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叠合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44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漏叠合箱结构,包括顶盖、底盖和四个侧板,四个侧板组合径向截面呈四边形设置,四个侧板设置在底盖端面上,底盖端面上对应四个侧板位置均开设有插槽,底盖端面正中心处设置有立杆,立杆上螺纹连接有限位套,限位套朝向四个侧板方向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杆,顶盖底面对应四个侧板位置均开设有配合槽,四个侧板与四个配合槽一一对应且插接配合设置,底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侧板脱离插槽的第一限位件,顶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侧板脱离配合槽的第二限位件,底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渗漏的第一阻隔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渗漏的第二阻隔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叠合箱防渗漏能力较弱的问题。叠合箱防渗漏能力较弱的问题。叠合箱防渗漏能力较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漏叠合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叠合箱
,具体为一种防渗漏叠合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叠合箱由顶板、底板、侧壁三节插接而成,为预制叠合构件,而目前市面上的叠合箱其防渗漏能力较低,进而导致在组装和后期施工中容易出现混凝土流体侵蚀渗入或外界液体渗入等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渗漏叠合箱结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箱防渗漏能力较弱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渗漏叠合箱结构,包括顶盖、底盖和四个侧板,四个所述侧板组合径向截面呈四边形设置,四个所述侧板设置在底盖端面上,所述底盖端面上对应四个侧板位置均开设有供侧板插设的插槽,所述底盖端面正中心处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螺纹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朝向四个侧板方向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均抵扣在各自对应的侧板外壁上,所述顶盖居于底盖正上方且同轴设置,所述顶盖底面对应四个侧板位置均开设有配合槽,四个所述侧板与四个配合槽一一对应且插接配合设置,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侧板脱离插槽的第一限位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侧板脱离配合槽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渗漏的第一阻隔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渗漏的第二阻隔件。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操作人员将底盖放置在指定位置,而后将四个侧板插入各自对应的插槽中,此时四个侧板竖立在底盖端面上,之后操作人员旋转支撑杆使得每个支撑杆均抵扣在各自对应的侧板外壁上,此时侧板被支撑杆抵扣,支撑杆会向侧板施加向外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作用在侧板上使得侧板底部能够牢牢抵扣在插槽内壁上,之后操作人员将顶盖盖设在底盖上,此时四个侧板顶部会与各自对应的配合槽插接配合设置,而支撑杆的设置使得侧板顶部也会抵扣在配合槽内壁上,进而提高防渗漏能力,而上述技术中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的设置能够提高防渗漏能力,从而有效的防止外界的混凝土流体或液体渗入到叠合箱内部,避免因大量液体渗漏导致叠合箱整体抗压能力下降;同时上述技术中顶盖、底盖和侧板中均安置有钢筋骨架,进而确保叠合箱的受力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底盖上朝向四个侧板方向弯折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内壁与侧板外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即为第一阻隔件,所述第一挡板内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阻隔槽,所述第一阻隔槽内过盈配合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内壁与侧板外壁贴合设置。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侧板底部插入插槽后,侧板在支撑杆作用力的驱动下使得侧板底部外壁会牢牢抵扣在第一挡板内壁上,进而减少侧板底部外壁与第一挡板
内壁之间的间隙,避免外界混凝土流体或其余液体通过该间隙渗入到叠合箱内部,而第一密封条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封堵第一挡板内壁与侧板底部外壁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密封性。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条内壁上排布有若干第一齿纹,所述侧板外壁对应第一密封条位置排布有第二齿纹,所述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设置。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设置能够有效的封堵第一挡板内壁与侧板底部外壁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密封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顶盖上朝向四个侧板方向弯折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内壁与侧板外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挡板即为第二阻隔件,所述第二挡板内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阻隔槽,所述第二阻隔槽内过盈配合有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内壁与侧板外壁贴合设置。