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47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涉及智能装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张力调节辊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张力调节辊装置的控制系统;张力调节装置包括架体,架体两端设有第一转圈、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两个第一转圈位于架体两端,两个第一轨道且两个第二轨道位于架体两侧,架体的另一侧第一轨道在第二轨道下方,第一轨道内部活动设有第一转轴,第二轨道内部设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上设有驱动辊组件,第一转轴一端设有振动组件,第二转轴上设有拉动组件,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转轴端部设有第二速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使得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的无纺布更加平整。纺布更加平整。纺布更加平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薄、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衬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0003]但在无纺布生产线过程中先进行纺粘生产线,传统无纺布生产工艺过程中,在纺粘线上表面经过覆膜以及淋膜的操作提高无纺布的防水等效果,由于其生产工艺的不同,最后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淋膜无纺布是利用设备将塑料融化,然后喷洒在无纺布表面做成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成本低,具体的将淋膜原料加工成液体,将淋膜浇筑在无纺布表层,然后将无纺布翻折进行再次浇筑,反复进行多次浇筑,完成生产,无纺布在生产出布的时候,通过复合辊进行压平,得到纺粘,就是生产单层的无纺布,整体过程中,先生产无纺布,然后经过输送辊进行输送至淋膜线进行淋膜。
[0004]现有的纺粘线与淋膜线在传输单层无纺布的过程中存在无纺布容易出现褶皱,导致淋膜出来的无纺布的布料出现不平整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包括张力调节辊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张力调节辊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两端设有第一转圈、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两个所述第一转圈位于所述架体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轨道且两个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架体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轨道的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轨道之间的连线相互交叉平分,具体的架体的一侧第一轨道在第二轨道上方,架体的另一侧第一轨道在第二轨道下方,所述第一轨道内部活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轨道内壁之间设有轴承,轴承内圈与第一转轴连接,轴承外圈与第一轨道内壁贴合,进而确保第一转轴在第一轨道内壁持续旋转
的同时能够横向滑动,所述第二轨道内部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二轨道内壁之间设有轴承,轴承内圈与第二转轴连接,轴承外圈与第二轨道内壁贴合,进而确保第二转轴在第二轨道内壁持续旋转的同时能够横向滑动,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驱动辊组件,驱动辊组件主要用于带动纺粘布向前移动,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设有振动组件,振动组件主要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在第一轨道内部在一定范围内横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拉动组件,拉动组件主要用于带动第二转轴横向滑动,实现调节两个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转轴端部设有第二速度传感器,第一速度传感器以及第二速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的转动速度,进而测量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上驱动辊组件的转速;所述驱动辊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两端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位于所述架体内侧,所述固定盘内部上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若干圆形通孔围绕所述固定盘中心点圆周阵列分布,每个所述圆形通孔内活动设有子辊柱,所述子辊柱端部为圆柱状,且与圆形通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子辊柱中部成正八棱柱结构,且所述子辊柱棱边座圆弧处理,在各个驱动辊组件上,与传统的驱动辊相比较而言,通过设置成一个固定盘,且在一个固定盘上面设置八个子辊柱,使得纺粘布在缠绕在驱动辊组件上时,不在为圆弧状平稳过渡结构,而是折面结构,每一个子辊柱为一个拐点,使得减少纺粘布料与驱动辊组件的接触面积,在产生相同压强下,减小受力点,增大受力,进而增大子辊柱与纺粘布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纺粘布的传输效果;所述架体侧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下方,所述滑轨中部活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加速电机,所述加速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连接,加速电机主要用于带动第一转轴旋转,加速电机不仅用于给驱动辊提供动力,实现传输纺粘布料,且同时增大第一转轴转速,使得第一转轴与其他转轴带动的驱动辊组件产生速度差,实现拉伸驱动辊组件之间的纺粘布;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振动电机以及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与所述第一轨道等高,且所述固定圈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一侧,所述振动电机输出端设有偏心