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07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拉深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包括上模单元和位于上模单元下方的下模单元,所述冲头单元包括第一拉深冲头和第二拉深冲头,所述第一拉深冲头和第二拉深冲头之间横向连接有复位弹性件;所述下模仁包括第一拉深凹模和第二拉深凹模,所述第一拉深凹模位于第一拉深冲头的下方,所述第二拉深凹模位于第二拉深冲头的下方;所述第一拉深冲头朝远离第二拉深凹模的方向倾斜安装,所述第二拉深冲头朝远离第一拉深凹模的方向倾斜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能够有效的把产品周边材料引进第一拉深凹模、第二拉深凹模内,解决拉深不够走料和产品容易破裂的问题,有效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及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要求。产品使用性能的要求。产品使用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拉深
,尤其涉及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拉深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适用性,我国对于拉深工艺的研究也变得日渐深入。对于多种多样的拉深工件,我们也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与之相匹配的模具结构。
[0003]双凸包拉深产品,是当今发达的科技产品必须要使用到的一种技术结构,在医疗、汽车、5G建设站、新能源、船舶及核电等相关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双拉深成形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日渐严格,并且很多高径比用量较大的电子产品对外观、拉深后的产品壁厚变薄比例要求十分严格。
[0004]对于双凸包结构的拉深模设计,现有技术中仍存在一些不成熟的问题,如双凸包拉深走料不够,毛坯展开后两圆筒中间材料严重不足,导致在抽引时极易拉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双凸包拉深走料不够,毛坯展开后两圆筒中间材料严重不足,导致在抽引时极易拉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能够有效的把产品周边材料引进第一拉深凹模、第二拉深凹模内,解决拉深不够走料和产品容易破裂的问题,有效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及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要求。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包括上模单元和位于上模单元下方的下模单元,所述上模单元上安装有冲头单元,所述下模单元上设置有与冲头单元相匹配的下模仁;
[0008]所述冲头单元包括第一拉深冲头和第二拉深冲头,所述第一拉深冲头和第二拉深冲头之间横向连接有复位弹性件;
[0009]所述下模仁包括第一拉深凹模和第二拉深凹模,所述第一拉深凹模位于第一拉深冲头的下方,所述第二拉深凹模位于第二拉深冲头的下方;
[0010]所述第一拉深冲头朝远离第二拉深凹模的方向倾斜安装,所述第二拉深冲头朝远离第一拉深凹模的方向倾斜安装。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拉深冲头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二拉深冲头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和第二安装凹槽位之间为相对设置关系;
[0012]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凹槽内,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安装凹槽内,设置相对关系的第一安装凹槽和第二安装凹槽对复位弹性件进行横向安装,能够提高对复位弹性件的安装稳定性,且利用复位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将第一拉深冲头和第二拉深冲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弹开变大,当第一拉深冲头和第二拉深冲头在对产品进行拉深作业时,复位弹性件呈现压缩状态,能够配合作业需求,使第一拉深冲头和第二拉深冲头的距离缩小。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拉深凹模包括第一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圆形开口向上且向外延
伸形成第一延伸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延伸圆形开口的半径大于第一圆形开口的半径范围为2.2mm

2.8mm;
[0014]所述第二拉深凹模包括第二圆形开口,所述第二圆形开口向上且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圆形开口,所述第二延伸圆形开口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形开口的半径范围为2.2mm

2.8mm,该尺寸范围能够更好的解决双凸包拉深产品拉破和材料拉深不够走料的难题。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延伸圆形开口与第二延伸圆形开口之间的距离为1.2

