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弧装置和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262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8
一种引弧装置,包括引弧片和弹性件,所述引弧片分别与触头机构、灭弧室配合,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设有接触凸起,在合闸时,接触凸起先与引弧片接触,动触头再与静触头接触,在分闸时,动触头先与静触头分离,接触凸起再与引弧片分离,还包括柔性导电件,所述引弧片通过柔性导电件与静触头电连接,由弹性件为引弧片提供弹性复位力。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触头机构和灭弧室,所述灭弧室设置于触头机构的一侧,在所述触头机构与灭弧室之间设有引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引弧装置的引弧片与静触头通过柔性导电件实现电连接,保护了为引弧片提供弹性复位力的弹性件,避免弹性件被烧损,利于提升电寿命。于提升电寿命。于提升电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弧装置和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弧装置和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是低压电气领域中重要的电器元件之一,其具备接通、分断电流的功能以及在发生过电流或短路时自动切断电路的保护功能。在现有断路器中,通常包括触头机构、灭弧室、操作机构和脱扣器,其中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通过接触和分离实现对电路通断的控制,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会延缓断开时间,降低其开断性能,甚至会致使电路中的负载及断路器部件严重烧损,因此,在现有断路器中,通常在触头机构一侧设置引弧结构,使电弧能够迅速、顺利的被引入灭弧室内熄灭。
[0003]然而,现有的引弧结构具备以下缺陷,其一,采用固定装配的引弧角结构,其为了保证动、静触头接触有足够的超程,在动触头与引弧角需要有一定的间隙,如此在将电弧引入灭弧室时,动、静触头易损且寿命短;其二,在触头机构中增设引弧触头,由引弧触头起引弧作用以保护触头机构,但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其三,设置可以转动的引弧片,通过复位弹簧片和动触头配合使电弧在引弧片上产生,由引弧片将电弧引入灭弧室保护动静触头,但由于引弧片与静触头是通过复位件的两端导通,复位件端部会随着分断次数增加而逐步烧损,复位力同步失效,最终导致引弧片失效,故提升电寿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可以保护弹性件的引弧装置以及应用该引弧装置的断路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引弧装置,包括引弧片和弹性件,所述引弧片分别与触头机构、灭弧室配合,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设有接触凸起,在合闸时,接触凸起先与引弧片接触,动触头再与静触头接触,在分闸时,动触头先与静触头分离,接触凸起再与引弧片分离,还包括柔性导电件,所述引弧片通过柔性导电件与静触头电连接,由弹性件为引弧片提供弹性复位力。
[0007]进一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与静触头保持绝缘,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引弧片配合。
[0008]进一步,所述灭弧室与动触头分别位于引弧片的两侧。
[0009]进一步,所述引弧片转动设置,弹性件使引弧片与静触头保持紧贴,
[0010]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过程中,接触凸起插入引弧片与静触头之间,使引弧片的第一端向靠近灭弧室的方向转动,相互紧贴的引弧片与静触头被分离,弹性件储能;
[0011]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后,接触凸起与引弧片的第一端滑动配合将电弧a 引入灭弧室,弹性件释能使引弧片的第一端向远离灭弧室的方向转动,在引弧片的第一端与接触
凸起分离后,引弧片保持紧贴静触头。
[0012]进一步,还包括转轴,引弧片通过转轴转动装配。
[0013]进一步,所述静触头包括相互配合的排气件和导电板,在所述排气件设有安装槽,所述引弧片、弹性件和转轴装配于安装槽内,引弧片的第二端伸入安装槽内与弹性件配合,引弧片的第一端向灭弧室的方向延伸并与灭弧室配合,导电板与安装槽的一侧开口处顺接,使引弧片的中部与导电板保持紧贴并通过柔性导电件与导电板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凹槽以及分别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装配引弧片,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装配有弹性件,在所述第三凹槽内装配有转轴,由引弧片的第二端与转轴转动配合。
[0015]进一步,所述导电板整体呈板状结构,导电板沿着排气件的一侧外侧壁贴合设置,导电板的第一端弯折包覆于排气件的一侧端部,使导电板的第一端端面与安装槽的一侧开口处顺接,在导电板的第一端面向动触头的侧壁设有第二触点。
[0016]进一步,所述引弧片包括引弧片本体以及设置于引弧片本体的连接部,引弧片本体的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引弧片的第一端,引弧片本体的另一端作为引弧片的第二端用于与弹性件配合,连接部连接于引弧片的第二端边侧用于与转轴转动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动触头包括动触头本体,在所述动触本体面向静触头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在第一触点的一侧凸出设有接触凸起,所述接触凸起的凸出高度大于第一触点的凸出高度。
