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发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50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发酵罐,其技术方案包括:底架,用于固定及支撑发酵罐;罐体,卧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上,罐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罐体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通气孔处设置有止逆阀;搅拌组件,与罐体转动连接,搅拌组件部分容纳于罐体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等间距且螺旋设置的桨叶;减速机,固定于底架上,与搅拌组件固定连接,为搅拌组件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强制通风,物料发酵充分的优点。物料发酵充分的优点。物料发酵充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发酵罐


[0001]本技术涉及发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发酵罐。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固体废弃物如厨余垃圾、养殖废弃物等含有大量的含碳氢有机类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方式之一是对其进行发酵,然后合理化利用,通常使用发酵罐来完成发酵。
[0003]现有的卧式发酵罐一般是罐体相对机架转动,因罐体较重,带动罐体转动能耗比较高;随着罐体转动,物料在罐体内部前后混合,导致发酵不充分,出料中带有没发酵好的物料;部分卧式发酵罐无法强制通风曝气,从而发酵周期长,发酵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发酵罐,其具有可强制通风,物料发酵充分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发酵罐,包括:底架,用于固定及支撑发酵罐;
[0007]罐体,卧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罐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处设置有止逆阀;
[0008]搅拌组件,与所述罐体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组件部分容纳于罐体内,所搅拌组件包括等间距且螺旋设置的桨叶;
[0009]减速机,固定于所述底架上,与所述搅拌组件固定连接,为搅拌组件提供动力。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动力经减速机传导作用于搅拌组件上,搅拌组件相对于罐体转动,从而搅拌罐体内的物料,与盛有物料的罐体转动相比,该结构能耗低;螺旋设置的桨叶在转动过程中,具有推送、混合、粉碎物料的作用,搅拌的同时,可缓慢的将物料向前推动,使物料与氧气接触更加充分,提高发酵效果及效率;底部通气孔处设置止逆阀,可使氧气进入罐体的同时阻止物料漏出,强制通风进一步促进好氧发酵,提高发酵效率。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框架、前架和托板,所述框架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前架设置在底架的前端,所述前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托板设置有多个,所述托板呈“U”型,所述托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框架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加底架的稳定性,“U”型托板与罐体的底板相适配,罐体可以卡设在托板的“U”型槽中,增加发酵罐的稳定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包括顶板、底板、前封板、后封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风机接管,覆盖所述进料口设置有进料口盖,所述底板截面呈“U”型,所述通气孔开设于底板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向罐体中进料,防止从进料口处落入杂物污染物料,底板截面设置为“U”型避免桨叶与罐体产生干涉。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封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依次设置有圆环状的前密封法兰和前压盖,所述前密封法兰覆盖第一通孔,所述前密封法兰和前压盖均与第一通孔同轴线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第一通孔便于搅拌组件与减速机连接,并避免物料从第一通孔处溢出。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后封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依次设置有圆环状的后密封法兰和后压盖,所述后密封法兰和后压盖均与第二通孔同轴线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第二通孔便于搅拌组件穿射通过,并增加后封板的密封性,避免物料渗出。
[0019]进一步地,所述后封板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中空的出料弯管,所述出料弯管通过方形的连接法兰固定于后封板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出料口和出料弯管便于将发酵好的物料输出。
[0021]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连接件和桨叶,所述搅拌轴与减速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前端通过轴承座被支撑于底架上,所述搅拌轴的后端通过球轴承被支撑于后封板上,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连接件呈螺旋状固定于搅拌轴上,所述桨叶与所述连接件数量吻合,所述桨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桨叶随连接件呈螺旋状固定于搅拌轴上,当搅拌轴在动力作用下转动时,桨叶随之转动,从而对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的同时对物料进行粉碎,螺旋设置的桨叶使得在其旋转过程中将物料向前推进,避免前后物料混合,使发酵更为充分。
[002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主板和加强块,所述主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通孔,所述加强块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块对称设置在主板的两侧。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接件与桨叶固定连接,在启动搅拌组件后,防止连接件受力后发生位移,增加桨叶在工作状态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0025]进一步地,所述桨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第一连接通孔相适配。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将连接件和桨叶固定连接。
[0027]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通过减速机支架固定于底架上,所述减速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为搅拌组件提供动力,并增加减速机的稳定性。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0]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卧式发酵罐罐体处于静止状态,搅拌组件转动促进发酵,从而降低能耗,绿色节能;
[003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等间距螺旋设置的桨叶,在搅拌的同时可粉碎物料,增加与氧气的接触,并将物料向前推进,避免前后物料混合,发酵更加充分;
[003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卧式发酵罐底部强制通风的同时顶部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能促进好氧发酵,缩短发酵周期。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前封板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B

B处剖视图;
[0037]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后侧板视角的爆炸视图;
[0038]图6是图4中的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9]图7是本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A

A处剖视图;
[0040]图8是本实施例中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1]图9是图8中的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2]图中,1、底架;11、框架;12、前架;13、托板;14、侧封板;2、罐体;21、顶板;211、风机接管;212、进料口;213、进料口盖;214、观察口;215、观察口盖板;2151、把手;22、底板;221、通气孔;23、前封板;231、第一通孔;232、前密封法兰;233、前压盖;24、后封板;241、第二通孔;242、后密封法兰;243、后压盖;244、出料口;245、出料弯管;246、连接法兰;3、搅拌组件;31、搅拌轴;311、轴承座;312、球轴承;32、连接件;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用于固定及支撑发酵罐;罐体(2),卧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1)上,所述罐体(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12),所述罐体(2)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221),所述通气孔(221)处设置有止逆阀;搅拌组件(3),与所述罐体(2)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组件(3)部分容纳于罐体(2)内,所搅拌组件(3)包括等间距且螺旋设置的桨叶(33);减速机(4),固定于底架(1)上,与所述搅拌组件(3)固定连接,为搅拌组件(3)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包括框架(11)、前架(12)和托板(13),所述框架(11)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前架(12)设置在底架(1)的前端,所述前架(1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框架(11)固定连接,所述托板(13)设置有多个,所述托板(13)呈“U”型,所述托板(1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框架(1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包括顶板(21)、底板(22)、前封板(23)、后封板(24),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风机接管(211),覆盖所述进料口(212)设置有进料口盖(213),所述底板(22)截面呈“U”型,所述通气孔(221)开设于底板(2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封板(2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31),所述第一通孔(231)处依次设置有圆环状的前密封法兰(232)和前压盖(233),所述前密封法兰(232)覆盖第一通孔(231),所述前密封法兰(232)和前压盖(233)均与第一通孔(231)同轴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权师晓爽黄晓管海彬陈颖郭荣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