1.8mm,该尺寸范围能够更好的解决双凸包拉深产品拉破和材料拉深不够走料的难题。
[0016]可选的,所述上模单元上开设有冲头安装槽,所述冲头安装槽包括冲头安装开口,所述冲头安装开口与下模仁相对应,通过冲头安装开口将第一拉深冲头和第二拉深冲头的距离限制在与下模仁相对应的范围内,提高拉深作业的稳定性。
[0017]可选的,所述冲头安装开口为矩形状,所述冲头安装开口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延伸圆形开口与所述第二延伸圆形开口之间的最远距离,使第一拉深冲头在作业初期,是通过第一延伸圆形开口过渡至第一圆形开口,有效的将第一延伸圆形开口的材料引进第一圆形开口,即引进第一拉深凹模内;同理的,使第二拉深冲头在作业初期,是通过第二延伸圆形开口过渡至第二圆形开口,有效的将第二延伸圆形开口的材料引进第二圆形开口,即引进第二拉深凹模内,解决双拉深后产品变薄容易破裂的问题。
[0018]可选的,所述上模单元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
[0019]所述上垫板连接于上模座的下表面,所述上夹板连接于上垫板的下表面,所述止挡板与上夹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止挡板与上夹板之间设置有限位连接件,所述脱料板连接于止挡板的下表面;
[0020]所述冲头单元穿设于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之间,对冲头单元进行稳定安装,同时也便于在拉深作业后进行脱料。
[0021]可选的,所述止挡板与上夹板之间的间隙大小等于所述第一拉深凹模和所述第二拉深凹模的深度大小,与产品的拉深深度相配合,提高拉深作业质量。
[0022]可选的,所述下模单元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下垫板连接于下模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座连接于下垫板的下表面;
[0023]所述下模仁位于下模板上,提高拉深作业的稳定性。
[0024]可选的,所述上模单元与下模单元之间设置有导向单元,使拉深作业过程中,上模单元与下模单元之间进行稳定的对位,提高拉深作业的稳定性。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能够有效的把产品周边材料引进第一拉深凹模、第二拉深凹模内,解决拉深不够走料和产品容易破裂的问题,有效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及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的开模状态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的闭模过程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的闭模状态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下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31]其中,1为上模单元;11为上模座;12为上垫板;13为上夹板;14为止挡板;15为脱料板;16为限位连接件;2为下模单元;21为下模板;22为下垫板;23为下模座;3为冲头单元;31为第一拉深冲头;32为第二拉深冲头;4为下模仁;41为第一拉深凹模;411为第一圆形开口;412为第一延伸圆形开口;42为第二拉深凹模;421为第二圆形开口;422为第二延伸圆形开口;5为复位弹性件;6为导向单元;7为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凸包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单元(1)和位于上模单元(1)下方的下模单元(2),所述上模单元(1)上安装有冲头单元(3),所述下模单元(2)上设置有与冲头单元(3)相匹配的下模仁(4);所述冲头单元(3)包括第一拉深冲头(31)和第二拉深冲头(32),所述第一拉深冲头(31)和第二拉深冲头(32)之间横向连接有复位弹性件(5);所述下模仁(4)包括第一拉深凹模(41)和第二拉深凹模(42),所述第一拉深凹模(41)位于第一拉深冲头(31)的下方,所述第二拉深凹模(42)位于第二拉深冲头(32)的下方;所述第一拉深冲头(31)朝远离第二拉深凹模(42)的方向倾斜安装,所述第二拉深冲头(32)朝远离第一拉深凹模(41)的方向倾斜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凸包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深冲头(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二拉深冲头(3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和第二安装凹槽之间为相对设置关系;所述复位弹性件(5)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凹槽内,复位弹性件(5)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安装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凸包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深凹模(41)包括第一圆形开口(411),所述第一圆形开口(411)向上且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圆形开口(412),所述第一延伸圆形开口(412)的半径大于第一圆形开口(411)的半径范围为2.2mm

2.8mm;所述第二拉深凹模(42)包括第二圆形开口(421),所述第二圆形开口(421)向上且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圆形开口(422),所述第二延伸圆形开口(422)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形开口(421)的半径范围为2.2mm

2.8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凸包拉深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万盛兴精密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