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昊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797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包括机架、工作架、第一放置座、第二放置座、挤压装置、平移装置、相向移动装置、第一分度表和第二分度表;第一放置座固定安装在工作架的内部一端,第一放置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二放置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平移装置的工作端设置有匚型活动板,匚型活动板设置有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一柔性夹持部,匚型活动板设置有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二柔性夹持部;第二分度表具有一对,本申请实现了多方位检测,并且可根据不同长度的板簧进行定位,提升检测精度以及检测实用性。提升检测精度以及检测实用性。提升检测精度以及检测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智能制造
,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N201821217982.X 提供的一种板簧刚度检测装置,检测时,将待检测板簧的中部固定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并通过螺栓和螺母拧紧,再将待检测板簧的两端的卷耳分别固定在固定组件上,模拟待检测板簧夹紧时的状态,此时,夹紧组件位于压头的下侧,启动液压缸使压头按压上模板的上端,并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压力值,即可得到待检测板簧的夹紧刚度。该申请在提供了如何检测板簧的刚性,当并不能实现多种长度的板簧的定位以及根据不同板簧的长度自动检测,从而降低了检测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解决上述现有产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包括机架、工作架、第一放置座、第二放置座、挤压装置、平移装置、相向移动装置、第一分度表和第二分度表;工作架为矩形状,工作架呈水平状设置于机架上;第一放置座固定安装在工作架的内部一端,第一放置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挤压装置设置于工作架远离第一放置座的一端,且挤压装置的工作端向工作架内部延伸,且挤压装置的工作端朝向第一放置座;第二放置座能够向第一放置座的方向平移的设置于挤压装置的工作端,第二放置座与第一放置座高度相同,第二放置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平移装置设置于工作架的后侧,平移装置的工作端设置有能够沿工作架水平方向平移的匚型活动板,匚型活动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的工作端设置有能够向工作架内部移动并且能够抵接板簧顶部的第一柔性夹持部,匚型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的工作端设置有能够向工作架内部移动并且能够抵接板簧底部的第二柔性夹持部,第一柔性夹持部与第二柔性夹持部上下对应;相向移动装置呈水平状设置于匚型活动板的顶部内侧,第一分度表呈竖直状设置于相向移动装置的中部的外侧,第二分度表具有一对,且两个第二分度表分别呈竖直状设置于相向移动装置的两个工作端上。
[0005]优选地,第一放置座与第二放置座结构相同,第一放置座与第二放置座均包括承载块,承载块为矩形状,承载块上开设有横截面为L型结构的切口,切口的内侧设有与板簧端部吻合的弧形槽。
[0006]优选地,第一定位机构与第二定位机构结构相同,第一定位机构与第二定位机构
均包括抵接板、横板、螺纹套管和螺栓;抵接板呈竖直状设置于承载块的后侧,抵接板的上端向承载块的上方延伸设置;横板呈水平状设置于抵接板的顶部,且横板远离抵接板的一端向承载块远离抵接板的一侧延伸设置;螺纹套管呈竖直状贯通设置于横板远离抵接板的一端;螺栓设置于螺纹套管的内圈,螺栓与螺纹套管螺纹连接,承载块上设有与螺栓输出端配合的插孔,螺栓与抵接板之间形成用以固定板簧端部的空间,螺栓与抵接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板簧的宽度。
[0007]优选地,挤压装置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轴承座、内管、移动套管和限位套管;轴承座呈竖直状位设于工作架远离第一放置座的一侧,轴承座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轴承座远离工作架的一侧,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能够转动的穿过轴承座的内圈朝向工作架;限位套管贯通设置于工作架靠近轴承座的一侧,限位套管的轴线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同轴;移动套管同轴且能够滑动的设置于限位套管的内圈,移动套管的一端朝向第一放置座;内管同轴设置于移动套管的内圈,内管的外部设有外螺纹,移动套管的内圈设有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内管的一端中部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放置座设置于移动套管远离轴承座的末端;限位套管的内圈设有滑条,移动套管的外部设有供滑条滑动的限位槽。
[0008]优选地,挤压装置还包括有固定盘、缓冲盘、缓冲限位杆、弹簧和轴向限位块;固定盘同轴设置于移动套管远离轴承座的末端,固定盘的直径大于移动套管的直径;缓冲盘同轴位设于固定盘远离移动套管的一端,缓冲盘与固定盘之间设有间隙,第二放置座设置于缓冲盘远离固定盘的一端;缓冲限位杆设有数个,且数个缓冲限位杆以缓冲盘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于缓冲盘上,缓冲限位杆呈水平状朝向固定盘,固定盘上设有供每个缓冲限位杆穿过的缓冲穿孔,所有缓冲限位杆分别穿过相应的缓冲穿孔向移动套管的方向延伸;轴向限位块的数量与缓冲限位杆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缓冲限位杆的延伸端;弹簧的数量与缓冲限位杆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套设于缓冲限位杆上,弹簧的一端与缓冲盘的内侧抵接设置,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盘的内侧抵接设置。
[0009]优选地,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结构相同,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均为行程电机。
[0010]优选地,第一柔性夹持部与第二柔性夹持部结构相同,第一柔性夹持部与第二柔性夹持部均由带有弹性的橡胶材质构成,第一柔性夹持部与第二柔性夹持部在未工作状态下横截面为弧形状。
[0011]优选地,平移装置包括有侧板、第二驱动电机、移动板、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滑
