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54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机构,其第一输入轴穿设于第二输入轴中,并通过第二齿轮组件与第一中间轴传动连接;第二输入轴通过第一齿轮组件与第一中间轴传动连接,并通过第一齿轮组件与第二中间轴上的第五齿轮组件传动连接;第一中间轴通过第一齿轮组件和第五齿轮组件选择性地连接第二中间轴,输出轴包括设有第三齿轮组件和第四齿轮组件第一半轴,和设有第一控制机构的第二半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力机构结构紧凑,与现有结构在占用同样空间的基础上,可使得挡位模式数量大量增加,各挡位模式均具有对应的超低速挡位模式,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使用需求。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动力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变速箱又称变速器,其能固定或分挡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混动变速器是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共同驱动的变速器,其能将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动力以一定的方式耦合在一起,并能实现变速、变扭的功能。
[0003]现有的混动变速器,其整体结构较长,无法满足混动变速器的横向布置,导致整车布置较为困难,且其一般越野性能差,而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此外,对于存在两个输入轴的电机,其两个动力输入轴分别向后传递动力,挡位模式较少。对于多挡位变速器动力传递需要经过多组齿轮,导致变速器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动力机构,以利于提升其使用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第一输入轴、第一齿轮组件、第二输入轴、第二齿轮组件、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输出轴、第三齿轮组件和第四齿轮组件;
[0007]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传动连接;
[0008]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二中间轴上的第五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轴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和所述第五齿轮组件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轴;
[0009]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上设有所述第三齿轮组件和所述第四齿轮组件;所述第二半轴上设有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组件或所述第四齿轮组件的第一控制机构;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二中间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半轴传动连接;
[0010]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的动力通断,以及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的动力通断。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用于可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或所述第二从动轮的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相连。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五齿轮组件包括空套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的第七从动轮、第八从动轮,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中间轴上的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三同步器用于可选择地连接所
述第七从动轮或所述第八从动轮;所述第八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轮或所述第二主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七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或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三主动轮和第四主动轮,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三从动轮、第四从动轮和用于可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或所述第四从动轮的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三主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四主动轮和所述第四从动轮传动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有第六主动轮和/或驻车齿轮,所述第六主动轮和所述驻车齿轮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两端布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六从动轮;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设有第七主动轮;所述第六从动轮与所述第六主动轮和所述第七主动轮分别传动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半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半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的第四同步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齿轮组件包括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设于所述第一半轴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或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半轴同轴布置。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齿轮系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或所述第二齿轮组件或所述第五齿轮组件传动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系包括第三中间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三中间轴上的第三中间轮;所述第三中间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五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中间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或所述第二齿轮组件或所述第五齿轮组件传动连接。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输入轴;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三输入轴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输入轴之间的第一离合器,设于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的第二离合器,以及设于所述第三输入轴的第二端和所述发动机之间的第三离合器。
[0020]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三输入轴为第二电机的电机轴。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2](1)本技术所述的动力机构,在占用同样空间的基础上,可使得挡位模式数量大量增加,且发动机的动力能够向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传递,第一输入轴承接的动力通过第二齿轮组件向第一中间轴传递,第二输入轴承接的动力通过第一齿轮组件向第一中间轴传递,并通过第一中间轴向输出轴传递,或者第二输入轴承接的动力通过第一齿轮组件、第五齿轮组件向第二中间轴传递;第一中间轴承接的动力或第二中间轴承接的动力可向第一半轴传递,并通过第三齿轮组件向第二半轴传递,或者通过第四齿轮组件向第二半轴传递,而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挡位模式,并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0023](2)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一同步器,并通过第一同步器可选择性地连接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而实现第二输入轴的动力向第一中间轴传输,方便布置,且便于挡位的变速和车速的调整。
[0024](3)第五齿轮组件包括第七从动轮、第八从动轮和第三同步器,并通过第三同步器可选择地连接地七从动轮或第八从动轮,便于第二输入轴承接的动力向第二中间轴传递,而实现多种挡位模式,或者便于第一中间轴承接的动力向第二中间轴传递,而可实现倒挡
模式。
[0025](4)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三主动轮、第四主动轮、第三从动轮、第四从动轮和第二同步器,并通过第二同步器可选择性地连接第三从动轮或第四从动轮,而实现第一输入轴的动力向第一中间轴传输,方便布置,且便于挡位的变速和车速的调整。
[0026](5)在第一中间轴上布置驻车齿轮,其和第六主动轮分别靠近第一中间轴的两端布置,可充分利用动力系统内部空间,而便于整体布置。通过设置的第六主动轮、第六从动轮、第七主动轮,并使得第六从动轮与第六主动和第七主动轮分别传动连接,便于第一中间轴上的动力经第六主动轮、第六从动轮向输出轴传递,或者便于第二中间轴上的动力经第七主动轮、第六从动轮向输出轴传递。
[0027](6)通过设置在第一半轴上的第一齿轮,和设置在第二半轴上的第二齿轮,以及设置的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连接的第四同步器,便于第一半轴承接的动力可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20)、第一输入轴(2)、第一齿轮组件、第二输入轴(3)、第二齿轮组件、第一中间轴(4)、第二中间轴(5)、输出轴(7)、第三齿轮组件和第四齿轮组件;所述第一输入轴(2)与所述第二输入轴(3)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输入轴(2)穿过所述第二输入轴(3);所述第一输入轴(2)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一中间轴(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3)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一中间轴(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3)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二中间轴(5)上的第五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轴(4)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和所述第五齿轮组件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轴(5);所述输出轴(7)包括第一半轴(701)和第二半轴(702);所述第一半轴(701)上设有所述第三齿轮组件和所述第四齿轮组件;所述第二半轴(702)上设有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组件或所述第四齿轮组件的第一控制机构;所述第一中间轴(4)和所述第二中间轴(5)分别与所述第一半轴(701)传动连接;所述发动机(20)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二控制机构(1),所述第二控制机构(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2)与所述发动机(20)的动力输出端之间的动力通断,以及所述第二输入轴(3)与所述发动机(20)的动力输出端之间的动力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入轴(3)上的第一主动轮(301)和第二主动轮(302),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4)上的第一从动轮(401)、第二从动轮(402)和用于可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401)或所述第二从动轮(402)的第一同步器(405);所述第一主动轮(301)和所述第一从动轮(401)传动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302)和所述第二从动轮(402)传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齿轮组件包括空套在所述第二中间轴(5)上的第七从动轮(502)、第八从动轮(504),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中间轴(5)上的第三同步器(503);所述第三同步器(503)用于可选择地连接所述第七从动轮(502)或所述第八从动轮(504);所述第八从动轮(504)与所述第一主动轮(301)或所述第二主动轮(302)传动相连;所述第七从动轮(502)与所述第一从动轮(401)或所述第二从动轮(402)传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2)上的第三主动轮(201)和第四主动轮(202),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4)上的第三从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高阳罗聪聪寇博朝王东风李景富杨月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