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喷头的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362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化学清理方法和物理清理方法均无法实现高质高效清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纺丝喷头的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清理装置包括:主体单元、安装单元和移动单元,移动单元驱动纺丝喷头运动的路径是基于安装单元对主体单元的配置方式调整后进行规划的,安装单元基于调整后的配置方式能够将摩擦部连接于支撑部,并由支撑部对摩擦部提供支撑作用力,以抵消纺丝喷头在移动单元的驱动下接触于摩擦部至少部分区域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并在摩擦部与纺丝喷头交互期间使得附着于纺丝喷头外壁的干涸纺丝溶液被剥离。清理方法包括对安装单元和移动单元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基于各功能组件的灵活调整提升主体单元与纺丝喷头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完成清理工作。以完成清理工作。以完成清理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丝喷头的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纺丝
,尤其涉及一种纺丝喷头的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静电纺丝装置包括注射器推送机构、注射器、静电纺丝喷头、控制系统、运动平台、收集器,注射器安装在运动平台上,注射器推送机构装设在注射器一端,静电纺丝喷头安装在注射器另外一端,高压直流电源与静电纺丝喷头连接,高压直流电源及运动平台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收集器安装在运动平台上,静电纺丝喷头包括连接喷头的上部分,喷头上部分是中空结构,侧壁设有通孔,喷头下部分是实心锥形,注射器内的溶液从通孔渗出,顺着锥形结构流向喷头末端形成泰勒锥及射流,射流在收集器上收集沉积为纤维。
[0003]静电纺丝装置纺丝过程中,由于空气干燥、环境温度低等原因,熔融物出丝后在喷头出口处会凝固,如果不及时清除凝固物,不仅会导致不能出丝,影响实验的进行,更会导致熔融物在喷头处及周边凝固,从而增加拆卸注射器、清洗喷头等操作步骤,造成时间的浪费,不利于实验的有效进行。
[0004]CN107099862A公开了一种静电纺丝头清堵结构及静电纺丝机,纺丝头在横移装置的带动下,对准用于盛装溶剂的容器以及疏通针。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容器以及疏通针靠近或远离纺丝头,并对纺丝头针头内的凝固块进行溶解以及疏通。该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无需关闭静电纺丝机的情况下,完成对纺丝头的清堵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该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纺丝机包括上述的静电纺丝头清堵结构,因此静电纺丝机也可快速且高效地完成对纺丝头的清堵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0005]但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针对纺丝头针头内的凝固块进行溶解以及疏通,而并不能解决附着在纺丝头喷头侧壁上的干涸纺丝溶液,即使现有技术中采用将纺丝头插入存放有溶剂的容器中的方式来溶解部分附着在侧壁的凝固块,但其对于已经干涸一段时间的凝固块溶解效果有限,且在将纺丝头从容器中拔出后,随着溶剂的挥发依然会产生凝固物,不能对其完全去除。即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采用化学方法时对于已经干涸一段时间的凝固块溶解效果有限,需要耗费相对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清理工作;而在采用物理方法时由于通常仅采用一套清理装置,无法基于实际的清理需求而进行适应性地调整,使得可能由于接触面较小或施加作用力不足等原因造成清理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000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纺丝喷头的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丝喷头的清理装置包括:主体单元,用于与纺丝喷头接触以清理附着于纺丝喷头外壁的干涸纺丝溶液,安装单元,能够基于清理需求对主体单元的配置方式进行调整,移动单元,用于驱动纺丝喷头进行多维度运动,移动单元驱动纺丝喷头运动的路径是基于安装单元对主体单元的配置方式调整后进行规划的,安装单元基于调整后的配置方式能够将摩擦部连接于支撑部,并由支撑部对摩擦部提供支撑作用力,以抵消纺丝喷头在移动单元的驱动下接触于摩擦部至少部分区域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并在摩擦部与纺丝喷头交互期间使得附着于纺丝喷头外壁的干涸纺丝溶液被剥离。
[0009]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工作组件与纺丝喷头接触位置不可确定的问题而设置的安装单元可保证清理过程发生在摩擦部的工作组件的最优工作区域内。优选地,工作组件的最优工作区域可限定为该工作组件的侧壁中对立于相邻工作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其中,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在其轴向位置的1/3至2/3的区间内。进一步地,为避免经过重复多次清理工作后纺丝喷头对工作组件侧壁的同一位置的过度摩擦而导致清理效果降低的情况出现,安装单元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主体单元进行调整,使得纺丝喷头在工作组件上的摩擦位置能够在最优工作区域的限定范围内灵活变动,进而保证了清理效果,其中,安装单元对主体单元的调整方式可包括通过调节支撑杆之间的间距以调节工作组件之间的间距,进而改变纺丝喷头与相应工作组件侧壁的接触位置;安装单元对主体单元的调整方式还可包括更换斜度不同的工作组件,进而改变纺丝喷头与相应工作组件侧壁的接触位置。优选地,最优工作区域可选择相比于其他工作区域摩擦系数更高的材质制成或涂覆具有更大摩擦阻力的涂层,以使得最优工作区域能够具有更高的清理效果,同时仅有部分区域采用特殊结构设置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体单元的支撑部和摩擦部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使得安装单元能够调整支撑部中任意两个支撑杆在底座上的间距,和/或调整摩擦部的若干工作组件的选型方案,和/或调整支撑部与摩擦部的相对连接关系。