圆盘,所述振动电机输出端与偏心圆盘圆心点存在一定偏差,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套设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侧壁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圈,所述伸缩柱一端套设有弹簧,所述伸缩柱端部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与所述伸缩柱相互垂直,所述立杆与所述偏心圆盘相互适配,振动电机带动偏心圆盘旋转,在偏心圆盘旋转过程中不断挤压立杆,立杆配合伸缩柱,带动伸缩柱横向滑动,在弹簧的弹力配合下不断带动伸缩柱往复运动,最终配合第一圆环实现带动第一转轴在第一轨道内部横向滑动,使得两个第一转轴带动对应的驱动辊组件不断松弛纺粘布在拉紧纺粘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两个驱动辊组件不断松弛并拉紧过程中使得两个第一转轴对应的驱动辊组件上的纺粘布更加平整,消除部分褶皱处位置,然后经过输送辊进行输送至淋膜线进行淋膜,通过上述调节,解绝无纺布出现褶皱的问题,使得淋膜出来的料更加平整。
[0007]优选地,所述拉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架体侧部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二轨道侧部,且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套在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电动伸缩杆通过第二圆环带动第二转轴在第二轨道内部横向滑动,实现调节第二转轴对应的驱动辊组件之间的张力,使得布料不会出现完全,布料更加平整。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圈位于所述架体上端两侧,所述第一转圈内部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驱动辊组件,第三转轴两端在第一转圈内部旋转,第三转轴上的驱动辊组件主要用于辅助纺粘布进行物料之间的传输。
[0009]优选地,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圈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立杆侧壁连接,所述偏心圆盘直径与所述第一轨道内部间距相同,弹簧的主要作用是辅助伸缩柱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在第一轨道内部往复运动。
[0010]优选地,所述架体下部相对设有若干安装支腿,若干所述安装支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若干所述安装支腿等间距阵列分布,通过安装支腿配合安装支腿上部的安装通孔结合螺栓将设备安装在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完成传输布料的张力调节。
[0011]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采集单元以及处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主要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调节辊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张力调节辊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两端设有第一转圈(2)、第一轨道(3)以及第二轨道(4),两个所述第一转圈(2)位于所述架体(1)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轨道(3)且两个所述第二轨道(4)位于所述架体(1)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轨道(3)的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轨道(4)之间的连线相互交叉平分,所述第一轨道(3)内部活动设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二轨道(4)内部设有第二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5)以及所述第二转轴(6)上设有驱动辊组件,所述第一转轴(5)一端设有振动组件,所述第二转轴(6)上设有拉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轴(5)上设有第一速度传感器(7),所述第二转轴(6)端部设有第二速度传感器(8);所述驱动辊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5)以及第二转轴(6)两端的固定盘(9),所述固定盘(9)位于所述架体(1)内侧,所述固定盘(9)内部上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若干圆形通孔围绕所述固定盘(9)中心点圆周阵列分布,每个所述圆形通孔内活动设有子辊柱(10),所述子辊柱(10)端部为圆柱状,且与圆形通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子辊柱(10)中部成正八棱柱结构,且所述子辊柱(10)棱边做圆弧处理;所述架体(1)侧部设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位于所述第一转轴(5)下方,所述滑轨(11)中部活动设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上设有加速电机(13),所述加速电机(13)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5)另一端连接;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的振动电机(14)以及固定圈(18),所述固定圈(18)与所述第一轨道(3)等高,且所述固定圈(18)位于所述第一轨道(3)一侧,所述振动电机(14)输出端设有偏心圆盘(15),所述第一转轴(5)一端套设有第一圆环(16),所述第一圆环(16)侧壁连接有伸缩柱(17),所述伸缩柱(17)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圈(18),所述伸缩柱(17)一端套设有弹簧(19),所述伸缩柱(17)端部设有立杆(20),所述立杆(20)与所述伸缩柱(17)相互垂直,所述立杆(20)与所述偏心圆盘(15)相互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架体(1)侧部的电动伸缩杆(21),所述电动伸缩杆(21)位于所述第二轨道(4)侧部,且所述电动伸缩杆(21)输出端设有第二圆环(22),所述第二圆环(22)套在所述第二转轴(6)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粘线与淋膜线之间布面张力调节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英伟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