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槽机及造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2955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槽机,包括纵梁和外模组件,外模组件设于纵梁上并位于纵梁的中下方,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伸缩导腿和后伸缩导腿,纵梁的中部设有可沿纵梁长度方向移动位置的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纵梁的顶部滑设有至少两个吊送机构,纵梁后部设有胎架,胎架位于后伸缩导腿与外模组件之间。还公开了一种造槽方法,采用造槽机进行,包括如下步骤:立模;浇筑;绑扎钢筋笼;拆除内模板;移动前伸缩支腿;整体移动;移动后伸缩支腿;直到完成造槽施工。本造槽机及造槽方法功能多、适应性强以及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及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及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槽机及造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渡槽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造槽机及造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渡槽预制梁架设一般通过造槽机进行施工,现有的造槽机存在以下缺陷:
[0003]1)功能单一,一般只能用于模架整体移动,需要建设预制梁场,如钢筋笼的预扎需要在预制梁场制作好后,再运送或者吊装至造槽机后进行施工,造成前期资源投入高,施工效率低,并且,难以适应如多橡树林、水稻田、洼地等道路地形差的施工场地;
[0004]2)为了便于整体移动,造槽机的总长设计较短,不便于安装吊装设备,需要借助外部的吊装设备进行吊运,受外部环境的限制大,适应性差。
[0005]3)采用现有造槽机进行施工,成本高,工序时间长,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功能多、适应性强以及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的造槽机及造槽方法。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造槽机,包括纵梁和外模组件,所述外模组件设于纵梁上并位于纵梁的中下方,所述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伸缩导腿和后伸缩导腿,所述纵梁的中部设有可沿纵梁长度方向移动位置的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所述纵梁的顶部滑设有至少两个吊送机构,所述纵梁后部设有胎架,所述胎架位于后伸缩导腿与外模组件之间。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所述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均与纵梁可拆卸连接。/>[0011]所述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均与纵梁滑动连接。
[0012]所述纵梁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导轨,所述吊送机构滑设于纵梁顶部两侧的导轨上。
[0013]所述吊送机构包括龙门架和吊装组件,所述龙门架滑设于纵梁顶部两侧的导轨上,所述吊装组件安装在龙门架上。
[0014]所述外模组件包括两块相对布置且呈弧形的外模板,两块所述外模板的顶端与纵梁底部的两侧分别铰接,各所述外模板的外侧与纵梁之间均设有伸缩开模机构,两块所述外模板的底端可拆卸连接。
[0015]两块所述弧形外模板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
[0016]所述伸缩开模机构包括伸缩油缸、伸缩气缸或者伸缩电缸。
[0017]所述前伸缩导腿、后伸缩导腿、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均设有呈横向间隔布置的一对。
[0018]一种造槽方法,采用上述的造槽机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0019]S1、立模:后伸缩导腿、后伸缩支腿、前伸缩支腿和前伸缩导腿分别支承在四个墩体上,外模组件位于中间两个墩体之间,在外模组件内架设内模板进行立模;
[0020]S2、浇筑:通过吊送机构起吊砼料斗,将砼料斗输运至外模组件上方,向外模组件和内模板的间隙内倒入混凝土进行浇筑;
[0021]S3、绑扎钢筋笼:在胎架上绑扎钢筋笼;
[0022]S4、拆除内模板:混凝土凝固达标形成现浇跨后,通过吊送机构拆除内模板,并将内模板存放在现浇跨上;
[0023]S5、移动前伸缩支腿:前伸缩支腿收缩,并前移至前方临近的墩体上,然后再伸长支承在该墩体上;
[0024]S6、整体移动:前伸缩导腿和后伸缩导腿收缩,后伸缩支腿保持不动,纵梁和外模组件整体前移至下一跨;
[0025]S7、移动后伸缩支腿:后伸缩支腿收缩,并前移至前方临近的墩体上,然后再伸长支承在该墩体上;
