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72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驱动装置,其包括:壳体(12),具有发动机室(14)和变速器室(16);在发动机室(14)内的电机(28);在变速器室(16)中的变速器(38),具有固定在作用为驱动轴(36)的转子轴(34)上的驱动小齿轮(40)和与从动件可连接的输出齿轮(42);和在变速器室中的油容器(44),其中,变速器室(16)的下方区域构造为变速器油底壳(46),作用为抛油轮的变速器齿轮沉入该变速器油底壳中,并且在油容器(44)中相对于其入口开口(98)布置有用于抛入的油的凹形弯曲的挡壁(106),其具有比入口开口(98)更深地定位的通道(108),其中,在入口开口(98)下方存在比通道(108)更高地定位的导油凸出部(114),导油凸出部将从入口开口(98)流过导油凸出部的油细流以自由放射方式转向至通道(108)。(108)。(10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包括:
[0002]‑
壳体,其具有发动机室和与发动机室相邻的通过内端壁与之分界的变 速器室,它们分别在轴向上通过所提到的内端壁和分配的外端壁限界,
[0003]‑
布置在发动机室内的电机,具有相对壳体固定的定子和在径向上布置 在定子内部的转子,其具有穿过内部的端壁的可转动地支承在发动机室内的 空心的转子轴,
[0004]‑
布置在变速器室中的变速器,具有固定在在此作用为驱动轴的转子轴 上的驱动小齿轮和与从动件可连接的或连接的输出齿轮,和
[0005]‑
布置在变速器室中的油容器,油可以从油容器通过不同的导油开口引 导至空心的转子轴和轴承以及变速器的啮合部,
[0006]其中,变速器室的下方区域构造为变速器油底壳,作用为抛油轮的变速 器齿轮、尤其是输出齿轮沉入该变速器油底壳中,以便在旋转时将油从变速 器油底壳抛入油容器中。

技术介绍

[0007]这种驱动装置从US 7 059 443 B2已知。
[0008]该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该电驱动装置构造为紧凑 的驱动装置,其一方面包括实际的驱动机组,并且另一方面包括用于传动和 分配由电机提供的力矩的变速器。两个单元布置在共同的壳体中,然而,由 于各个单元的不同的要求,该壳体被划分为基本上分离的空间、即发动机室 和变速器室。两个空间被一个共同的轴穿过,该轴在发动机室中作用为转子 轴,在变速器室中作用为变速器输入轴。这意味着,发动机室和变速器室在 轴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并且共用一个共同的端壁,该端壁在此被称为 内端壁。在沿轴向相应不同的对置的侧面上,每个空间由另外的在此相应被 称为外端壁的端壁限界。相应分配的周侧壁沿轴向方向在(共同的)内端壁和 每个外端壁之间延伸。
[0009]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表示一般的相对取向或定位的术语、例如“旁 边”、“下方”、“上方”等总是指在机动车中的驱动装置的最终安装位置,除 非另有说明。这同样适用于绝对取向和定位说明、例如“水平”或“竖直”。 诸如“轴向”、“径向”等的对称专属的术语总是在相应描述的对称单元的语 境中来理解。
[0010]紧凑的驱动配置需要复杂的冷却和润滑系统,该系统定期(至少也)基于 油地工作。为此,在该类型的文献中公开的装置在变速器油室的下方区域中 具有变速器油底壳,多个变速器齿轮、尤其是输出齿轮(其具有变速器中的 最大的齿轮直径)沉入变速器油底壳中。在转子轴上方,在变速器室中布置 有单独的油容器,该油容器朝向输出齿轮具有自由的边缘,在该自由的边缘 与变速器室