[001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清理装置无法针对不同纺丝喷头进行适应性调整的问题而设置的安装单元是基于支撑部的支撑杆的设置位置而确定摩擦部的工作组件和/或支撑部的相对移动方式的,其中,支撑部的相对移动是固定位置后的支撑杆与底座连接构成的支撑部的整体移动。优选地,安装单元可以基于清理需求对支撑杆的设置位置、工作组件的选型方案和工作组件与支撑杆的相对连接关系进行综合调控,以使得任意两个相邻工作组件之间形成的插入区域能够满足不同纺丝喷头的清洗需求。
[0012]呈排梳状结构的主体单元使得清理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纺丝喷头进行清理工作,且多个纺丝喷头能够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即本专利技术的清理装置可适用于数排针头式的纺丝喷头。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安装单元能够调节任一工作组件与相应的支撑杆的相对位置,以至少实现工作组件与相应的支撑杆的连接和分离,其中,工作组件具有结构匹配于支撑杆的中空区域,使得工作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套设于支撑杆外侧和/或使得连接于底座的支撑杆能够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插入至工作组件的中空区域内。
[001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工作组件在与纺丝喷头进行交互的过程中会与支撑杆发生相对移动而影响清理效果的问题,而将支撑杆的横截面选用为椭圆形结构,且椭圆形结构的长轴可与第二方向并行,短轴可与第三方向并行,以上述方式设置的支撑杆既能够以无尖角
的形式保证摩擦部的顺畅套设,也可在摩擦部受到周向作用力而具有绕轴线旋转的趋势时基于长轴与短轴长度的不同而使得摩擦部的旋转趋势受阻,进而避免了摩擦部在支撑部上的转动。对于横截面呈椭圆形结构的支撑杆,套设于其外侧的工作组件的横截面也可呈椭圆形结构,且长短轴的配置方向可与支撑杆的长短轴配置方向一致,以使得设置在相邻支撑杆上的两个工作组件的相对面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与纺丝喷头的更好接触。
[00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移动单元在驱动纺丝喷头进行多维度运动时,至少能够驱动纺丝喷头沿第一方向进入插入区域以接触于相应的工作组件,其中,插入区域为在任意两个相邻工作组件之间形成的受制于间距、斜度、组合方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喷头的清理装置,其包括:主体单元(100),用于与纺丝喷头(700)接触以清理附着于所述纺丝喷头(700)外壁的干涸纺丝溶液,其包括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支撑部(110)和摩擦部(120),安装单元(200),能够基于清理需求对所述主体单元(100)的配置方式进行调整,移动单元(300),用于驱动所述纺丝喷头(700)进行多维度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300)驱动所述纺丝喷头(700)运动的路径是基于所述安装单元(200)对所述主体单元(100)的配置方式调整后进行规划的,所述安装单元(200)基于调整后的配置方式能够将所述摩擦部(120)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10),所述支撑部(110)能够以阻止所述摩擦部(120)与所述支撑部(110)发生相对移动的方式对所述摩擦部(120)提供支撑,所述摩擦部(120)相对于所述支撑部(110)的移动趋势是由所述纺丝喷头(700)在所述移动单元(300)的驱动下接触于所述摩擦部(120)至少部分区域时产生的,其中,所述摩擦部(120)与所述纺丝喷头(700)的交互能够使得附着于所述纺丝喷头(700)外壁的干涸纺丝溶液被剥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200)能够调整所述支撑部(110)中任意两个支撑杆(112)在底座(111)上的间距,和/或调整所述摩擦部(120)的若干工作组件(121)的选型方案,和/或调整所述支撑部(110)与所述摩擦部(120)的相对连接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200)能够调节任一所述工作组件(121)与相应的支撑杆(112)的相对位置,以至少实现所述工作组件(121)与相应的支撑杆(112)的连接和分离,其中,所述工作组件(121)具有结构匹配于所述支撑杆(112)的中空区域,使得所述工作组件(121)能够沿第一方向套设于所述支撑杆(112)外侧和/或使得连接于所述底座(111)的所述支撑杆(112)能够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插入至所述工作组件(121)的中空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300)在驱动所述纺丝喷头(700)进行多维度运动时,至少能够驱动所述纺丝喷头(700)沿第一方向进入插入区域以接触于相应的所述工作组件(121),其中,插入区域为在任意两个相邻工作组件(121)之间形成的受制于间距、斜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淼
申请(专利权)人:聚纳达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