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71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压合装置,包括真空模组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适配的上压合模组和下压合模组,上压合座内设置压合模,压合模中央位置设有吸附模,通过真空模组对吸附模进行抽真空,用于真空吸附压合件,上压合座下压时与下压合模组的下贴合座面面相对贴合形成真空腔体,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位于真空腔体内,通过压合模运动,实现真空腔体内的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的压合,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之间涂布有压合用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压合模组可移动,实现下压合模组上的工件的运输及后期压合,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能够在真空环境下完成压合,不易产生气泡,良品率高,压合操作简便可行,智能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压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真空压合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智能压合装置通常都是单工作台单压合设备,设备占地空间大,集成度低,还需要人工配合操作,自动化程度低,而且在压合时常会产生难以排出的气泡,影响产品质量。为此,如何实现智能化压合且能够避免气泡的产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压合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智能压合装置,包括真空模组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适配的上压合模组和下压合模组,所述上压合模组包括第一气缸、若干组上导向杆组、若干组下导向杆组、基座、第一移动座、第二气缸、中间座、第二移动座和上压合座,下压合模组设置与上压合座相适配的下贴合座,基座、第一移动座、中间座和第二移动座平行设置,第一移动座与中间座之间竖向设置有若干根固定杆,第一气缸通过其气缸杆连接有第一移动座,第一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一气缸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导向杆组,上导向杆组竖向穿过基座,第二气缸通过其气缸杆连接有第二移动座,第二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二气缸左右两侧设置有下导向杆组,下导向杆组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基座、第一移动座、中间座和第二移动座,第二移动座下方且位于上压合座内竖向设置有若干根底导向杆,上压合座内设置压合模,压合模通过底导向杆连接第二移动座,压合模中央位置设有吸附模,通过真空模组对吸附模进行抽真空,用于真空吸附压合件,第一移动座两侧侧壁竖向设置滑轨,基座左右两侧设置有滑座,滑座内侧壁设置滑块,滑轨上安装有滑块,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移动座沿滑轨方向往复运动,驱动上压合座下压,并与下压合模组的下贴合座面面相对贴合形成真空腔体,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位于真空腔体内,通过第二气缸驱动第二移动座沿底导向杆运动方向运动并带动压合模同步运动,实现真空腔体内的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的压合,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之间涂布有压合用胶。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导向杆组共有两组,对称设置于第一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一气缸左右两侧,每组上导向杆组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上导向杆,上导向杆竖向穿过基座并固定于第一移动座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导向杆组共有两组,对称设置于第二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二气缸左右两侧,每组下导向杆组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下导向杆,下导向杆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基座、第一移动座、中间座和第二移动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座下方四角且位于上压合座内竖向对称设置有底导向杆,底导向杆共有四根。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座两侧侧壁竖向对称设置滑轨,滑轨共有两条,所述基座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座,滑座内侧壁设置滑块,每条滑轨上均设有两块滑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贴合座与上压合座的连接处设置密封条。
[0011]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模组包括涡流真空泵和真空管道,所述上压合座上设置与真空腔体连接的真空接口,真空接口通过一段真空管道连接至真空接头,真空接头通过另一段真空管道连接至涡流真空泵,通过涡流真空泵对真空腔体实现抽真空

100KPa,满足真空腔体的真空要求,所述吸附模上设置通过真空管道连接涡流真空泵的吸附腔,通过涡流真空泵对吸附模的吸附腔抽真空,形成负压,用于吸附住压合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合模组上设置与压合件预贴合的工件,下压合模组通过底部两侧的下帖合滑块设置于滑动轨道,滑动轨道沿垂直于上压合模组运动方向设置,驱动气缸通过其驱动气缸杆带动下压合模组沿下帖合滑块滑动方向往复运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压合装置,包括真空模组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适配的上压合模组和下压合模组,上压合模组包括第一气缸、若干组上导向杆组、若干组下导向杆组、基座、第一移动座、第二气缸、中间座、第二移动座和上压合座,下压合模组设置与上压合座相适配的下贴合座,基座、第一移动座、中间座和第二移动座平行设置,第一移动座与中间座之间竖向设置有若干根固定杆,第一气缸通过其气缸杆连接有第一移动座,第一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一气缸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导向杆组,上导向杆组竖向穿过基座,第二气缸通过其气缸杆连接有第二移动座,第二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二气缸左右两侧设置有下导向杆组,下导向杆组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基座、第一移动座、中间座和第二移动座,第二移动座下方且位于上压合座内竖向设置有若干根底导向杆,上压合座内设置压合模,压合模通过底导向杆连接第二移动座,压合模中央位置设有吸附模,通过真空模组对吸附模进行抽真空,用于真空吸附压合件,第一移动座两侧侧壁竖向设置滑轨,基座左右两侧设置有滑座,滑座内侧壁设置滑块,滑轨上安装有滑块,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移动座沿滑轨方向往复运动,驱动上压合座下压,并与下压合模组的下贴合座面面相对贴合形成真空腔体,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位于真空腔体内,通过第二气缸驱动第二移动座沿底导向杆运动方向运动并带动压合模同步运动,实现真空腔体内的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的压合,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之间涂布有压合用胶。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压合装置,下压合模组可沿滑动轨道移动至上压合模组下方,实现下压合模组上的工件的运输及后期压合,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能够在真空环境下完成压合,不易产生气泡,良品率高,压合操作简便可行,智能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更易形成流水线作业,代替人工操作,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图;
[0017]图3

4分别为本技术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6

9分别为本技术的上压合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10为本技术的上压合座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1

13分别为本技术的下贴合模组和支架搬运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4

16分别为本技术的搬运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7

18分别为本技术的UV激活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9

21分别为本技术的CCD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2为本技术的CCD模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7]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模组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适配的上压合模组和下压合模组,所述上压合模组包括第一气缸、若干组上导向杆组、若干组下导向杆组、基座、第一移动座、第二气缸、中间座、第二移动座和上压合座,下压合模组设置与上压合座相适配的下贴合座,基座、第一移动座、中间座和第二移动座平行设置,第一移动座与中间座之间竖向设置有若干根固定杆,第一气缸通过其气缸杆连接有第一移动座,第一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一气缸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导向杆组,上导向杆组竖向穿过基座,第二气缸通过其气缸杆连接有第二移动座,第二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二气缸左右两侧设置有下导向杆组,下导向杆组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基座、第一移动座、中间座和第二移动座,第二移动座下方且位于上压合座内竖向设置有若干根底导向杆,上压合座内设置压合模,压合模通过底导向杆连接第二移动座,压合模中央位置设有吸附模,通过真空模组对吸附模进行抽真空,用于真空吸附压合件,第一移动座两侧侧壁竖向设置滑轨,基座左右两侧设置有滑座,滑座内侧壁设置滑块,滑轨上安装有滑块,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移动座沿滑轨方向往复运动,驱动上压合座下压,并与下压合模组的下贴合座面面相对贴合形成真空腔体,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位于真空腔体内,通过第二气缸驱动第二移动座沿底导向杆运动方向运动并带动压合模同步运动,实现真空腔体内的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的压合,压合件和下贴合座上的工件之间涂布有压合用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杆组共有两组,对称设置于第一移动座上且位于第一气缸左右两侧,每组上导向杆组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上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达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