周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其作用为油容器的入口开口。当输出齿 轮旋转时,其啮合部从变速器油底壳带走油,并且通过入口开口将油抛到油 容器中,油容器具有两个槽状的子空间,油可以在其中积聚直到达到溢出水 平。在这些槽状的子空间的积聚区域中,将出口布置在油容器的侧壁中,这 些出口在外部与通向空心的
转子轴的内部的线路连接。油容器的侧壁中的另 外的出口通向变速器的支承点。因此,在驱动装置运行时,油从变速器油底 壳输送到油容器中,在那里积聚,并且在达到足够的积聚水平之后输送到转 子轴中并且输送到支承点。油容器中的子空间的槽状的结构确保,在达到足 够的聚集水平之后,在出口处始终存在恒定的油压,从而可很好地预测用于 冷却和润滑转子轴和轴承的油的流量和流动速度。
[0011]已知的系统的缺点是时间延迟,由于该时间延迟,在驱动装置启动之后 开始给关键的位置上油。尤其是长时间的静止阶段后,油容器内的积聚水平 降至出口以下;关键的位置本身、例如齿啮合位置、支承点、转子轴内部空 间也可以在此期间由于排油而干涸。只有当油容器内的油位由于输出齿轮的 旋转再次上升到足够高,并且油从油容器再次输送到关键的位置时,才开始 给关键的位置上油。在该启动阶段期间,驱动装置基本上在没有润滑和冷却 的情况下运行,这可能导致磨损增加。即使当在输出齿轮旋转非常缓慢的情 况下,仅不充分地再输送油时,油容器中的油位也会下降很多,从而无法再 确保关键的位置的最佳的上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进该类型的驱动装置,从而在启动 后更快地开始给关键的位置充分的上油,并且在非常慢的运行中也能确保关 键的位置的充分的上油。
[0013]该技术问题结合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以如下方式解决,即在油 容器中,与其入口开口对置地布置有凹形弯曲的中间壁,该中间壁作用为由 抛油轮、尤其是输出齿轮抛入的油的挡壁(或称为折流板),该中间壁具有 比入口开口更深地定位的通道,其中,在入口开口下方布置有比通道定位更 高的导油凸出部,该导油凸出部将从入口开口开始、流过导油凸出部的油细 流以自由放射方式(im Freistrahl或称为在自由流束中)转向至挡壁中的通 道。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15]首先,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挡壁与入口开口对置地布置。挡壁基本上或主 要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使得由抛油轮、尤其是输出齿轮基本上水平地抛入 油容器的入口开口中的油被抛向该挡壁。这至少在抛油轮的在驱动装置的通 常的正常运行中预期的旋转速度中发生。挡壁和油容器的与之对置的侧壁形 成基本上竖直的通道,油通过该通道流入容器中,绕流挡壁的下部的自由的 端部,并且在油容器中积聚,直到达到油容器的侧壁中的不同的出口的水平。 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挡壁的特点在于其凹形的弯曲部(从通道内部看)以及在 该凹形的弯曲部的下方区域中设置通道。该通道因此在挡壁中形成倾斜的 孔。与该通道倾斜对置地,即基本上沿孔的法线方向,在油容器的对置的侧 面上,例如形式为凸鼻或这种导油结构的凸出部位于入口开口下方。该凸出 部在一定程度中形成入口开口的下边缘的延长部,并且稍微凸出到基本上竖 直的入口通道中。由此导致的是,未以足够的速度被抛入入口开口中以到达 挡壁的油不会在入口通道的入口侧的侧壁上流走,而是作为细流流过导油凸 出部,并且滴到挡壁开口的倾斜的通道中,以便因此到达挡壁的另一侧,并 且因此到达油容器的侧壁中的出口。换言之,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给抛 入油容器中的油开启两个不同的路径,以便到达远离挡壁的出口:利用低的 速度和低的体积流量输送
的油通过导油凸出部流动或滴落到挡壁的通道中; 相反地,在正常运行中利用高的速度和高的体积流量输送的油基本上往下流 入入口通道中,并且绕流挡壁的自由的端部,其中,小的份额同样可以使用 穿过所述通道的直接的路径。这两个路径(接下来应该被称为弱流动路径或 强流动路径)可以用于确定在分配油方面的优先级,并且尤其确保即使在低 的运行速度下或在启动后立即为特别关键的位置提供油。
[0016]尤其地,如优选设置的那样,油容器在挡壁的背离导油凸出部的侧面上 可以被布置在通道下方的、与挡壁油密地连接的槽状的中间底板穿过。通过 该底板渗透通道的油是可积聚的。如果如优选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10),包括:

壳体(12),所述壳体具有发动机室(14)和与发动机室(14)相邻的、通过内端壁(18)与之分界的变速器室(16),它们分别在轴向上通过所述内端壁(18)和分配的外端壁(20、22)限界,

布置在发动机室(14)中的电机(28),所述电机具有相对壳体固定的定子(30)和在径向上布置在定子(30)内的转子(32),所述转子具有穿过内端壁(18)的、可转动地支承在发动机室(14)内的、空心的转子轴(34),

布置在变速器室(16)中的变速器(38),所述变速器具有固定在所述在此用作驱动轴(36)的转子轴(34)上的驱动小齿轮(40)和与从动件能连接的或已连接的输出齿轮(42),和

布置在变速器室中的油容器(44),油能够从油容器通过不同的导油开口引导至空心的转子轴(34)和轴承以及变速器(38)的啮合部,其中,所述变速器室(16)的下方区域构造为变速器油底壳(46),作用为抛油轮的变速器齿轮沉入所述变速器油底壳中,以便在旋转时将油从变速器油底壳(46)抛入油容器(44)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容器(44)中相对于其入口开口(98)布置有凹形弯曲的作用为用于由抛油轮抛入的油的挡壁(106)的中间壁,所述中间壁具有比入口开口(98)更深地定位的通道(108),其中,在入口开口(98)下方布置有比通道(108)更高地定位的导油凸出部(114),所述导油凸出部将从入口开口(98)流过导油凸出部的油细流以自由放射的方式转向至挡壁(106)中的通道(1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容器(44)在所述挡壁(106)的背离导油凸出部(114)的侧面上被布置在通道(108)下方的、与挡壁(106)油密地连接的槽状的中间底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朗格S戈吉斯R亨塞尔F科尔泽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