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272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行饱和年负荷预测、变电站布点和10kV馈线出线规划;规划配电网目标网架,确定电气拓扑关系;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划分校验,直至检验通过;开展网格电网现状分析、网格电网电力平衡及网格电网方案制定;进行投资约束或可靠性约束场景下的网格电网方案优选;对规划网格成效进行经济性、可靠性、变电站负载均衡度三个方面的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等新型形势下对精益化电网规划的需求,实现基于电气拓扑关系的网格化精准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网格电网规划方法
,尤其涉及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分布式电源与多元化负荷的迅猛接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及能源变革等新形势与新挑战,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及服务水平需求不断提升,电网企业精益化管理、精益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愈发凸显。近年来,国网公司开展了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工作,经过逐年滚动积累,电网规划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为了加强电网引领作用,仍需进一步提升网格化精准规划技术。
[0003]目前在网格划分上,我国各区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方法,划分过程中会考虑面积、用地性质、负荷密度、现状接线及规划定位等信息,主要做法还是依赖规划人员的主观经验划分,存在规划网格划分颗粒度不一、与电网结合不够紧密及与市政规划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在规划技术上,主要根据负荷变化、相关经验开展规划,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支撑电网规划的相关量化计算,规划方案的多方案优选多以定性主观判定为主,导致规划合理性不足,难以保证精准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网格化划分由于缺少统一标准方法,以定性划分为主,带来网格划分不合理的问题;网格化规划方案制定及方案优选缺少优化算法支撑,存在难以实现精准规划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以电气拓扑关系建立作为划分网格的主要依据,以量化优化算法电网规划技术环节的重要支撑,实现网格化精准规划,具体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确定拓扑阶段,以饱和负荷预测为基础,进行变电站布点及10kV馈线出线规划,确定拓扑关系;二是网格划分阶段,基于确定的拓扑关系,按照一定原则进行网格划分,并校验直至通过;三是精准规划阶段,开展网格现状分析、电力平衡、方案制定、方案优选及规划成效分析等,其中方案优选包括可靠性约束及投资约束不同场景下的方案优选。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进行饱和年负荷预测、变电站布点和10kV馈线出线规划;
[0008]规划配电网目标网架,确定电气拓扑关系;
[0009]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划分校验,直至检验通过;
[0010]开展网格电网现状分析、网格电网电力平衡及网格电网方案制定;
[0011]进行投资约束或可靠性约束场景下的网格电网方案优选;
[0012]对规划网格成效进行经济性、可靠性、变电站负载均衡度三个方面的分析。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行饱和年负荷预测、变电站布点和10kV馈线出线规划的方法为:
[0014]对规划区域进行饱和年负荷预测,首先根据用地性质计算地块饱和负荷,考虑同
时系数累加至单元,再由单元累加至网格及区域各电压等级网供负荷;
[0015]所需110kV变电站座数=[(规划区域110kV网供负荷-110kV专线负荷-35kV及以下典型时刻电源上网出力)
×
110kV容载比下限-现状110kV变电容量]/单座变电站典型容量;
[0016]所需10kV馈线组数=变电站供电范围内地块负荷累加
×
同时系数/一组标准接线供电能力。
[0017]进一步的,所述规划配电网目标网架,确定电气拓扑关系的方法为:
[0018]结合现状年110kV变电站负载率分布情况,通过布点解决局部重过载问题,同时保证区域内供电半径满足规划导则要求;并以高压变电站为节点,根据10kV馈线规划结果,建立同等规模的站间联络关系,形成10kV目标网架,进而确定10kV站间电气拓扑关系。
[0019]进一步的,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划分校验,直至检验通过的方法为:
[0020]基于已经建立的站间10kV电力拓扑关系,按照1

3组标准拓扑接线为基准,划分供电单元,目标接线组的供电能力应与单元的最大负荷水平相适应;
[0021]进行面积校验、界限校验及供电校验;
[0022]其中,面积校验为:配电网供电单元大小划分是以6

