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81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其包括多根可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串墨辊及置于相邻两根串墨辊之间的匀墨辊,每根串墨辊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齿轮,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均通过过度齿轮啮合以连动,机座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与过度齿轮或一个第一齿轮啮合,使多根串墨辊依次连动;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多根串墨辊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一、第二摆杆和可摆动的第三摆杆,第一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串墨辊端部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第三串墨辊的端部;第三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第四串墨辊的端部。串墨辊的端部。串墨辊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PS版轮转机
,特指一种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为了满足大批量印刷的要求,印刷机也在不断的被改进,目前印刷效率较高且速度较快的印刷机就是PS版轮转印刷机,相比于传统的印刷机而言,PS版轮转印刷机具有更好的水墨平衡能力,和更精确的调控能力,因此PS版轮转印刷机在印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0003]串墨系统装置的作用是通过串墨辊和匀墨辊之间的相互滚动及串墨辊同时进行的轴向串动,将油墨层捻匀、压薄。由于印刷机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墨辊才能将其打匀。串墨辊,其运动既包含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又包含轴向方向的横向移动,在与相邻匀墨辊的相互运动中将油墨碾压、拉伸,使油墨在轴向、周向铺展均匀,还可以通过串墨辊的串动补油墨局部调节的不精确。
[0004]但是目前串墨系统装置中的每根串墨辊均需要一组独立的蜗轮蜗杆传动模组进行驱动,其装配结构复杂,零件繁多,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并且存在传动不稳定的问题,从而影响匀墨质量,对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困扰。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包括:多根安装于机座上并可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串墨辊以及安装于机座上并置于相邻两根串墨辊之间的匀墨辊,每根串墨辊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齿轮,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均通过过度齿轮啮合以连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与过度齿轮或一个第一齿轮啮合,使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依次连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有通过第一轴承座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侧面的第一驱动轴、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通过第二轴承座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侧面的第三摆杆,该第一摆杆一端连接第一串墨辊的端部,该第一摆杆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以实现摆动;所述第二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串墨辊和第三串墨辊的端部;所述第三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串墨辊和第四串墨辊的端部。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套、第二驱动套、第三驱动套、第四驱动套,该第一驱动套、第二驱动套、第三驱动套、第四驱动套分别设置有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第三槽体、第四槽体;
所述第一摆杆一端伸入该第一槽体中;所述第二摆杆两端分别伸入该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中,所述第三摆杆两端分别伸入该第三槽体和第四槽体中,其中,该第二摆杆端部和第三摆杆端部同时伸入该第三槽体的不同位置。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摆杆一端安装有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伸入该第一槽体中;所述第二摆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该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分布伸入该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中,所述第三摆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滚轮和第五滚轮,该第四滚轮和第五滚轮分别伸入该第三槽体和第四槽体中。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凸轮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串墨辊外围套设有第一铜套,该第一铜套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上;该第一串墨辊与第一铜套可同步周向旋转,并且该第一串墨辊可相对第一铜套在轴向滑动。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铜套内壁成型有若干轴向分布的滑槽;所述第一串墨辊外围设置有若干轴向分布的凸筋,该凸筋嵌入该滑槽中。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串墨辊与机座的装配结构、第三串墨辊与机座的装配结构、第四串墨辊与机座的装配结构均和所述第一串墨辊与机座的装配结构相同。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三串墨辊位于第二串墨辊上方,该第四串墨辊位于第三串墨辊的上方。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通过自身的第一齿轮配合过度齿轮啮合以实现同步轴向旋转,并且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且该第一传动机构结构简单,零件少,且其安装紧凑而无需占用较多的空间,且该第一传动机构中的第一摆杆被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以实现摆动后,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也会同步摆动,以此驱使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其传动稳定,保证匀墨质量,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串墨辊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见图1

3所示,为一种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该串墨系统装置2包括:多根安装于机座1上并可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串墨辊以及安装于机座1上并置于相邻两根串墨辊之间的匀墨辊25,该串墨辊在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同时会不断与匀墨辊25接触,以此实现将油墨层捻匀、压薄,油墨层变得更加均匀,保证后期的印刷质量。
[0021]为了实现全部匀墨辊25同步旋转,于每根串墨辊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齿轮 201,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齿轮201之间均通过过度齿轮202啮合以连动,并且与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26,该第一驱动机构26的驱动齿轮261与过度齿轮202或一个第一齿轮201啮合,当第一驱动机构26的驱动齿轮261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201直接驱动全部的匀墨辊25同步旋转或者是通过过度齿轮 202配合第一齿轮201驱动全部的匀墨辊25同步旋转,即使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依次连动。
[0022]为了实现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 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27。
[0023]具体而言,第一传动机构27包括有通过第一轴承座271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的第一驱动轴272、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轴272上的第一摆杆273 和第二摆杆274、通过第二轴承座27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的第三摆杆275,该第一摆杆273一端连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串墨系统装置(2)包括:多根安装于机座(1)上并可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串墨辊以及安装于机座(1)上并置于相邻两根串墨辊之间的匀墨辊(25),每根串墨辊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齿轮(201),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齿轮(201)之间均通过过度齿轮(202)啮合以连动,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26),该第一驱动机构(26)的驱动齿轮(261)与过度齿轮(202)或一个第一齿轮(201)啮合,使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依次连动;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27),该第一传动机构(27)包括有通过第一轴承座(271)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的第一驱动轴(272)、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轴(272)上的第一摆杆(273)和第二摆杆(274)、通过第二轴承座(27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的第三摆杆(275),该第一摆杆(273)一端连接第一串墨辊(21)的端部,该第一摆杆(273)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26)并由第一驱动机构(26)驱动以实现摆动;所述第二摆杆(274)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串墨辊(22)和第三串墨辊(23)的端部;所述第三摆杆(275)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串墨辊(23)和第四串墨辊(24)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版轮转机串墨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套(211)、第二驱动套(221)、第三驱动套(231)、第四驱动套(241),该第一驱动套(211)、第二驱动套(221)、第三驱动套(231)、第四驱动套(241)分别设置有第一槽体(212)、第二槽体(222)、第三槽体(232)、第四槽体(242);所述第一摆杆(273)一端伸入该第一槽体(212)中;所述第二摆杆(274)两端分别伸入该第二槽体(222)和第三槽体(232)中,所述第三摆杆(275)两端分别伸入该第三槽体(23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艳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汉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