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273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的指标因子,构建由多个指标因子组成的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模型;S2:计算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体系;S3:获取指标因子的统计数据,将指标因子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S4:将计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指标因子的标准化数据;S5:根据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和指标因子的标准化数据,计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S6:建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年人流量预测模型,通过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文化旅游年人流量;S7:构建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预测模型,通过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游发展适宜性。游发展适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与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预测。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村落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农村人口日益流失,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逐渐衰败,诞生一个个空心村。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中,保护内容偏多,而利用内容较少,产业发展方向大多不够明确,导致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空置率较高,未得到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大部分传统村落发展模式千篇一律,管理者最初想到的都是发展文化旅游,但由于缺乏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的决策原理指导,很多村落文化旅游发展效果不佳。因此,对传统村落文化旅游适宜性的关注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基础。
[0003]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指村落的开放程度,现有开放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和居住区空间,缺少对传统村落空间的相关研究。同时,在现有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现有研究大多将文化旅游发展与村落保护发展相结合,更多从村落自身属性特点、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忽视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这一特点。
[0004]文化旅游发展的控制因素较多,例如投资者实力、国家政策法规、村落资源开发程度、资源知名度、文化认同度等,本专利技术仅讨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文化旅游适宜性的影响。从实地调研和分析得出空间形态对文化旅游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体系,由空间形态开放度来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利于决策者与管理者对村落发展前景做出准确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体系,量化传统村空间形态特征,构建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预测模型,利于决策者与管理者对传统村落发展前景做出准确判断。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选取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的指标因子,构建由多个指标因子组成的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模型;
[0009]S2: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空间形态开放度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体系;
[0010]S3:获取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的指标因子的统计数据,将传统村落的指标因
子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0011]S4:将传统村落的指标因子的计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传统村落的各个指标因子的标准化数据;
[0012]S5:根据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和传统村落的各个指标因子的标准化数据,计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
[0013]S6:利用空间形态开放度与文化旅游年人流量的相关性,建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年人流量预测模型,通过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文化旅游年人流量;
[0014]S7:对传统村落旅游年人流量进行分级,构建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预测模型,通过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
[0015]进一步,步骤S1中,根据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确定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的m个指标因子,建立由m项指标因子构成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模型,m个指标因子记为C1,C2,
……
,C
m
,m为正整数;根据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的各个指标因子的判断,将各个指标因子分类为正因子和负因子,正因子表示其指标值越大,空间形态开放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0016]进一步,步骤S1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包括对外交通便利性、对内交通通达性和内部公共空间布局3个要素,对外交通便利性包括村落对外可达性和村落边界对外渗透度2个指标因子,对内交通通达性包括道路密度、交叉口密度和主街边界对内渗透度3个指标因子,内部公共空间布局包括重要公共建筑空间占比、公共空间占比、公共空间点密度、公共空间种类数和公共空间离散度5个指标因子。
[0017]进一步,村落对外可达性为负因子,村落边界对外渗透度、道路密度、交叉口密度、主街边界对内渗透度、重要公共建筑空间占比、公共空间占比、公共空间点密度、公共空间种类数和公共空间离散度均为正因子。
[0018]进一步,步骤S2中,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值,第j项指标因子层的权重表示为W
j
,j为正整数,j=1,2,
……
,m;结合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模型与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体系。
[0019]进一步,步骤S4中,根据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的各个指标因子的计算公式和传统村落自身特点,计算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将各个指标因子的数据进行极值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级别对村落开放度值的影响,将所有数据处理到[0,1]的集合区间,得到第i个传统村落的第j项指标因子的标准化数据C
ij

[0020]正因子的标准化数据C
ij
计算公式为:
[0021][0022]负因子的标准化数据C
ij
计算公式为:
[0023][0024]式中,a
ij
表示第i个传统村落的第j项指标因子的计算数据,maxa
j
和mina
j
分别表示所有传统村落的第j项指标因子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0025]进一步,步骤S5中,根据各个传统村落各个指标因子的归一化处理后的标准化数据和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值进行线性加权,量化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空间形态开
放度的计算公式为:
[0026][0027]式中,W
j
表示第j项指标因子的权重,C
ij
表示第i个传统村落的第j项指标因子的标准化数据,O
i
表示第i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
[0028]进一步,步骤S7中,将传统村落旅游年人流量分为发展适宜性好、发展适宜性较好、发展适宜性适中和发展适宜性差四个等级。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角度出发,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年人流量预测模型和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模型,可以通过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体系计算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其文化旅游年人流量,进而预测其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同时,可以通过相关策略优化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提高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该方法简单直观,且易于操作,实现了由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促进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不仅弥补了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与村落空间形态量化关系的研究,也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管理者和决策者提出了创新的决策方法。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中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1]图2为实施例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的指标因子,构建由多个指标因子组成的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模型;S2: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空间形态开放度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体系;S3:获取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的指标因子的统计数据,将传统村落的指标因子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S4:将传统村落的指标因子的计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传统村落的各个指标因子的标准化数据;S5:根据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和传统村落的各个指标因子的标准化数据,计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S6:利用空间形态开放度与文化旅游年人流量的相关性,建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年人流量预测模型,通过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文化旅游年人流量;S7:对传统村落旅游年人流量进行分级,构建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预测模型,通过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2.如权利要求1的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根据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确定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的m个指标因子,建立由m项指标因子构成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评价模型,m个指标因子记为C1,C2,
……
,C
m
,m为正整数;根据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开放度的各个指标因子的判断,将各个指标因子分类为正因子和负因子,正因子表示其指标值越大,空间形态开放度越大,反之,则越小。3.如权利要求2的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开放度包括对外交通便利性、对内交通通达性和内部公共空间布局3个要素,对外交通便利性包括村落对外可达性和村落边界对外渗透度2个指标因子,对内交通通达性包括道路密度、交叉口密度和主街边界对内渗透度3个指标因子,内部公共空间布局包括重要公共建筑空间占比、公共空间占比、公共空间点密度、公共空间种类数和公共空间离散度5个指标因子。4.如权利要求3的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村落对外可达性为负因子,村落边界对外渗透度、道路密度、交叉口密度、主街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翼何鑫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