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68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包括仓体、散热通风机构、滑动上料机构与快速卸料机构,其中仓体为密封仓体,仓体的底部设置有散热通风机构;散热通风机构即为多根竖向设置的通风管且多根通风管呈矩形阵列排布,通风管顶部尖顶,在通风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在每根通风管底部设置有升降组件,通过升降组件实现通风管的升降,在仓体的底部设置有风道且风道与对应的通风管进行连接;仓体底部设置有多道并排设置的快速卸料机构;在储存仓内设置有多根升降的透气柱,这样可以根据稻谷的堆码的厚度实现通风散热,在储存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机构实现排料。置有排料机构实现排料。置有排料机构实现排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


[0001]本技术涉及稻谷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稻谷在加工完毕后需要将稻谷进行储存,稻谷在进行储存的时候,需要保证稻谷不会变质,这样稻谷在储存的时候储存的难度比较大,现在的稻谷储存仓主要是将稻谷放置在仓体内,通过风道实现稻谷的散热,这样可以有效将放置稻谷由于自身呼吸产生的热量将高度烧坏,但是上仓体存在较大的缺陷,在进行仓内稻谷进行上料与下料的时候,无法实现推陈出新,这样导致储存仓存在有的稻谷堆积时间比较长(无法保证品质,储存仓内的稻谷反复的进料与出料,这样唯独储存仓底部的稻谷始终位于下方,这样影响品质)。
[0003]现在稻谷烘干后进行储存的储存仓只是局部进行散热,无法将散热覆盖到全部的稻谷,这样在进行储存的时候,存在差异性,无法保证品质,同时散热效果有限,依旧会存在少量稻谷发热烧坏的情况;当储存仓内堆码的高度比较高的时候,稻谷内的空气流动性降低,传统的通风管无法实现快速将热量排出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在储存仓内设置有多根升降的透气柱,这样可以根据稻谷的堆码的厚度实现通风散热,在储存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机构实现排料,在储存仓的顶部设置有上料机构实现上料,这样便于进行仓内稻谷的上料与下料。
[0005]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方案: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包括仓体、散热通风机构、滑动上料机构与快速卸料机构,其中仓体为密封仓体,仓体的底部设置有散热通风机构;散热通风机构即为多根竖向设置的通风管且多根通风管呈矩形阵列排布,通风管顶部尖顶,在通风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在每根通风管底部设置有升降组件,通过升降组件实现通风管的升降,在仓体的底部设置有风道且风道与对应的通风管进行连接;仓体底部设置有多道并排设置的快速卸料机构,快速卸料机构即为卸料槽,在卸料槽的顶部铰接有封板,在封板与卸料槽内壁之间设置有顶升组件,通过顶升组件实现封板的摆动,通过封板上摆实现卸料槽的封闭,同时相邻卸料槽之间的仓体底部为向下倾斜的坡度板;在多块封板通过联动组件进行摆动,这样实现同步打开与关闭,在每个卸料槽内设置有输送带,通过输送带将稻谷带出来;在仓体顶部设置有滑动上料机构,通过滑动上料机构实现在仓体上方边滑动边对仓体进行上料,这样实现平铺下料。
[0006]优选地,滑动上料机构包括滑动轨道、滑动座、储存斗、匀料组件与下料组件,在仓体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设置有在滑动轨道进行滑动的滑动座,在两个滑动座上连接有储存斗,在储存斗内设置有匀料组件,其中匀料组件即为输送绞龙,在储存斗的底部设置有与仓体等宽的下料口,在下料口处设置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包括转
轴、隔板与步进电机,其中转轴设置在下料口处且装置与下料口等长,在转轴圆周外壁上固定有多块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隔板且隔板的另外一端与下料口内壁接触,在转轴的一端固定有带动转轴进行旋转的步进电机;在位于滑动轨道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牵引组件,通过牵引组件实现储存斗的滑动。