[0018]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拉簧、压簧或扭簧,柔性导电件为导线。
[0019]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触头机构和灭弧室,所述灭弧室设置于触头机构的一侧,在所述触头机构与灭弧室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引弧装置。
[0020]本技术的一种引弧装置,由引弧片与接触凸起先接触、后分离将电弧引入灭弧室内熄灭,保护动触头和静触头,具备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的优点,引弧片与静触头通过柔性导电件实现电连接,从而保护为引弧片提供弹性复位力的弹性件,避免弹性件被烧损,利于提升电寿命。
[0021]此外,在静触头的排气件设置安装槽,为引弧装置提供装配空间,利于缩小体积,引弧片与静触头的导电板保持紧贴,利于提高其配合程度。
[0022]本技术的一种断路器,应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的引弧装置,使断路器内部空间更为紧凑,利于缩小体积以及提升电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在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在分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在分闸时电弧在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中静触头与引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至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引弧装置和断路器的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引弧装置和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9]一种引弧装置,包括引弧片4和弹性件5,所述引弧片4分别与触头机构、灭弧室3配合,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1和静触头2,所述动触头1 设有接触凸起12,在合闸时,接触凸起12先与引弧片4接触,动触头1再与静触头2接触,在分闸时,动触头1先与静触头2分离,接触凸起12再与引弧片4分离,还包括柔性导电件6,所述引弧片4通过柔性导电件6与静触头2 电连接,由弹性件5为引弧片4提供弹性复位力。
[0030]本技术的一种引弧装置,由引弧片4与接触凸起12先接触后分离将电弧a引入灭弧室4内熄灭,保护动触头1和静触头2,具备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的优点,引弧片4与静触头2通过柔性导电件6实现电连接,从而保护为引弧片4提供弹性复位力的弹性件5,避免弹性件5被烧损,利于提升电寿命。
[0031]结合图1

5提供一种实施例,所述断路器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接线端子、操作机构、触头机构、引弧装置和灭弧室3,其中触头机构分别通过接线端子与外部线路连接,操作机构与触头机构联动连接用于驱动触头机构进行分合闸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机构可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弧装置,包括引弧片(4)和弹性件(5),所述引弧片(4)分别与触头机构、灭弧室(3)配合,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1)和静触头(2),所述动触头(1)设有接触凸起(12),在合闸时,接触凸起(12)先与引弧片(4)接触,动触头(1)再与静触头(2)接触,在分闸时,动触头(1)先与静触头(2)分离,接触凸起(12)再与引弧片(4)分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导电件,所述引弧片(4)通过柔性导电件(6)与静触头(2)电连接,由弹性件(5)为引弧片(4)提供弹性复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与静触头(2)保持绝缘,弹性件(5)的另一端与引弧片(4)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3)与动触头(1)分别位于引弧片(4)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4)转动设置,弹性件(5)使引弧片(4)与静触头(2)保持紧贴,在动触头(1)与静触头(2)接触过程中,接触凸起(12)插入引弧片(4)与静触头(2)之间,使引弧片(4)的第一端(41)向靠近灭弧室(3)的方向转动,相互紧贴的引弧片(4)与静触头(2)被分离,弹性件(5)储能;在动触头(1)与静触头(2)分离后,接触凸起(12)与引弧片(4)的第一端(41)滑动配合将电弧(a)引入灭弧室(3),弹性件(5)释能使引弧片(4)的第一端(41)向远离灭弧室(3)的方向转动,在引弧片(4)的第一端(41)与接触凸起(12)分离后,引弧片(4)保持紧贴静触头(2)。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7),引弧片(4)通过转轴(7)转动装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2)包括相互配合的排气件(24)和导电板(23),在所述排气件(24)设有安装槽(22),所述引弧片(4)、弹性件(5)和转轴(7)装配于安装槽(22)内,引弧片(4)的第二端(42)伸入安装槽(22)内与弹性件(5)配合,引弧片(4)的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沈维佳李凌飞农振奖吴越刘亚南徐永富韦尚靖何双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