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组件、发动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86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组件、发动机及车辆,制冷组件包括:冷却水制冷器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具有导热端,所述导热端与所述冷却水制冷器的侧壁导热接触;所述导热端是指具有制热或者制冷的端面。在冷却水制冷器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制冷器,根据不同边界温度,再对发动机机油进行加热或者深度冷却。其中,冷却水制冷器用来应对发动机常用工况的散热量,半导体制冷器用于在机油温度低时制热,以避免机油过冷,摩擦功增加,或者,在机油过热时制冷,在冷却水制冷器制冷的基础上深度制冷,以避免机油过热。对于非常用的低速低负荷工况的机油降温或者高速高负荷工况的机油升温的散热量差异有较好的应对效果。对效果。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机油冷却器是对发动机机油进行冷却的一种热交换器,多为水冷式。
[0003]现有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可以实现对机油进行冷却。缺点是:
[0004]机油冷却器只可以实现给机油冷却,但无法实现加热功能。当发动机起动,或者低速低负荷工况时,机油温度可能低于最佳的机油温度范围,机油温度过低,摩擦功相应就会增加;当机油温度高于最佳机油温度范围时,普通的机油冷却器不能进行深度冷却,对各个摩擦副都会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出现拉缸化瓦的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组件、发动机及车辆,用于在常规结构机油冷却器基础上,对发动机机油进行加热或者深度冷却。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组件,制冷组件包括:冷却水制冷器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具有导热端,所述导热端与所述冷却水制冷器的侧壁导热接触;所述导热端是指具有制热或者制冷的端面。
[0008]在冷却水制冷器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制冷器,根据不同边界温度,再对发动机机油进行加热或者深度冷却。其中,冷却水制冷器用来应对发动机常用工况的散热量,半导体制冷器用于在机油温度低时制热,以避免机油过冷,摩擦功增加,或者,在机油过热时制冷,在冷却水制冷器制冷的基础上深度制冷,以避免机油过热。对于非常用的低速低负荷工况的机油降温或者高速高负荷工况的机油升温的散热量差异有较好的应对效果。
[0009]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为帕尔帖效应半导体制冷器。
[0010]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为H桥型制冷器,以实现所述导热端制冷或者制热的切换。
[0011]可选地,所述冷却水制冷器为板片式制冷器,所述导热端与所述板片式制冷器中的板片平行。
[0012]可选地,所述冷却水制冷器一端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设置于所述冷却水制冷器中背离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侧面。
[0013]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为薄片型结构,且覆盖所述冷却水制冷器的整个所述侧面。
[0014]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探测到机油的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导热端制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探测到机油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导热端制冷;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的机油的温度
介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和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之间时,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停止工作;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小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为80℃,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为100℃。
[001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冷组件。
[0017]所述的发动机与上述的制冷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8]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发动机。
[0019]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半导体制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组件的控制策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结合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组件包括:冷却水制冷器1和半导体制冷器2,半导体具有导热端,导热端与冷却水制冷器1的侧壁导热接触;导热端是指具有制热或者制冷的端面。
[0025]在冷却水制冷器1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制冷器2,根据不同边界温度,再对发动机机油进行加热或者深度冷却。其中,冷却水制冷器1用来应对发动机常用工况的散热量,半导体制冷器2用于在机油温度低时制热,以避免机油过冷,摩擦功增加,或者,在机油过热时制冷,在冷却水制冷器1制冷的基础上深度制冷,以避免机油过热。对于非常用的低速低负荷工况的机油降温或者高速高负荷工况的机油升温的散热量差异有较好的应对效果。
[0026]冷却水制冷器1可以是常规的机油冷却器,且散热能力可以按照发动机常用工况的散热量需求设计。高速高负荷工况和低速低负荷工况等非常用工况的散热量需求由半导体制冷器2实现。
[002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器2为帕尔帖效应半导体制冷器。参考图3,半导体制冷器2具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封装陶瓷层21和第二封装陶瓷层22,第一封装陶瓷层21和第二封装陶瓷层22之间设有间隔的P型半导体26和N型半导体27,具体可以由半导体材料锑化铋做成上述P型半导体26和N型半导体27,以作为热电偶。第一封装陶瓷层21与P型半导体26和N型半导体27之间通过第一金属片23间隔设置,第二封装陶瓷层22通过第二金属片24与P型半导体26间隔设置,通过第三金属片25与N型半导体27间隔设置,第二金属片24和第三金属片25分别接电源的正负极。N型半导体27有多余的电子,有负温差电势,P型半导体26的电子不足,有正温差电势;当电子从P型半导体26穿过结点至N型半导体27时,其能量必然增加,而且增加的能量相当于结点所消耗的能量。相反,当电子从N型半导体27流至P
型半导体26时,结点的温度就会升高。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便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实现加热效果;相反,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运动时,从外界吸收能量,实现制冷效果。能量在两材料的交界面处以热的形式吸收或放出,实现一端制热、另一端制冷的效果。在图3中,第一封装陶瓷层21所在端为热端,进行散热,第二封装陶瓷层22所在端为冷端进行制冷,第一封装陶瓷层21和第二封装陶瓷层22均可以作为前文实施例的导热端。同时,帕尔帖具有可逆性,当改变电流正负极方向时,两端制热、制冷效果也相应改变。
[00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器2为H桥型制冷器,以实现导热端制冷或者制热的切换。H桥是一种半导体组成电路,可以实现输出电流方向切换,从而可以根据工况来确定对冷却水制冷器1的加热或制冷。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3的结构及前文实施例的有关描述。
[002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水制冷器1为板片式制冷器,导热端与板片式制冷器中的板片平行,以利于充分接触,与邻近的板片之间的冷却水换热,对其制冷或者制热。
[003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水制冷器1一端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半导体制冷器2设置于冷却水制冷器1中背离进水口和出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制冷器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具有导热端,所述导热端与所述冷却水制冷器的侧壁导热接触;所述导热端是指具有制热或者制冷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为帕尔帖效应半导体制冷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为H桥型制冷器,以实现所述导热端制冷或者制热的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制冷器为板片式制冷器,所述导热端与所述板片式制冷器中的板片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制冷器一端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设置于所述冷却水制冷器中背离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亚飞白玲甘雨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