[0026]S8、重复S1至S7,直到完成造槽施工。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8]本专利技术的造槽机,将外模组件设于纵梁的中下方,纵梁的前端向外模组件的前方伸出,便于吊送机构起吊物料,纵梁的后端向外模组件的后方伸出,便于设置胎架,用于钢筋笼等组件的组装,避免再设置预制梁场,减少了前期资源投入成本和搬运成本,并且,胎架临近外模组件的后方,钢筋笼可在外模组件上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进行绑扎,且能随纵梁整体移动至下一跨,提高了施工效率,适应性好。同时,由于纵梁在外模组件前后均有伸出,相对现有的造槽机总长加长,为了便于整体移动,本造槽机创造性的在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伸缩导腿和后伸缩导腿,在纵梁的中部设置可沿纵梁长度方向移动位置的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以方便本造槽机逐段向前平移施工。本造槽机功能多、适应性强以及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
[0029]本专利技术的造槽方法,将绑扎钢筋笼步骤放在浇筑步骤和拆除内模板之间,钢筋笼在外模组件上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在胎架上进行绑扎,且随后随纵梁整体移动至下一跨,避免在预制梁场组装后再搬运,减少了前期资源投入成本和搬运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适应性好。并且,通过分别设置在纵梁的前后两端前伸缩导腿和后伸缩导腿以及设置在纵梁中部并可沿纵梁长度方向移动位置的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进行前移,方便逐段向前平移施工。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造槽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造槽机的外模组件的开启图。
[0033]图4是图1中B

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造槽机的施工过程图。
[0035]图中各标号表示:
[0036]1、纵梁;11、导轨;12、三角梁体;13、连接梁体;2、外模组件;21、外模板;22、伸缩开模机构;23、内模板;3、前伸缩导腿;4、后伸缩导腿;5、前伸缩支腿;6、后伸缩支腿;7、吊送机构;71、龙门架;72、吊装组件;8、胎架;9、墩体;91、砼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实施例一:
[0039]图1至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造槽机的一种实施例,本造槽机纵梁1和外模组件2,外模组件2设于纵梁1上并位于纵梁1的中下方,纵梁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伸缩导腿3和后伸缩导腿4,纵梁1的中部设有可沿纵梁1长度方向移动位置的前伸缩支腿5和后伸缩支腿6,纵梁1的顶部滑设有至少两个吊送机构7,纵梁1后部设有胎架8,胎架8位于后伸缩导腿4与外模组件2之间。
[0040]本造槽机施工过程:第一步:后伸缩导腿4、后伸缩支腿6、前伸缩支腿5和前伸缩导腿3分别支承在四个墩体9上,外模组件2位于中间两个墩体9之间,在外模组件2内架设内模板23进行立模;第二步:通过吊送机构7起吊砼料斗91,将砼料斗91输运至外模组件2上方,向外模组件2和内模板23的间隙内倒入混凝土进行浇筑;第三步、绑扎钢筋笼:在胎架8上绑扎钢筋笼;第四步、拆除内模板23:混凝土凝固达标形成现浇跨后,通过吊送机构7拆除内模板23,并将内模板23存放在现浇跨上;第五步、移动前伸缩支腿5:前伸缩支腿5收缩,并前移至前方临近的墩体9上,然后再伸长支承在该墩体9上;第六步、整体移动:前伸缩导腿3和后伸缩导腿4收缩,后伸缩支腿6保持不动,纵梁1和外模组件2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槽机,包括纵梁(1)和外模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组件(2)设于纵梁(1)上并位于纵梁(1)的中下方,所述纵梁(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伸缩导腿(3)和后伸缩导腿(4),所述纵梁(1)的中部设有可沿纵梁(1)长度方向移动位置的前伸缩支腿(5)和后伸缩支腿(6),所述纵梁(1)的顶部滑设有至少两个吊送机构(7),所述纵梁(1)后部设有胎架(8),所述胎架(8)位于后伸缩导腿(4)与外模组件(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缩支腿(5)和后伸缩支腿(6)均与纵梁(1)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缩支腿(5)和后伸缩支腿(6)均与纵梁(1)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导轨(11),所述吊送机构(7)滑设于纵梁(1)顶部两侧的导轨(1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造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送机构(7)包括龙门架(71)和吊装组件(72),所述龙门架(71)滑设于纵梁(1)顶部两侧的导轨(11)上,所述吊装组件(72)安装在龙门架(71)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造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组件(2)包括两块相对布置且呈弧形的外模板(21),两块所述外模板(21)的顶端与纵梁(1)底部的两侧分别铰接,各所述外模板(21)的外侧与纵梁(1)之间均设有伸缩开模机构(22),两块所述外模板(21)的底端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槽机,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志毛李金恒陈凯黄魏李亚民袁超熊海鸣李雪晴舒高峰邓庆郑家仕张燃周颖欧阳旭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