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ROTAC设计的铁死亡诱导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40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PROTAC设计的铁死亡诱导剂,其结构如通式I所示,比小分子抑制剂更有效,只需要更低剂量的化合物就可以降解细胞内靶标蛋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耐药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ROTAC设计的铁死亡诱导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ROTAC的铁死亡诱导剂,其制备方法以及医药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死亡不仅是所有细胞的最终命运,而且它与细胞分裂、增殖一样,在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认为,除了坏死外,细胞死亡形式分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包括凋亡(apoptosis) 和自噬(autophagy),及非程序性细胞死亡(non

programmed cell death,NPCD),包括副凋亡(paraptosis)、细胞有丝分裂灾难(mitotic catastrophe)和胀亡(oncosis) 等。2012年,Dixon等新提出了一种叫做铁死亡(ferroptosis)的铁依赖性的细胞死亡形式,该死亡方式受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严密调节。铁死亡的实质是由于膜脂修复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失效,细胞内脂质氧化物代谢障碍,在铁离子催化作用下,造成膜脂上活性氧自由基(ROS)堆积,使细胞内氧化还原失衡,诱导细胞死亡,释放前炎症介质(如HMGB1等)。GPX4酶受到抑制(如RSL3, ML162)也可以直接导致这一作用,而铁离子螯合剂则可以抑制这一过程。现有 GPX4蛋白小分子抑制剂需要的有效浓度高,没有靶向性,由于只有一个结合位点,容易出现耐药性等的问题。
[0003]PROTAC(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是一种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对靶蛋白进行降解的药物开发技术。
[0004]在结构上,PROTAC包括三个部分:一个E3泛素连接酶配体和一个靶蛋白配体,两个活性配体通过特殊设计的“Linker”结构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三联体的“PROTAC”的活性形式。利用UPS系统降解蛋白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泛素分子(Ubiquitin,Ub)通过共价结合和E1(泛素激活酶)结合,紧接着通过ATP 依赖的方式泛素分子被激活;随后,激活的泛素分子被传递给E2(泛素结合酶);第三,E3泛素连接酶利用共价结合将E2酶结合的泛素分子转移给底物蛋白,将底物蛋白标注,上述过程叫做蛋白的泛素化;最终,被泛素分子标记的底物蛋白被26S蛋白酶复合体识别并酶解。
[0005]在患者体内,PROTAC的靶蛋白配体和靶蛋白结合,E3泛素连接酶配体和细胞内的E3泛素连接酶的底物结合区结合,从而通过Linker把靶蛋白“拉近”到 E3泛素连接酶旁边,实现UPS系统将靶蛋白降解。
[0006]PROTACs分子量一般在700~1200之间,这使得它们的透膜能力与(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且缺少如适用于小分子药物的“类药五原则”的预测模型,这使得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仅仅证明了所设计的PROTAC在细胞水平上对靶蛋白降解的有效性与抗增殖活性。
[0007]因此,通过PROTAC药物开发技术研发出相对于GPX4蛋白小分子抑制剂更高效的、靶向性的药物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式I化合物:
[0009][0010]其中,代表E3泛素连接酶的配体;
[0011]Ar1,Ar2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的选自无取代或任选被一个,两个或更多个Ra取代的3

12杂环基、C6‑
C
14
芳基、5

14元芳杂基;
[0012]所述Ra各自独立的选自H,卤素、氨基、羟基、氰基、硝基、氧代 (=O)、C1‑6烷基,C1‑6烷氧基。
[0013]r选自0,1,2,3,4,5;
[0014]p选自0,1,2,3,4,5;
[0015]q选自0,1,2,3,4,5;
[0016]s选自1,2,3,4;
[0017]R1,R2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的选自H,C1‑6烷基,C1‑6烷氧基,以及可离去基团

LG;优选的,所述离去基团

LG可以选自本领域理解的常规离去基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选自卤素或磺酸酯离去基团,例如甲磺酸酯、甲苯磺酸酯或三氟甲磺酸酯;
[0018]所述

L

代表连接基团,可以选自无取代,或任选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 C1‑
50
烷基,所述杂原子可以选自O,S;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可以选自常规E3泛素连接酶配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配体以其任意合适的位点与

L

进行连接)。所述配体结构例举如下:
[0020][0021][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可以选自如下结构:
[0023]其中,R
b
选自H、卤素、氨基、羟基、氰基、硝基、

NHCH2COOH、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氧基、C2‑6炔基氧基;t 选自0,1,2,3,4,5;
[00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

L

可以选自C1‑
50
烷基或

(CH2)
m
(OCH2CH2)
n

,其中,m选自0

10,例如为0,1,2,3,4,5,6,7,8,9,10;n选自0

20,例如选自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8,19,20;
[00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Ar1,Ar2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的选自无取代或任选被一个,两个或更多个Ra取代的苯、噻吩。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通式I进一步选自如下式II、式III结构:
[0027][0028]通式II中,Ar1,Ar2,R1,R2,R
b
,p,q,r,s,t,

L

如前文所定义。
[0029][0030]通式III中,Ar1,Ar2,R1,R2,R
b
,p,q,r,s,t,n如前文所定义。
[0031][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通式I结构可以选自如下化合物:
[0033][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通式I的制备方法具体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中的一步或更多步:
[0037]步骤一、c分子的合成:将b分子溶解于有机试剂A中,加入碱性试剂,在冰浴下反应20分钟~1小时,加入TsOCl并反应2~5个小时;
[0038]步骤二、d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式I化合物,其结构如下所示:其中,代表E3泛素连接酶的配体;Ar1,Ar2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的选自无取代或任选被一个,两个或更多个Ra取代的3

12杂环基、C6‑
C
14
芳基、5

14元芳杂基;所述Ra各自独立的选自H,卤素、氨基、羟基、氰基、硝基、氧代(=O)、C1‑6烷基,C1‑6烷氧基。r选自0,1,2,3,4,5;p选自0,1,2,3,4,5;q选自0,1,2,3,4,5;s选自1,2,3,4;R1,R2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的选自H,C1‑6烷基,C1‑6烷氧基,以及可离去基团

LG;优选的,所述离去基团

LG可以选自本领域理解的常规离去基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选自卤素或磺酸酯离去基团,例如甲磺酸酯、甲苯磺酸酯或三氟甲磺酸酯;所述

L

代表连接基团,可以选自无取代,或任选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C1‑
50
烷基,所述杂原子可以选自O,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式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进一步选自如下式II、式III结构:通式II中,Ar1,Ar2,R1,R2,R
b
,p,q,r,s,t,

L

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
通式III中,Ar1,Ar2,R1,R2,R
b
,p,q,r,s,t,n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中的一步或更多步:步骤一、c分子的合成:将b分子溶解于有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添丽汪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