轨;侧板位设于工作架的后侧,侧板的长度与工作架的长度相同,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与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侧板的一端后侧,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能够转动的穿过侧板的两面向侧板的前侧延伸;主动轮同轴设置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从动轮位设于侧板远离主动轮的一端,从动轮与主动轮在同一高度,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传动连接;第二滑轨具有一对,两个第二滑轨平行设置于侧板的上下面上;移动板位设于侧板靠近工作架的一侧,移动板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能够在两个第二滑轨上滑动的第一滑块,移动板的内侧设有与同步带连接的连接块,匚型活动板的后侧固定安装于移动板上。
[0012]优选地,匚型活动架的顶部与底部的内侧均设有第二滑块,工作架的上下两面分别设置有供每个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滑轨。
[0013]优选地,工作架前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标尺,两个标尺平行且固定安装在工作架上,标尺的长度与工作架的长度相同。
[0014]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机架、工作架、第一放置座、第二放置座、挤压装置、平移装置、相向移动装置、第一分度表和第二分度表,实现了多方位检测,并且可根据不同长度的板簧进行定位,提升检测精度以及检测实用性。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L型结构的切口便于将待检测的板簧的端部进行移动,当挤压时,板簧的端部沿着切口的水平面平滑移动,设置的弧形槽可稳定的将板簧的端部进行限定,解决了如何将板簧的端部进行放置以及限定。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工作人员转动螺栓,并将螺栓的输出端旋转到对应的插孔内,通过螺栓和抵接板将板簧的两侧抵接,将板簧的左右移动空间限定,防止板簧在检测时端部左右偏移,解决了如何防止板簧在检测时左右方向偏移的技术问题。
[0017]4.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内管旋转,通过内管上设置的外螺纹与移动套管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工作架(2)、第一放置座(3)、第二放置座(4)、挤压装置(5)、平移装置(6)、相向移动装置(7)、第一分度表(8)和第二分度表(9);工作架(2)为矩形状,工作架(2)呈水平状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放置座(3)固定安装在工作架(2)的内部一端,第一放置座(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10);挤压装置(5)设置于工作架(2)远离第一放置座(3)的一端,且挤压装置(5)的工作端向工作架(2)内部延伸,且挤压装置(5)的工作端朝向第一放置座(3);第二放置座(4)能够向第一放置座(3)的方向平移的设置于挤压装置(5)的工作端,第二放置座(4)与第一放置座(3)高度相同,第二放置座(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11);平移装置(6)设置于工作架(2)的后侧,平移装置(6)的工作端设置有能够沿工作架(2)水平方向平移的匚型活动板(12),匚型活动板(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夹持装置(13),第一夹持装置(13)的工作端设置有能够向工作架(2)内部移动并且能够抵接板(19)簧顶部的第一柔性夹持部(14),匚型活动板(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夹持装置(15),第二夹持装置(15)的工作端设置有能够向工作架(2)内部移动并且能够抵接板(19)簧底部的第二柔性夹持部(16),第一柔性夹持部(14)与第二柔性夹持部(16)上下对应;相向移动装置(7)呈水平状设置于匚型活动板(12)的顶部内侧,第一分度表(8)呈竖直状设置于相向移动装置(7)的中部的外侧,第二分度表(9)具有一对,且两个第二分度表(9)分别呈竖直状设置于相向移动装置(7)的两个工作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放置座(3)与第二放置座(4)结构相同,第一放置座(3)与第二放置座(4)均包括承载块(17),承载块(17)为矩形状,承载块(17)上开设有横截面为L型结构的切口,切口的内侧设有与板簧端部吻合的弧形槽(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机构(10)与第二定位机构(11)结构相同,第一定位机构(10)与第二定位机构(11)均包括抵接板(19)、横板(20)、螺纹套管(21)和螺栓(22);抵接板(19)呈竖直状设置于承载块(17)的后侧,抵接板(19)的上端向承载块(17)的上方延伸设置;横板(20)呈水平状设置于抵接板(19)的顶部,且横板(20)远离抵接板(19)的一端向承载块(17)远离抵接板(19)的一侧延伸设置;螺纹套管(21)呈竖直状贯通设置于横板(20)远离抵接板(19)的一端;螺栓(22)设置于螺纹套管(21)的内圈,螺栓(22)与螺纹套管(21)螺纹连接,承载块(17)上设有与螺栓(22)输出端配合的插孔(23),螺栓(22)与抵接板(19)之间形成用以固定板簧端部的空间,螺栓(22)与抵接板(19)之间的距离等于板簧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板簧的智能制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装置(5)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24)、轴承座(25)、内管(26)、移动套管(27)和限位套管(28);轴承座(25)呈竖直状位设于工作架(2)远离第一放置座(3)的一侧,轴承座(25)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第一驱动电机(24)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轴承座(25)远离工作架(2)的一侧,且第一驱
动电机(24)的输出轴能够转动的穿过轴承座(25)的内圈朝向工作架(2);限位套管(28)贯通设置于工作架(2)靠近轴承座(25)的一侧,限位套管(28)的轴线与第一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轴线同轴;移动套管(27)同轴且能够滑动的设置于限位套管(28)的内圈,移动套管(27)的一端朝向第一放置座(3);内管(26)同轴设置于移动套管(27)的内圈,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昊
申请(专利权)人:陈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