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33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包括井壁管、滤水管、沉淀管和至少两个连接件;井壁管通过连接件与滤水管连接,所述滤水管通过另一个所述连接件与沉淀管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连接各管件的内筒;所述内筒外通过扇叶与外环连接;所述扇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筒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环的内侧。在装置进入钻孔时,所述外环与扇叶能够扫除孔内障碍,外环与孔壁相接触在整个装置向下安装时起到定中作用,使各个部件能够保持竖直,进而防止滤料填充不均匀,滤料厚度不一致,同时能防止部件打弯造成的连接不良。扇叶除了用于连接内筒和外环外还能够防止填充填料时形成架桥或卡锁现象。或卡锁现象。或卡锁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水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监测井是指用钻孔法完成的监测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变化情况的专用井。其施工方法与常规水井相似,并定时采取水样进行分析测试。其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环境调查中广泛使用。使用钻机完成目标位置钻井后,将沉淀管、筛管、实管、井盖按照组装顺序组合后放入井中,并使用水泥等材料制造永久井台。
[0003]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时人们普遍采用中空螺旋法或中空套管法,中空螺旋钻杆或套管钻杆钻探至目标建井深度后按顺序放入监测井沉淀管、筛管、实管等各部分组件。但是各部件直接连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施工现场多使用塑料胶带连接或使用直插式直接连接。以上连接方式不环保、连接方式不稳定,容易污染地下水,各部分组件连接不牢易脱落。并且整体监测装置垂直中间位置无法得到保证,此缺陷容易造成筛管部分滤料填充不均匀,滤料厚度不一致,地下水易从滤料较薄位置进入监测井中,从而影响滤料过滤效果,造成建井质量不合格,最终使地下水监测井坍塌或淤积,变成废井,造成建井工程的重复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安装时能够在地下水监测井中保持竖直、居中,保证建井质量;监测井井管各个部分连接牢靠稳固,不使用塑料胶等,不污染地下水,滤料填充均匀。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包括井壁管、滤水管、沉淀管和至少两个连接件;井壁管通过连接件与滤水管连接,所述滤水管通过另一个所述连接件与沉淀管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连接管道的内筒;所述内筒外通过扇叶与外环连接;所述扇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筒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环的内侧。
[0007]优选的,所述扇叶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内筒的轴向并且沿所述内筒的径向。
[0008]优选的,所述扇叶的数量为3~8片。
[0009]优选的,所述内筒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
[0010]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内筒的两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井壁管、滤水管、沉淀管和连接件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外环与内筒同轴。
[0012]优选的,所述外环的外径略小于井壁的直径。
[0013]优选的,所述扇叶为板状。
[0014]优选的,所述滤水管采用缝宽0.2mm~0.5mm的割缝筛管。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一体式成型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扇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的两端面平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在装置进入钻孔时,外环与扇叶能够扫除钻孔内障碍,外环与孔壁接触在整个装置向下安装时起到定中作用,使各个管能够竖直,进而能防止滤料填充不均匀,滤料厚度不一致,同时能防止打弯造成的连接不良。扇叶除了用于连接内筒和外环外还能够防止填充填料时形成架桥或卡锁现象。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图1是实施例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2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井壁管;2、滤水管;3、沉淀管;4、连接件;5、内筒;6、外环;7、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1:
[0025]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的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井壁管1、滤水管2和沉淀管3,井壁管1通过连接件4与滤水管2连接,滤水管2通过连接件4与沉淀管3连接。材质为硬聚氯乙烯(PVC)材质管件;沉淀管3长度为50cm;在滤水管2选用缝宽0.2mm~0.5mm的割缝筛管。
[0026]连接件4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连接管道的内筒5;内筒5用于连接各管件,内筒5外侧的中间位置设有外环6,外环6与内筒5为同轴;外环6的外径略小于或约等于井壁的直径。因此外环6的外侧能与井壁直接接触,因此在井壁管1、滤水管2和沉淀管3沿井壁安装时起到了定中作用。
[0027]内筒5和外环6之间设有扇叶7;扇叶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筒5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外环6的内侧;扇叶7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其方向平行于内筒5的轴向并且沿内筒5的径向。扇叶7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外环6的上下端面平齐。在转动地下水监测装置时,外环6的底面与及扇叶7的底端能够对井壁上的障碍物进行扫除;完全进入监测井后,填料下落经过扇叶7后起到分散作用,避免了形成架桥或卡锁现象。连接件4可以为一体式成型结构。
[0028]在本技术的其一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嵌套式;即内筒5为变径,上端的直径略大于井管(包括井壁管1、滤水管2和沉淀管3),能够卡紧井管的外侧;内筒5的下端直径略小于井管,能够卡紧井管的内侧。该连接方式下由于各井管居中竖直不容易打弯避免接触不良。在填充填料后,通过对整个装置的挤压及重力的作用下,井管与连接件4的连接紧密。
[0029]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内筒5的顶端与底端设有内螺纹,通过螺纹与井壁管
1、滤水管2和沉淀管3上的外螺纹连接。该连接方式与嵌套式连接件4相比,连接更加紧密、稳固。
[0030]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1]以同时解决地下水监测井井管连接问题与保持井管定中问题,保障井管连接牢靠,后期井管周边的填料厚度均匀,保障最终监测井建井质量。
[003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水监测井井管连接装置,所述监测井建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地下水监测装置为单管单层监测井,将地下水监测装置放入监测井。
[0034]下管前校正孔深,确定下管深度、滤水管2长度和安装位置;下管时,速度适中,中途遇阻时,缓慢地上下提动或转动井管,连接件4上的外环6扫除障碍后继续下管。下管完成后,将井壁管1上端扶正、固定;井壁管1与钻孔轴心重合。
[0035]填砾及止水砾料为质地坚硬、密度大、浑圆度好、无污染的白色石英砂砾直径3mm。砾料高度为自井底向上直至高于滤水管0.5m以上。沿着井管四周均匀填充砾料,避免从单一方位填入,可一边填充一边晃动井管,砾料进过扇叶7时被扇叶7分散,防止填充时形成架桥或卡锁现象。砾料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壁管(1)、滤水管(2)、沉淀管(3)和至少两个连接件(4);井壁管(1)通过连接件(4)与滤水管(2)连接,所述滤水管(2)通过另一个所述连接件(4)与沉淀管(3)连接;所述连接件(4)包括用于连接管道的内筒(5);所述内筒(5)外通过扇叶(7)与外环(6)连接;所述扇叶(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筒(5)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环(6)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7)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内筒(5)的轴向并且沿所述内筒(5)的径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7)的数量为3~8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敬杰袁本起宋文涛黄婷婷邓传光郝鹏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斯坦德衡立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