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合励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定转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75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新型混合励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定转子结构,属于电机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机本体包括定子、转子磁极、阻尼条、隔磁套、永磁体,采用定子在外,转子在内的30极108槽的电机结构;定子由定子齿和定子轭构成,齿顶部位装有调磁铁块,可增加电机转矩密度,缩短电机起动时间;转子磁极按圆周等间隔分布在定子内侧,各磁极之间均装有4块内置式永磁体,转子磁极顶部装有1块表贴式永磁体,可使电机涡流损耗减小,削弱气隙磁密谐波幅值;磁极底部开有矩形槽口,可使电机切向磁密减小,同时增加电机散热效果。同时增加电机散热效果。同时增加电机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合励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定转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结构
,一种新型混合励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定转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就是在三相感应电机的铁心放置永磁体,依靠鼠笼型转子绕组产生的异步转矩实现起动;与三相感应电机相比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突出优点是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更宽的经济范围;我国是稀土大国,稀土资源丰富稀土永磁产量居世界首位,对于大力发展永磁同步电机有很大优势。
[0003]永磁同步电机按其转子结构组成可以分为表贴式和内置式,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相对较小,功率密度相对较低,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过载能力和输出转矩都较大,但内置式电机漏磁较大,电机气隙磁密正弦型较差,谐波含量较高,所以有必要对现有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进行结构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定转子结构,以提高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性能。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混合励磁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机本体包括定子、调磁铁块、转子磁极、阻尼条、隔磁板、以及若干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调磁铁块位于定子齿顶,与电机定子齿相结合成为定子铁心。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磁极与转轴之间采用隔磁套,转子磁极顶部开有四个半径为5mm圆孔放置阻尼条,转子磁极底部开有四个等大矩形通风槽,转子磁极两侧各开有三个等大矩形填充物槽,相邻两磁极之间矩形槽呈对称分布。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永磁体为内置式,每极数量为4块,每块永磁体截面均为正方形且面积相同,放置于相邻两转子磁极之间,各永磁体由填充物分别隔开。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永磁体为表贴式,每极数量为1块,永磁体为底部为弧形,与转子磁极能够紧密贴合且长度相等,永磁体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均与顶部形成半径为5mm的圆角。
[0010]上述方案中,相邻两转子磁极之间填充物槽呈对称分布,槽内放置铝合金填充物。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永磁同步电机获得良好的运行特性,在定子齿部增加调磁铁块可使电机转矩密度升高,缩短起动时间;转子磁极底部开有通风槽,可增强电机内部的空气流动,有助于转子磁极散热,通风槽径向比切向更长,可降低电机切向磁密和漏磁;内置永磁体采用分段式,表贴式永磁体顶部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存在圆角,两种方式都可有效降低永磁体涡流损耗,同时,表贴

内置混合式电机的气隙磁密波形正弦型更好,齿槽转矩更小;对于电机制造工艺,此方式易于充磁,参数可调性更高,对异步起动永磁同步
电机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混合励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定转子结构示意图。
[0013]如图1中所示:1转子支架,2调磁铁块,3转子磁极,4隔磁套,5定子铁心。
[0014]图2是转子磁极放大示意图。
[0015]如图2中所示:6永磁体第一平面,7阻尼条,8永磁体第二平面,9第一永磁体,10第二永磁体,11填充物槽,12转子通风槽。
[0016]图3是电机运行转子磁极磁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参照图1所示,采用30极108槽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进行设计,电机结构为定子在外,转子在内,绕组为双层绕组,安装在定子齿上;转子磁极与转轴之间采用隔磁套,转子磁极顶部开有四个半径为5mm的圆孔用于放置阻尼条,以此实现电机自启动功能。
[0019]参照图1所示,对于定子:每个定子齿顶安装调磁铁块,可使电机定子齿转化为磁性齿,能够使电机转矩密度变高,并缩短起动时间。
[0020]参照图2所示,对于转子:转子磁极两侧各开有三个等大矩形铝合金填充物槽,相邻两磁极之间矩形槽呈对称分布,两填充物板之间放置第一永磁体,可使永磁体安装牢靠,机械强度高。转子磁极底部开有四个等大矩形通风槽,有利于电机内部空气流通,增强电机散热功能。
[0021]参照图2所示,第一永磁体为内置式,每极数量为4块,各永磁体之间采用铝合金板隔开,分块后的第一永磁体可以有效减小电机涡流损耗。
[0022]参照图2所示,第二永磁体为表贴式,每极数量为1块,由于永磁体底部为弧形,与转子磁极能够紧密贴合,能够保证电机安全可靠地运行,永磁体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均与顶部形成半径为5mm的圆角,可以大幅减少永磁体边缘处涡流损耗。
[0023]参照图2所示,采用内置

表贴混合励磁方式可使气隙磁密基波含量增加,减小谐波畸变率,使得气隙磁密波形具有良好的正弦性,同时对转矩脉动产生抑制作用。
[0024]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合励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定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机采用定子在外,转子在内的30极108槽结构,电机本体包括转子支架(1)、调磁铁块(2)、转子磁极(3)、隔磁套(4)、定子铁心(5)、阻尼条(7)、第一永磁体(9)、第二永磁体(10)、填充物槽(11)和转子通风槽(12);所述调磁铁块(2)位于定子齿顶,与电机定子齿部相结合成为定子铁心(5);所述转子磁极(3)与转轴之间为隔磁套(4),转子磁极(3)顶部开有四个半径为5mm的圆孔放置阻尼条(7),转子磁极(3)底部开有四个等大的转子通风槽(12),两侧各开有三个等大的填充物槽(11);所述第一永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宝军张梦娜范家成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