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86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上表面开设两个竖向对称贯通的大圆孔,用于竖向插筋和灌注再生混凝土,上下表面都有出料槽,在左右表面分别开设限位凹凸槽,用于连接相邻砌块,限位槽中心开设一个横向贯通的小圆孔,用于横向插筋,前表面开设锯齿形卡槽。砌块的多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砌筑为填充墙、承重墙及剪力墙等各种不同承载构件。砌块采用的骨料为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的再生骨料,采用的胶凝材料为由工厂废弃物磷石膏制备的磷石膏水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建筑废弃物可再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废料和建筑垃圾生产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

技术介绍

[0002]磷石膏是磷化工企业湿法生产磷酸的工业副产品,含有有机磷、硫、氟等化合物,对环境有很大污染。我国每年排放的磷石膏超过了0.2亿吨,大量的磷石膏以露天堆放的形式处理,随着堆放时间的增加,磷石膏中的有害物质会逐渐渗透到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磷石膏经过风蚀、水蚀也会对水系、大气造成污染;磷石膏的堆积也侵占了大量土地资源,对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显得十分急迫。本专利技术拟采用磷石膏与矿渣复合配制磷石膏水泥作为再生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为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途径。
[0003]相较于国外建筑垃圾的高循环利用率(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起步较晚。我国对于建筑废料利用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用作回填料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等,但用这些方法能处理的建筑垃圾数量有限。如果能将建筑垃圾运用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处理手段重新制作为新的建筑材料使用,这不仅能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而且可以极大地降低不可再生原材料的消耗、节约材料成本、解决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符合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理念,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0004]若能将磷石膏回收利用制作为胶凝材料,将经过处理的建筑垃圾制作为再生骨料,两者结合生产出一种满足不同受力要求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使其可以选择砌筑为填充墙、承重墙、或者与钢筋共同作用构成剪力墙,不仅节约了天然混凝土材料,而且减轻了结构自重,使砌体结构满足抗震规范设计要求,这对加快再生混凝土材料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提供利用磷石膏水泥生产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砌筑成的墙体具有填充、承重、抗剪等多项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工程设计要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0007]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为立方体结构,尺寸为390mm
×
190mm
×
190mm(长
×

