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652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其具有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呈柱形,所述凸起的外径以所述凸起同轴插入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内腔时所述凸起的外周壁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内周壁相适配为限;所述凹槽呈柱形,所述凹槽的内径以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同轴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凹槽的内周壁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外周壁相适配为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能够同时对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外径尺寸进行快速测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负极盖、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所述正极壳与负极盖均呈仅一端开口的筒状,正极壳和负极盖相对扣合形成扣式电池的壳体,正极壳和负极盖之间嵌设有密封圈;所述正极片贴附于正极壳底面的内侧,所述隔膜铺设于正极片上,负极片叠置于所述隔膜上并与负极盖底面接触。为防止正极片向外膨胀,通常还会将正极片同轴套装于正极罩的内腔中。
[0003]目前的扣式电池正极罩为一顶端敞开的圆筒结构,所述正极罩由不锈钢金属板冲压而成。所述正极罩冲压成型好,需对其内径、外径和R角进行测量,以保证正极罩的正常使用和确保电池质量。现有技术中对于正极罩的内径、外径和R角的测量需要人工分别借助千分尺、外径卡尺和R规尺具进行测量,测量速度慢,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其能够同时对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外径尺寸进行快速测量和评估其是否符合要求。
[0005]一种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其具有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呈柱形,所述凸起的外径以所述凸起同轴插入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内腔时所述凸起的外周壁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内周壁相适配为限;所述凹槽呈柱形,所述凹槽的内径以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同轴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凹槽的内周壁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外周壁相适配为限。
[0006]在使用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时,当将所述凸起同轴插入冲压成型好的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腔时,所述凸起的外周壁与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周壁相适配;并且,当将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同轴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凹槽的内周壁与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外周壁相适配,此时,所述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外径尺寸均符合要求。
[0007]优选的,所述凸起呈圆柱形,所述凸起的外径=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内径

0.01mm;所述凹槽呈圆柱形,所述凹槽的内径=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外径+0.01mm,避免偏差太大,测量准确度下降。
[0008]优选的,所述凸起的高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
0.03mm,可通过所述凸起对冲压成型好的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腔的深度进行测量,当凸起同轴插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腔时所述凸起的底端四周边缘与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外端沿基本齐平(即所述凸起的底端四周边缘与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外端沿基本贴合)时,则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腔的深度符合要求。
[0009]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
0.03mm,可通过所述凹
槽对冲压成型好的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高度进行测量,当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同轴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凹槽的槽口四周边缘与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外端沿基本齐平,则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高度符合要求。
[0010]优选的,所述凸起的顶端边部的过渡角和所述凹槽的底端边部的过渡角均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R角相等,且所述凸起的高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
0.03mm,所述凹槽的深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
0.03mm,当凸起同轴插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腔时所述凸起的底端四周边缘与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外端沿基本齐平,且当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开口朝外同轴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凹槽的槽口四周边缘与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外端沿基本齐平时,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R角符合要求。进一步优选,所述凸起的高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0.03mm,所述凸起的高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0.03mm。
[0011]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底面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嵌置槽,在所述第一弹簧嵌置槽内沿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设有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嵌置槽内做伸缩运动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弹簧嵌置槽的内底面上,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其自由端伸至所述凹槽内,方便在测量结束后通过第一弹簧把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向外弹出。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嵌置槽的数量为一个,且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底面的中心位置处。
[0012]优选的,所述凸起的顶面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弹簧嵌置槽,在所述第二弹簧嵌置槽内沿所述凸起的高度方向设有能够在所述第二弹簧嵌置槽内做伸缩运动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弹簧嵌置槽的内底面上,所述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其自由端伸出所述第二弹簧嵌置槽外,方便在测量结束后通过第二弹簧把扣在所述凸起外的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向外弹出。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嵌置槽的数量为一个,且位于所述凸起的顶面的中心位置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在测量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内径时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在测量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外径时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图2~图4中的点划线均为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的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的较佳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19]以CR2032扣式电池为例,当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30a的内径r为19.55mm、外径r

为19.75 mm、高度H为2.85mm(如图1所示)时,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所述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的结构为:其具有凸起10和凹槽20,所述凸起10呈柱形,所述凸起10的外径以所
述凸起10同轴插入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30a的内腔时所述凸起10的外周壁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30a的内周壁相适配为限,其中,所述凸起10呈圆柱形,且所述凸起10的外径为: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30a的内径

0.01mm = 19.54mm;所述凹槽20呈柱形,所述凹槽20的内径以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30a同轴插入所述凹槽20内时所述凹槽20的内周壁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30a的外周壁相适配为限,其中所述凹槽20呈圆柱形,且所述凹槽20的内径为: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30a的外径+0.01mm = 19.76mm。
[0020]在使用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时,当将所述凸起10同轴插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30b的内腔时,所述凸起10的外周壁与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30b的内周壁相适配(如图3所示),说明:所述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30b的内径尺寸符合要求;并且,当将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30b同轴插入所述凹槽20内时,所述凹槽20的内周壁与该待测扣式电池正极罩30b的外周壁相适配(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具有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呈柱形,所述凸起的外径以所述凸起同轴插入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内腔时所述凸起的外周壁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内周壁相适配为限;所述凹槽呈柱形,所述凹槽的内径以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同轴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凹槽的内周壁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外周壁相适配为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呈圆柱形,所述凸起的外径=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内径

0.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圆柱形,所述凹槽的内径=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外径+0.0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
0.03mm;或,所述凹槽的深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
0.0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正极罩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顶端边部的过渡角和所述凹槽的底端边部的过渡角均与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R角相等,所述凸起的高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
0.03mm,所述凹槽的深度=扣式电池正极罩标准品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良熺余佑锋谢道生廖朝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瑞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