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新风口组件,包括出风口和支撑架;出风口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架为形状相同的架体;支撑架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卡板,卡板的底部设置有触点;出风口套装在支撑架上,出风口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板;出风口的外壳上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朝向出风口的外侧倾斜设置;支撑架上设置有导电板;导向柱内侧设置负离子探头,负离子探头的底部设置导电柱;负离子探头产生负离子,出风口出风并在导向柱的上方形成负压区,吸引负离子跟随喷出的气流向外侧发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负离子发射器的挡风作用,同时避免了负离子的泯灭现象;此外通过导电柱和导电板的对接,避免了在支撑架内设置供电线缆,出风口与支撑架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加方便。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离子新风口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离子新风口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负离子发生装置是一种用于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
[0003]现有的新风系统会在风口处安装负离子发生装置。但是,目前负离子发生装置均是安装在风口的中心处,且由于负离子发生装置体积较大,容易导致风阻过大,不利于出风,且气流与负离子发生装置的摩擦容易中和泯灭负离子,导致出风效果及负离子应用效果不佳。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负离子新风口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负离子新风口组件,本技术避免了负离子发射器的挡风作用,同时避免了负离子的泯灭现象;此外通过导电柱和导电板的对接,避免了在支撑架内设置供电线缆,出风口与支撑架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离子新风口组件,包括出风口和支撑架;
[0009]出风口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架为形状相同的架体;支撑架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卡板,卡板的底部设置有触点;用于供电的接头与卡板上的触点对接,并保持电性连接;接头与电源电性连接;
[0010]出风口套装在支撑架上,出风口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板,导流板等间距设置;
[0011]出风口的外壳上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朝向出风口的外侧倾斜设置;支撑架上设置有导电板,导电板与卡板上的触点保持电性连接;导向柱内侧设置负离子探头,负离子探头的底部设置导电柱,导电柱与导电板接触并保持通电;
[0012]负离子探头产生负离子,出风口出风并在导向柱的上方形成负压区,吸引负离子跟随喷出的气流向外侧发散。
[0013]优选的,出风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板,支撑架与限位板接触并形成卡接结构。
[0014]优选的,导向柱的底部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与出风口外部的气
体进行交换。
[0015]优选的,导向柱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上设置有通气孔;负离子探头的外周上设置卡环,卡环表面开设多个开口;卡环与限位环抵接形成限位结构。
[0016]优选的,负离子探头的顶部设置放电头,放电头从限位环的上方伸出。
[0017]优选的,负离子探头的外周上设置有绝缘覆盖件,卡环安装在绝缘覆盖件的外侧。
[0018]优选的,放电头设置上细下粗的圆台状结构。
[0019]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0]出风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板,支撑架与限位板接触并形成卡接结构,支撑架与出风口进行安装时,通过限位板进行限位,出风口朝向支撑架方向向下按压与限位板接触时停止,此时支撑架上的导电板与安装在导向柱内部的导电柱接触,为负离子探头供电。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负离子新风口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负离子新风口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负离子新风口组件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负离子新风口组件中导向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负离子新风口组件中导向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出风口;11、限位板;2、导流板;3、支撑架;4、卡板; 41、触点;42、导电板;5、导向柱;51、通孔;52、限位环;6、负离子探头; 61、卡环;62、导电柱;63、放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8]如图1
‑
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负离子新风口组件,包括出风口1 和支撑架3;
[0029]出风口1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架3为形状相同的架体;支撑架3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卡板4,卡板4的底部设置有触点41;用于供电的接头与卡板4 上的触点41对接,并保持电性连接;接头与电源电性连接;
[0030]出风口1套装在支撑架3上,出风口1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板2,导流板2等间距设置;
[0031]出风口1的外壳上设置有导向柱5,导向柱5朝向出风口1的外侧倾斜设置;支撑架3上设置有导电板42,导电板42与卡板4上的触点41保持电性连接;导向柱5内侧设置负离子探头6,负离子探头6的底部设置导电柱62,导电柱 62与导电板42接触并保持通电;
[0032]负离子探头6产生负离子,出风口1出风并在导向柱5的上方形成负压区,吸引负离子跟随喷出的气流向外侧发散。
[003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出风口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板11,支撑架3 与限位板11接触并形成卡接结构。
[0034]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3与出风口1进行安装时,通过限位板11进行限位,出风口1
朝向支撑架3方向向下按压与限位板11接触时停止,此时支撑架3上的导电板42与安装在导向柱5内部的导电柱62接触,为负离子探头6供电。
[003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柱5的底部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通孔 51,通孔51与出风口1外部的气体进行交换。
[003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柱5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52,限位环52上设置有通气孔;负离子探头6的外周上设置卡环61,卡环61表面开设多个开口;卡环61与限位环52抵接形成限位结构。
[003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负离子探头6的顶部设置放电头63,放电头63从限位环52的上方伸出。
[0038]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供电后,产生负离子,并在气流的作用下向外发射。
[003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负离子探头6的外周上设置有绝缘覆盖件,卡环 61安装在绝缘覆盖件的外侧。
[004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放电头63设置上细下粗的圆台状结构。
[0041]本技术中,先将出风口1与支撑架3进行安装,支撑架3与出风口1 进行安装时,通过限位板11进行限位,出风口1朝向支撑架3方向向下按压与限位板11接触时停止,此时支撑架3上的导电板42与安装在导向柱5内部的导电柱62接触,为负离子探头6供电;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离子新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口(1)和支撑架(3);出风口(1)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架(3)为形状相同的架体;支撑架(3)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卡板(4),卡板(4)的底部设置有触点(41);用于供电的接头与卡板(4)上的触点(41)对接,并保持电性连接;接头与电源电性连接;出风口(1)套装在支撑架(3)上,出风口(1)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板(2),导流板(2)等间距设置;出风口(1)的外壳上设置有导向柱(5),导向柱(5)朝向出风口(1)的外侧倾斜设置;支撑架(3)上设置有导电板(42),导电板(42)与卡板(4)上的触点(41)保持电性连接;导向柱(5)内侧设置负离子探头(6),负离子探头(6)的底部设置导电柱(62),导电柱(62)与导电板(42)接触并保持通电;负离子探头(6)产生负离子,出风口(1)出风并在导向柱(5)的上方形成负压区,吸引负离子跟随喷出的气流向外侧发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新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李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昶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