×
高),立方体结构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竖向对称贯通的大圆孔,大圆孔的直径为120mm;立方体结构的左右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以便于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间的咬合连接;所述限位槽的中心开设一个横向贯通小圆孔,小圆孔直径为30mm,横向贯通小圆孔中用于插入横向筋;
[0008]所述立方体结构的竖向表面(即长
×
高)上开设有锯齿形卡槽,用于固定保温板。
[0009]所述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由再生混凝土骨料、磷石膏水泥、水和矿物掺合
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所述的再生混凝土骨料由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制得。
[0010]磷石膏水泥根据制备不同再生混凝土强度建议配比如下:
[0011][0012]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比为:磷石膏水泥:水: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1:0.38:1.18:3.35.
[0013]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0014]首先对建筑垃圾块进行预处理:除去建筑垃圾中的杂质,然后用破碎机将混凝土块破碎成约40mm粒径的颗粒,最后用鄂式破碎机破碎成颗粒更小的骨料;其次对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颗粒进行强化处理:将建筑垃圾块在强化处理设备内高速飞转,使其相互碰撞、摩擦,除去附着于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和砂浆,改善骨料的表面状况;经强化设备处理后的材料经过筛分,除去水泥和砂浆等细小颗粒,将粒径在5~10mm的颗粒作为再生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下的颗粒作为再生细骨料。
[0015]在搅拌机中加入再生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搅拌1分钟,对再生粗骨料、细骨料进行预湿处理。加入磷石膏水泥和水,搅拌4分钟后装入砌块成型机,加压振动1分钟。待砌块成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砌块表面室温中静置1天,放置在温度为20℃、湿度为90%的蒸汽养护箱中进行养护。
[0016]与传统普通混凝土砌块相比,此砌块采用的材料为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经过处理产生的再生骨料及磷石膏水泥,且该单排孔再生混凝土砌块的孔洞率为40%,不仅节约天然材料,减轻结构自重,而且实现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与目前常见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相比,本专利技术成型的砌块侧向带有贯通的圆孔,施工方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是否横向插筋,这大大增加了砌块的适用性。
[0017]功能1作为填充墙使用:要求砌块的抗压强度为MU5.0以上,内部不做任何填充,直接垒砌,砌筑成填充墙,不仅具有分割空间的作用,而且中间孔洞具有良好的降噪、保温、隔热效果。砌块制作简易,可以就地取材进行生产,减少了建筑拆迁后运输废料的成本,建筑工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边拆边制作,节省了运输墙体建材的成本,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及工序时间上的无缝衔接。
[0018]功能2作为承重墙使用:要求砌块的抗压强度为MU7.5以上,内部填充再生混凝土可以构成承重墙,灌浆时省去了一般墙体浇筑时需要支模的工序,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墙体的某一局部灌浆,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用此砌块砌筑的承重墙,充分发挥了墙体自身的支承能力。
[0019]功能3作为剪力墙使用要求砌块的抗压强度为MU7.5以上,内部填充混凝土,在侧向通过横向贯通的小圆型孔插筋,末端与柱筋绑扎在一起,在竖向通过大圆孔插筋,末端与梁筋绑扎在一起,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可以作为剪力墙使用。砌筑成的剪力墙侧向刚度大,
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侧向位移、抵挡水平剪力的作用,具有良好抗震的性能。砌块用在同一个结构中,可以在不同的部位满足不同的受力要求,将承重墙的自承能力、填充墙分隔空间及剪力墙抗震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体现了其多功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示意图。
[0021]图2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生产工艺流程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作为填充墙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作为承重墙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作为剪力墙示意图。
[0025]图中:1.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2.出料槽,3.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1所示,砌块的尺寸为390mm
×
190mm
×
190mm,由上而下俯视砌块,上表面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竖向贯通的大圆孔,直径均为120mm,砌块中间肋的最小宽度为75mm,壁厚最小宽度均为32mm,砌块的上下表面设有出料槽2,槽深5mm;砌块的左右表面设有限位凹凸槽,槽宽50mm,槽深15mm,限位槽中心处设有横向贯通的小圆孔,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为立方体结构,立方体结构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竖向对称贯通的大圆孔;立方体结构的左右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以便于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间的咬合连接;所述限位槽的中心开设一个横向贯通小圆孔,横向贯通小圆孔中用于插入横向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结构的竖向表面上开设有锯齿形卡槽,用于固定保温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由再生混凝土骨料、磷石膏水泥、水和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所述的再生混凝土骨料由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制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磷石膏水泥根据制备不同再生混凝土强度建议配比如下: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比为:磷石膏水泥:水: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1:0.38:1.18:3.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过程如下:首先对建筑垃圾块进行预处理:除去建筑垃圾中的杂质,然后用破碎机将混凝土块破碎成约40mm粒径的颗粒,最后用鄂式破碎机破碎成颗粒更小的骨料;其次对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颗粒进行强化处理:将建筑垃圾块在强化处理设备内高速飞转,使其相互碰撞、摩擦,除去附着于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和砂浆,改善骨料的表面状况;经强化设备处理后的材料经过筛分,除去水泥和砂浆等细小颗粒,将粒径在5~10mm的颗粒作为再生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下的颗粒作为再生细骨料;在搅拌机中加入再生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搅拌1分钟,对再生粗骨料、细骨料进行预湿处理;加入磷石膏水泥和水,搅拌4分钟后装入砌块成型机,加压振动1分钟;待砌块成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砌块表面室温中静置1天,放置在温度为20℃、湿度为90%的蒸汽养护箱中进行养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生王帅康齐云鹏许光明修一兵李广耀胡冰涛李佳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