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672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该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包括设置于机座内的水斗、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置于水斗内的带水辊、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与带水辊接触的计量辊、通过第一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的靠版水辊和串水辊、通过第二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可与靠版水辊接触以对靠版水辊传墨的传墨桥辊、设置于该串水辊下方的废水盘,该串水辊位于靠版水辊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且与靠版水辊接触,所述串水辊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的直径;靠版水辊位于计量辊一侧并可与计量辊接触。位于计量辊一侧并可与计量辊接触。位于计量辊一侧并可与计量辊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PS版轮转机
,特指一种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为了满足大批量印刷的要求,印刷机也在不断的被改进,目前印刷效率较高且速度较快的印刷机就是PS版轮转印刷机,相比于传统的印刷机而言,PS版轮转印刷机具有更好的水墨平衡能力,和更精确的调控能力,因此PS版轮转印刷机在印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0003]印刷版面上油墨和水必须同时存在、保持平衡,其目的是既保持图文印刷区最大的载墨量,使墨色鲜艳、饱和、网点清晰光洁,又保持非印刷区高度干净整洁,这种供水量和供墨量的平衡关系称为水墨平衡,水墨平衡是印刷的基本原理。
[0004]现有技术中的PS版轮转印刷机中水墨平衡系统使用之前,一般都是人工调节好带水辊、靠版水辊、串墨桥辊之间的间隔,以致在后期运行过程中,有传墨桥辊为靠版水辊传递油墨,带水辊为靠版水辊传递水,并以此保证供水量和供墨量,从而实现水墨平衡,最后再由靠版水辊将水墨传递到版筒上的PS版。但是,由于靠版水辊的直径较大,并且为了防止该靠版水辊在运转时水墨飞溅或滴下而影响其它机构运行,一般都会在靠版水辊下方设置尺寸较大的废水盘,这样导致整个水墨平衡系统的体积变大,占用空间较大,进而影响其它机构或零件安装以及位置的设计,对厂商造成较大的困扰。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包括设置于机座内的水斗、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置于水斗内的带水辊、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与带水辊接触的计量辊、通过第一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的靠版水辊和串水辊、通过第二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可与靠版水辊接触以对靠版水辊传墨的传墨桥辊、设置于该串水辊下方的废水盘,该串水辊位于靠版水辊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且与靠版水辊接触,所述串水辊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的直径;靠版水辊位于计量辊一侧并可与计量辊接触。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水盘包括有固定于机座内的主盘体以及沿主盘体右上方倾斜延伸的接水子盘,该主盘体置于该水斗、计量辊下方用于盛装水斗、计量辊溢出或滴下的废水;所述接水子盘倾斜延伸至串水辊下方。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用于驱动该带水辊、计量辊、靠版水辊旋转的伺服驱动装置,其中,该带水辊、计量辊的转速相同,并与靠版水辊的转速不同。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伺服驱动装置包括有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配合的减速机、连接于减速机与带水辊之间的第一齿轮模组、分别设置于带水辊和计量辊上并相互啮合且尺寸相同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整装置包括:中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机座内侧的L形摆块以及用于驱动该L形摆块摆动的第一调整气缸,该第一调整气缸的缸体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侧,该第一调整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于L形摆块一端,所述靠版水辊和串水辊安装于L形摆块另一端,且该串水辊位于L形摆块另一端的末端。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包括:弧形摆块以及用于驱动该弧形摆块摆动的第二调整气缸,该弧形摆块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侧,该弧形摆块另一端与第二调整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传墨桥辊安装于弧形摆块上。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增设有计量辊,该计量辊设置于靠版水辊与带水辊之间,该计量辊用于将带水辊上传递的水转移到靠版水辊,且该计量辊可实现调节水的作用,具有耐油墨缠绕、供水稳定、耐湿水的特性,以此实现稳定、精确地将水转移到靠版水辊;传墨桥辊通过第二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可与靠版水辊接触以对靠版水辊传墨,以此实现稳定、精确地将墨转移到靠版水辊,以便实现从精准的水墨平衡,并且保证后期的印刷质量。另外,本技术增设了串水辊,该串水辊位于靠版水辊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且与靠版水辊接触,以致靠版水辊将水墨传递版筒后,该串水辊则将余下的废弃水墨转移至废水盘,且所述串水辊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的直径,以致可使用尺寸较小的废水盘,以此减少体积,降低占用空间,以便其它机构或零件的安装及位置的设计,使本技术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与机座的装配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与机座的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见图1

4所示,为一种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该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5包括水斗51、带水辊52、第一调整装置53、计量辊54、靠版水辊55和串水辊56、第二调整装置5、传墨桥辊58、废水盘59和伺服驱动装置50。
[0020]其中,所述水斗51设置于机座1内,带水辊52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置于水斗51内,该带水辊52用于带起该水斗51内的水,并将水传递给计量辊54,该计量辊5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与带水辊52接触,该计量辊54用于将带水辊52上传递的水转移到靠版水辊55。所述靠版水辊55和串水辊56通过第一调整装置53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该串水辊56位于靠版水辊55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54且与靠版水辊55接触,所述串水辊56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55的直径;靠版水辊55位于计量辊54一侧并可
与计量辊54接触。所述传墨桥辊58通过第二调整装置57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可与靠版水辊55接触以对靠版水辊55传墨;所述废水盘59设置于该串水辊56下方,通过该废水盘59用于盛接废水,防止废水飞溅或滴下至其它机构或零件。也就是说,本技术增设有计量辊54,该计量辊54设置于靠版水辊55与带水辊52之间,该计量辊54用于将带水辊52上传递的水转移到靠版水辊55,且该计量辊54可实现调节水的作用,具有耐油墨缠绕、供水稳定、耐湿水的特性,以此实现稳定、精确地将水转移到靠版水辊55;传墨桥辊58通过第二调整装置57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可与靠版水辊55接触以对靠版水辊55传墨,以此实现稳定、精确地将墨转移到靠版水辊55,以便实现从精准的水墨平衡,并且保证后期的印刷质量。另外,本技术增设了串水辊56,该串水辊56位于靠版水辊55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54且与靠版水辊55接触,以致靠版水辊55将水墨传递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机座(1)内的水斗(51)、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置于水斗(51)内的带水辊(52)、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与带水辊(52)接触的计量辊(54)、通过第一调整装置(53)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的靠版水辊(55)和串水辊(56)、通过第二调整装置(57)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可与靠版水辊(55)接触以对靠版水辊(55)传墨的传墨桥辊(58)、设置于该串水辊(56)下方的废水盘(59),该串水辊(56)位于靠版水辊(55)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54)且与靠版水辊(55)接触,所述串水辊(56)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55)的直径;靠版水辊(55)位于计量辊(54)一侧并可与计量辊(54)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盘(59)包括有固定于机座(1)内的主盘体(591)以及沿主盘体(591)右上方倾斜延伸的接水子盘(592),该主盘体(591)置于该水斗(51)、计量辊(54)下方用于盛装水斗(51)、计量辊(54)溢出或滴下的废水;所述接水子盘(592)倾斜延伸至串水辊(56)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驱动该带水辊(52)、计量辊(54)、靠版水辊(55)旋转的伺服驱动装置(50),其中,该带水辊(52)、计量辊(54)的转速相同,并与靠版水辊(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柏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汉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