[0007]优选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楔形块、联动板与平移楔形块,其中在每根通风管的底部且位于风道内的一端底部设置有升降楔形块,在每块升降楔形块的底部设置有与升降楔形块底部贴合的平移楔形块,在升级楔形块与平移楔形块的底部设置有斜面,同一个风道内的平移楔形块与同一块联动板进行连接,联动板的一端抵着丝杆,仓体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穿过螺纹套筒且丝杆与螺纹套筒螺纹配合,在丝杆上固定有齿轮,在仓体外壁上设置有电机且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样固定有齿轮,多个齿轮通过链条进行啮合驱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储存仓内设置有多根升降的透气柱,这样可以根据稻谷的堆码的厚度实现通风散热,在储存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机构实现排料,在储存仓的顶部设置有上料机构实现上料,这样便于进行仓内稻谷的上料与下料。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横向剖视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0011]图3为本技术滑动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0012]其中,1、仓体,2、散热通风机构,2.1、通风管,2.2、通风孔,2.3、升降组件,2.4、升降楔形块,2.5、联动板,2.6、平移楔形块,2.7、丝杆,2.8、齿轮,2.9、风道,3、滑动上料机构,3.1、滑动轨道,3.2、滑动座,3.3、储存斗,3.4、匀料组件,3.5、下料组件,3.6、转轴,3.7、隔板,3.8、步进电机,3.9、牵引组件,4、快速卸料机构,4.1、卸料槽,4.2、封板,4.3、坡度板,4.4、联动组件,4.5、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的阐述。
[0014]如图1

3所示,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包括仓体1、散热通风机构2、滑动上料机构3与快速卸料机构4,其中仓体1为密封仓体1,仓体1的底部设置有散热通风机构2,通过散热通风机构2实现堆码的稻谷进行通风散热;散热通风机构2即为多根竖向设置的通风管2.1且多根通风管2.1呈矩形阵列排布,通风管2.1顶部尖顶(便于降低通风管2.1升降的阻力),在通风管2.1的外壁上开设多个通风孔2.2,通风管2.1道内的风通过通风孔2.2向四周扩散开来,这样将稻谷长时间堆码产生的热量经常通风散热,在每根通风管2.1底部设置有升降组件2.3,通过升降组件2.3实现通风管2.1的升降(即为根据仓体1内稻谷堆码的高度进行通风管2.1的升降,这样保证通风散热的效果),在仓体1的底部设置有风道2.9且风道2.9与对应的通风管2.1进行连接(风道2.9位于仓体1底部的地面内,一个风道2.9与多个通风管2.1进行连接,这样通过风道2.9是实现风的分配,风道2.9内的风通过通风管2.1为仓体1内的稻谷进行散热);仓体1底部地面内开设有多道并排设置的快速卸料机构4,快速卸料机构4即为卸料槽4.1,在卸料槽4.1的顶部铰接有封板4.2,在封板4.2与卸料槽4.1内壁之间通
过铰接的方式固定有顶升组件,通过顶升组件的伸缩实现封板4.2的摆动,当封板4.2向下摆动的时候,仓体1与卸料槽4.1进行连通,这样仓体1底部的稻谷进入到卸料槽4.1内进行卸料,当封板4.2向上摆动到水平状态的时候,这样封板4.2将仓体1与卸料槽4.1隔开,通过顶升组件实现封板4.2的摆动,通过封板4.2上摆实现卸料槽4.1的封闭,同时相邻卸料槽4.1之间的仓体1底部为向下倾斜的坡度板4.3(在进行卸料的时候,仓体1底部的稻谷向卸料槽4.1滑动,这昂实现底部卸料顶部上料,实现了推陈出新,便于保证稻谷的品质);在多块封板4.2通过联动组件4.4进行摆动(其中顶升组件即为气缸或者液压缸,联动组件4.4即为气缸或者液压缸的阀门(即为多个气缸或者液压缸与同一个阀门进行连接),这样实现顶升组件同步工作),这样实现同步打开与关闭,在每个卸料槽4.1内通过轴承固定有电机驱动的多个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包括仓体、散热通风机构、滑动上料机构与快速卸料机构,其中仓体为密封仓体,仓体的底部设置有散热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散热通风机构即为多根竖向设置的通风管且多根通风管呈矩形阵列排布,通风管顶部尖顶,在通风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在每根通风管底部设置有升降组件,通过升降组件实现通风管的升降,在仓体的底部设置有风道且风道与对应的通风管进行连接;仓体底部设置有多道并排设置的快速卸料机构,快速卸料机构即为卸料槽,在卸料槽的顶部铰接有封板,在封板与卸料槽内壁之间设置有顶升组件,通过顶升组件实现封板的摆动,通过封板上摆实现卸料槽的封闭,同时相邻卸料槽之间的仓体底部为向下倾斜的坡度板;在多块封板通过联动组件进行摆动,这样实现同步打开与关闭,在每个卸料槽内设置有输送带,通过输送带将稻谷带出来;在仓体顶部设置有滑动上料机构,通过滑动上料机构实现在仓体上方边滑动边对仓体进行上料,这样实现平铺下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谷储存仓,其特征在于,滑动上料机构包括滑动轨道、滑动座、储存斗、匀料组件与下料组件,在仓体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慧严双喜严双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中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