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侧板底部插入配合槽后,侧板在支撑杆作用力的驱动下使得侧板顶部外壁会牢牢抵扣在第二挡板内壁上,进而减少侧板顶部外壁与第二挡板内壁之间的间隙,避免外界混凝土流体或其余液体通过该间隙渗入到叠合箱内部,而第二密封条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封堵第二挡板内壁与侧板顶部外壁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密封性。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密封条内壁上排布有若干第三齿纹,所述侧板外壁对应第二密封条位置排布有第四齿纹,所述第三齿纹与第四齿纹啮合设置。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第三齿纹与第四齿纹啮合设置能够有效的封堵第二挡板内壁与侧板顶部外壁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密封性。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设置在插槽中的第一限位条,所述侧板外壁上对应第一限位条位置横向排布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条与第一限位槽过盈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设置在配合槽中的第二限位条,所述侧板外壁上对应第二限位条位置横向排布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槽过盈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条与第一限位槽径向截面呈倒三角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槽径向截面呈倒三角设置。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第一限位条与第一限位槽的过盈配合使得侧板底部外壁与插槽内壁之间间隙得以填充,进而提高密封性,而第二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槽的过盈配合使得侧板顶部外壁与配合槽内壁之间间隙得以填充,进而提高密封性;上述技术中第一限位条与第一限位槽径向截面呈倒三角设置,使得在侧板受到外界应力冲击时第一限位条不会脱离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槽径向截面呈倒三角设置,使得在侧板受到外界应力冲击时第二限位条不会脱离第二限位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三维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去除顶盖后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漏叠合箱结构,包括顶盖1、底盖2和四个侧板3,四个所述侧板3组合径向截面呈四边形设置,四个所述侧板3设置在底盖2端面上,所述底盖2端面上对应四个侧板3位置均开设有供侧板3插设的插槽21,所述底盖2端面正中心处设置有立杆22,所述立杆22上螺纹连接有限位套23,所述限位套23朝向四个侧板3方向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杆24,四个所述支撑杆24均抵扣在各自对应的侧板3内壁上,所述顶盖1居于底盖2正上方且同轴设置,所述顶盖1底面对应四个侧板3位置均开设有配合槽11,四个所述侧板3与四个配合槽11一一对应且插接配合设置,所述底盖2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侧板3脱离插槽21的第一限位件,所述顶盖1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侧板3脱离配合槽11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底盖2上设置有用于防渗漏的第一阻隔件,所述顶盖1上设置有用于防渗漏的第二阻隔件,所述底盖2上朝向四个侧板3方向弯折有第一挡板25,所述第一挡板25内壁与侧板3外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挡板25即为第一阻隔件,所述第一挡板25内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阻隔槽251,所述第一阻隔槽251内过盈配合有第一密封条252,所述第一密封条252内壁与侧板3外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条252内壁上排布有若干第一齿纹253,所述侧板3外壁对应第一密封条252位置排布有第二齿纹31,所述第一齿纹253与第二齿纹31啮合设置,所述顶盖1上朝向四个侧板3方向弯折有第二挡板12,所述第二挡板12内壁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叠合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底盖和四个侧板,四个所述侧板组合径向截面呈四边形设置,四个所述侧板设置在底盖端面上,所述底盖端面上对应四个侧板位置均开设有供侧板插设的插槽,所述底盖端面正中心处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螺纹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朝向四个侧板方向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均抵扣在各自对应的侧板外壁上,所述顶盖居于底盖正上方且同轴设置,所述顶盖底面对应四个侧板位置均开设有配合槽,四个所述侧板与四个配合槽一一对应且插接配合设置,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侧板脱离插槽的第一限位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侧板脱离配合槽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渗漏的第一阻隔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渗漏的第二阻隔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叠合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朝向四个侧板方向弯折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内壁与侧板外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即为第一阻隔件,所述第一挡板内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阻隔槽,所述第一阻隔槽内过盈配合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内壁与侧板外壁贴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渗漏叠合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宁李林赵坤柳宇豪赵心宇刘杰珂张珊柏荣宁陈宝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