方向的锯齿,以第一锯齿的中点为界或以第二锯齿的中点为界,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元超杨赟韦海防仵磊韩朝辉李婧李晓黎张弢赵恒周文兵曹健伟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