8回线路为原则,将区域接线回路数间接转换为面积,进行面积大小校验:
[0023]理论面积=线路条数
×
区域内单条线路供电能力/区域内饱和负荷密度;
[0024]界限校验为:校验供电单元是否按照街巷、桥梁、河流、山丘及湖泊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划分、是否跨越高速公路、铁路及河流,是否跨越市政分区分片、是否跨越控规边界、是否跨越供电分区;
[0025]供电校验为:校验供电单元是否跨越供电所管辖范围,电源进线是否跨越其他供电单元。
[0026]进一步的,所述开展网格电网现状分析、网格电网电力平衡及网格电网方案制定的方法为:
[0027]对网格电网进行设备配置、电网运行及电网网架方面分析,分析的技术指标包括设备老旧化率、电缆化率、双电源率、自动化率、可转供电率、平均供电半径、线路最大负载率、配变最大负载率、重过载线路及配变占比,并根据指标分析存在的设备配置问题、运行安全问题及网架结构问题;
[0028]对于设备配置问题,分别从老旧设备、配电自动化配置等方面制定解决方案;对于运行安全问题,分别从重载线路、单辐射线路及分段负荷不满足安全标准等方面制定解决方案;对于完善网架问题,分别从主干网络接线不标准、不合理分支、供电半径过长、不通过母线N

1校验等方面制定解决方案。
[0029]进一步的,进行投资约束或可靠性约束场景下的网格电网方案优选的方法为:
[0030]对于投资约束场景,需获取项目投资效益比,并按综合得分降次排序选取项目,累加投资直至达到目标总额;
[0031]对于可靠性约束场景,按照可靠性投资效益比降次排序选取项目,累加投资直至达到目标总额;其中,投资效益比计算过程如下:
[0032]投资效益比=(增供电量效益+可靠性效益+降损效益)/投资年值=(供电能力提升值
×
最大利用小时数
×
输配电价+网格电网户均停电时间减少值
×
度电损失+网损率降
低值
×
网格供电负荷
×
最大利用小时数
×
购电单价)/投资年值。
[0033]进一步的,对规划网格成效进行经济性、可靠性、变电站负载均衡度三个方面的分析的方法为:
[0034]对规划网格经济性、可靠性、变电站负载均衡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经济性方面包括用户切割比例、设备平均负载率,可靠性方面包括供电可靠率、N

1通过率、变电站全停负荷损失率,变电站负载率均衡度方面包括重载变电站比例、轻载变电站比例及负荷不均衡度。
[003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36]本专利技术与现行配电网规划相比,以电气拓扑关系建立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进行饱和年负荷预测、变电站布点和10kV馈线出线规划;规划配电网目标网架,确定电气拓扑关系;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划分校验,直至检验通过;开展网格电网现状分析、网格电网电力平衡及网格电网方案制定;进行投资约束或可靠性约束场景下的网格电网方案优选;对规划网格成效进行经济性、可靠性、变电站负载均衡度三个方面的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饱和年负荷预测、变电站布点和10kV馈线出线规划的方法为:对规划区域进行饱和年负荷预测,首先根据用地性质计算地块饱和负荷,考虑同时系数累加至单元,再由单元累加至网格及区域各电压等级网供负荷;所需110kV变电站座数=[(规划区域110kV网供负荷-110kV专线负荷-35kV及以下典型时刻电源上网出力)
×
110kV容载比下限-现状110kV变电容量]/单座变电站典型容量;所需10kV馈线组数=变电站供电范围内地块负荷累加
×
同时系数/一组标准接线供电能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划配电网目标网架,确定电气拓扑关系的方法为:结合现状年110kV变电站负载率分布情况,通过布点解决局部重过载问题,同时保证区域内供电半径满足规划导则要求;并以高压变电站为节点,根据10kV馈线规划结果,建立同等规模的站间联络关系,形成10kV目标网架,进而确定10kV站间电气拓扑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划分供电网格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划分校验,直至检验通过的方法为:基于已经建立的站间10kV电力拓扑关系,按照1

3组标准拓扑接线为基准,划分供电单元,目标接线组的供电能力应与单元的最大负荷水平相适应;进行面积校验、界限校验及供电校验;其中,面积校验为:配电网供电单元大小划分是以6

8回线路为原则,将区域接线回路数间接转换为面积,进行面积大小校验:理论面积=线路条数
×
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何平王伟臣迟福建徐晶张章张媛李桂鑫孙阔张梁张雪菲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