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01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它包括:主体结构,主体结构的表面设置有除尘组件,除尘组件包括L形支架,L形支架内壁面的底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L形连动板,L形连动板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启动电机和风机,电机的输出轴最终带动弧形壳体和擦拭布以电机的输出轴为圆心正反转动,即可对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摄像头进行清理,风机通过进气孔、通孔和连接管将清理的灰尘吸入集尘箱的内腔,有效减少清理的扬尘再次粘附到摄像头上,该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可自动对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摄像头进行清理,保证了摄像头监控画面的清晰度,且无需人工清洁,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由执行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和运维系统四部分组成。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长期、实时、全面地获得交通隧道信息,诊断损伤,评估风险,甚至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协助事故求援,从而为隧道的维修、养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0003]摄像头是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摄像头因长时间暴露在外,且隧道内车辆频繁通过,导致摄像头表面吸附较多的灰尘,现有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大多不具备镜头清理功能,进而影响摄像清晰度,从而不利于对图像识别和信息采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大多不具备镜头清理功能,进而影响摄像清晰度,从而不利于对图像识别和信息采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镜头清理功能的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包括:
[0007]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表面设置有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内壁面的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L形连动板,所述L形连动板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壳体,所述弧形壳体的内壁面胶合有两个相对称的擦拭布;
[0008]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L形支架顶部的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的底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集尘箱表面的上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L形连动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与通孔连通,所述通孔内腔远离连接管的一侧与弧形壳体连通,所述弧形壳体的内壁面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等间分布的进气孔。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通过启动电机和风机,电机的输出轴最终带动弧形壳体和擦拭布以电机的输出轴为圆心正反转动,即可对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摄像头进行清理,风机通过进气孔、通孔和连接管将清理的灰尘吸入集尘箱的内腔,有效减少清理的扬尘再次粘附到摄像头上,该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可自动对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摄像头进行清理,保证了摄像头监控画面的清晰度,且无需人工清洁,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0010]进一步,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巡检机器人本体,所述巡检机器人本体的顶部安装有与轨道相适配的行走机构,所述擦拭布的内壁面与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摄像头接触,所述集
尘箱的顶部与巡检机器人本体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电机的中轴线与巡检机器人本体摄像头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0012]进一步,所述集尘箱的内腔水平设置有滤网,所述集尘箱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滤网的一侧通过贯穿孔贯穿至集尘箱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密封板。
[0013]进一步,所述密封板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螺栓与集尘箱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连接管为软管。
[0015]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出的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通过启动电机和风机,电机的输出轴最终带动弧形壳体和擦拭布以电机的输出轴为圆心正反转动,即可对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摄像头进行清理,风机通过进气孔、通孔和连接管将清理的灰尘吸入集尘箱的内腔,有效减少清理的扬尘再次粘附到摄像头上,该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可自动对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摄像头进行清理,保证了摄像头监控画面的清晰度,且无需人工清洁,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吸尘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吸尘组件的仰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除尘组件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说明:1、主体结构;101、巡检机器人本体;102、行走机构;
[0023]2、除尘组件;201、L形支架;202、电机;203、L形连动板;204、弧形壳体;205、擦拭布;
[0024]3、吸尘组件;301、集尘箱;302、风机;303、连接管;304、通孔;305、进气孔;306、滤网;307、贯穿孔;308、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6]如图1

5所示,一种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包括主体结构1、除尘组件2以及吸尘组件3。
[0027]其中,除尘组件2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表面,除尘组件2包括L形支架201,L形支架201内壁面的底部安装有电机202,电机20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L形连动板203,L形连动板203远离电机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壳体204,弧形壳体204的内壁面胶合有两个相对称的擦拭布205。
[0028]需要说明的是,电机202采用正反转电机。
[0029]吸尘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L形支架201顶部的集尘箱301,集尘箱301的底部安装有风机302,集尘箱301表面的上部连通有连接管303,L形连动板20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04,连接管303的底端与通孔304连通,通孔304内腔远离连接管303的一侧与弧形壳体204连通,
弧形壳体204的内壁面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等间分布的进气孔305。
[0030]具体的,主体结构1包括巡检机器人本体101,巡检机器人本体101的顶部安装有与轨道相适配的行走机构102,擦拭布205的内壁面与巡检机器人本体101的摄像头接触,集尘箱301的顶部与巡检机器人本体101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主体结构1实时采集信号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隧道结构、内部环境、工作设备和交通运营等状态的综合性、全天候监测。
[0031]具体的,电机202的中轴线与巡检机器人本体101摄像头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202的输出轴转动时,使得擦拭布205始终贴合巡检机器人本体101的摄像头同步转动,实现清洁的目的。
[0032]具体的,集尘箱301的内腔水平设置有滤网306,集尘箱301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孔307,滤网306的一侧通过贯穿孔307贯穿至集尘箱30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密封板3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滤网306可对进入集尘箱301内腔的气体进行过滤处理。
[0033]具体的,密封板308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螺栓与集尘箱301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栓可便于工作人员将密封板308拆卸对滤网306进行定期清洁或更换。
[0034]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交通巡航检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所述主体结构(1)的表面设置有除尘组件(2),所述除尘组件(2)包括L形支架(201),所述L形支架(201)内壁面的底部安装有电机(202),所述电机(20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L形连动板(203),所述L形连动板(203)远离电机(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壳体(204),所述弧形壳体(204)的内壁面胶合有两个相对称的擦拭布(205);吸尘组件(3),所述吸尘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L形支架(201)顶部的集尘箱(301),所述集尘箱(301)的底部安装有风机(302),所述集尘箱(301)表面的上部连通有连接管(303),所述L形连动板(20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04),所述连接管(303)的底端与通孔(304)连通,所述通孔(304)内腔远离连接管(303)的一侧与弧形壳体(204)连通,所述弧形壳体(204)的内壁面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等间分布的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直霖邓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