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及其纸浆模塑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53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及其纸浆模塑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供浆单元、高位中转罐、混合器和助剂供应单元;所述供浆单元与所述高位中转罐连通;所述高位中转罐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供浆单元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混合器连通;所述混合器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助剂供应单元与所述第三进料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减少了助剂在管道中运输时产生的损耗,不需要对高位中转罐进行改装,总体上具有损耗低、成本低、混合均匀、质量稳定的优点。均匀、质量稳定的优点。均匀、质量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及其纸浆模塑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及其纸浆模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纸浆模塑是一种立体造纸技术,其能以木浆、草浆等为原料,在模塑机上由特殊的模具塑造出一定形状的纸制品。
[0003]目前,纸浆模塑的生产工艺为:将蔗渣浆、竹浆、芦苇浆等浆料加入碎浆机中碎解和磨浆,接着泵送至配浆槽罐进行稀释配浆,然后再泵送至供浆罐,最后将浆料输送至各个机台。在此过程中,包括四个助剂添加点:碎浆机、配浆槽罐、供浆罐和机台。助剂添加后,需与浆料经过搅拌混匀后,再运输至下一工段,最终运输至各个机台进行纸制品的生产。
[0004]无论是在碎浆机、配浆槽罐、供浆罐哪一处添加助剂,在与浆料经过搅拌混匀后运输至下一工段时,在管道运输过程中,助剂均存在损耗问题,这导致助剂使用成本增加。对于这种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一般采用在注浆成型式机台的高位浆桶中添加助剂的方式进行助剂的补偿,但需要对高位浆桶进行改造,是高位浆桶能够被添加助剂、能够对助剂及浆料进行充分的混合,高位浆桶中的混合并不简单,混合的均匀度也较难保证,因此这种方式不利于浆料浓度的稳定,另外浆料桶中所需补偿的助剂的量也较难把握,不利于控制助剂的添加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及其纸浆模塑设备,本技术通过在高位中转罐与供浆罐之间设置高位中转罐的溢流通路,使本装置能提供稳定的浆料;通过在高位中转罐下端的混合器前添加助剂,并通过第二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助剂的用量,相对于传统的添加助剂的方式,减少了助剂在管道中的损耗,并且能够维持注浆的稳定性,不需要对高位中转罐进行改装;通过采用静态混合器,使助剂和浆料流体产生切割、剪切、旋转和重新混合,使得助剂与浆料充分结合;总体上具有损耗低、成本低、混合均匀、质量稳定的优点。
[0006]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包括供浆单元、高位中转罐、混合器和助剂供应单元;所述供浆单元包括供浆罐与供浆泵,所述供浆罐与所述高位中转罐连通,所述供浆泵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浆罐连通,所述供浆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高位中转罐连通;所述高位中转罐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供浆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混合器连通;所述混合器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助剂供应单元与所述第三进料口连通。
[000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通过在高位中转罐下端的混合器前添加助剂,相对于传统的添加助剂的方式,减少了助剂在管道中运输时产生的损耗,不需要对高位中转罐进行改装,具有损耗低、成本低的优点。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之间的通路上。设置第一流量控制阀对流入混合器中的浆料的流量进行控制,使其满足生产的需要,该设置能使本申请所述的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适用多种具有不同浆料流量要求的产品的生产,适用性更广。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料口与所述助剂供应单元之间的通路上。设置第二流量控制阀对流入混合器中的助剂的流量进行控制,是混入浆料中的助剂的量符合预期,并且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或采用不同的助剂时,只需调节第二流量控制阀即可满足所需助剂的量不同的要求,适用性更广。
[0010]进一步地,所述高位中转罐还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设置在所述高位中转罐侧面的上部,所述供浆罐还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溢流口设置在所述供浆罐的顶部,所述第一溢流口与所述第二溢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当高位中转罐中的液位高于第二溢流口时,浆料会顺着连通第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的通路流至供浆罐中,使高位中转罐中的液位保持稳定,由于高位中转罐向混合器输送浆料的动力是重力,因此保持高位中转罐液位的稳定有助于保持注浆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器为静态管式混合器。静态管式混合器具有低能耗的特点,且能满足该类产品的生产需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为角座阀。角座阀能很好地保持流速,保证混合的浆料的稳定性。
[0013]本技术还提供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的一种纸浆模塑设备,还包括成型框、模具和真空管;所述成型框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成型框内,所述真空管与所述模具连通。
[0014]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包括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的纸浆模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供浆单元1、高位中转罐2、混合器3、助剂供应单元4、第一流量控制阀5和第二流量控制阀6。供浆单元1与高位中转罐2通过管路连通,混合器3与高位中转罐2通过管路连通,助剂供应单元 4与混合器3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流量控制阀5设置在高位中转罐2与混合器3之间,第二流量控制阀6设置在助剂供应单元4与混合器3之间。
[0018]所述供浆单元1包括供浆罐11和供浆泵12,供浆罐11与供浆泵12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通,供浆罐11设有第二溢流口111,第二溢流口111位于供浆罐11的顶部,供浆泵12的输出端与高位中转罐2通过管路连通。
[0019]所述高位中转罐2设有第一进料口21、第一出料口22和第一溢流口23,第一进料口21 设置在高位中转罐2的侧面,第一进料口21与供浆泵12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出
料口22设置在高位中转罐2的底部,第一出料口22与混合器3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溢流口23 设置在高位中转罐2的侧面,第一溢流口23的位置高于第一进料口21,第一溢流口23与第二溢流口111通过管路连通。
[0020]所述混合器3设置在高位中转罐2的下方,混合器3设有第二进料口31、第二进料口 32和第二出料口33,第二进料口31设置在混合器3的一端,第二进料口31与所述第一出料口22通过管路连通,第二进料口32设置在混合器3的侧面,第二进料口32靠近第二进料口31所处的一端设置,第二进料口32与助剂供应单元4通过管路连通,第二出料口33 设置在混合器3的另一端,第二出料口33与成型机7通过管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所示,设置了两个混合器3,其目的是提升混合的效率,满足生产需求,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混合器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适当的增减,混合器3的数量优选为四个。所述混合器3采用管式混合器3,进一步优选为静态管式混合器3。
[0021]所述助剂供应单元4用于储存并输送生产所需的助剂,一个助剂供应单元4可以储存多种助剂,即一个助剂供应单元4可包括多个助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浆单元、高位中转罐、混合器和助剂供应单元;所述供浆单元包括供浆罐与供浆泵,所述供浆罐与所述高位中转罐连通,所述供浆泵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浆罐连通,所述供浆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高位中转罐连通;所述高位中转罐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供浆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混合器连通;所述混合器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助剂供应单元与所述第三进料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之间的通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浆模塑助剂与浆料的快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料口与所述助剂供应单元之间的通路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滨熊龙朱凤法陈建发罗素贞董南桥贺齐欣廖树明
申请(专利权)人:韶能集团广东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