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232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包括一轴心,轴心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阶梯通孔,轴心的一端处设有一轴肩,并且另一端处设有一外螺纹,轴肩与外螺纹中间位置处依次设有一第一键槽、一第二键槽与一第三键槽,通孔、第三流道L3、第四流道L4、第五流道L5、第六流道L6与第三键槽连通,第三流道L3、第二流道L2、第一流道L1与第七流道L7连通。该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具有内循环流道,V形缺口形成流道的同时,降低磨损,降噪散热,提高寿命,结构紧凑,节能环保,提升效率,便于装配等优点。便于装配等优点。便于装配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抽液装置
,特别是一种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磁力输送液体装置主要由泵头、磁力传动器、电动机等几部分零件组成。磁力传动器由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及不导磁的隔离套组成。当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带动外磁转子旋转时,磁场能穿透空气间隙和非磁性物质隔离套,带动与叶轮相连的内磁转子作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同步传递,将容易泄漏的动密封结构转化为零泄漏的静密封结构。现有的磁力输送装置的轴两端磨损严重,降低了使用寿命,使用传感器,又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长度较长,提高了占地面积。
[0003]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具有内循环流道,V形缺口形成流道的同时,降低磨损,降噪散热,提高寿命,结构紧凑,节能环保,提升效率,便于装配等优点。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包括一轴心,所述轴心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阶梯通孔,所述轴心的一端处设有一轴肩,并且另一端处设有一外螺纹,所述轴肩与所述外螺纹中间位置处依次设有一第一键槽、一第二键槽与一第三键槽;
[0006]所述第一键槽的顶端依次套设一第一碳化硅轴受、一第一碳化硅轴心衬套与一第一碳化硅止推环,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插接至几字形的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轴肩之间围设成一第三流道L3,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分别与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心衬套、所述第一碳化硅止推环之间围设成L形的第二流道L2、第四流道L4;
[0007]所述第二键槽的顶端依次套设一不锈钢内磁转子、一第二碳化硅止推环、一第二碳化硅轴受与一第二碳化硅轴心衬套,所述第二碳化硅轴受分别与所述第二碳化硅止推环、所述第二碳化硅轴心衬套之间围设成L形的第六流道L6、第七流道L7,所述第二碳化硅轴受抵接至前盖,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密封连接,所述不锈钢内磁转子与所述后盖之间围设成一U形的第一流道L1与一U形的第五流道L5;
[0008]所述第三键槽的顶端轴向套接有一不锈钢的闭式叶轮,所述闭式叶轮设有圆周均布的扭曲状的叶片,所述闭式叶轮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第四键槽,所述闭式叶轮与所述外螺纹通过螺母锁紧;
[0009]所述通孔、所述第三流道L3、所述第四流道L4、所述第五流道 L5、所述第六流道L6与所述第三键槽连通,所述第三流道L3、所述第二流道L2、所述第一流道L1与所述第七流道L7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心衬套设有一外圆柱面结构的第一摩擦面,并且一端
处设有一第一U形缺口,所述第一碳化硅止推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第六键槽,并且一端处设有一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二U形缺口,并且另一端处设有一第三摩擦面,所述第三摩擦面设有圆周均布的第一V形缺口,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的内壁设有一第四摩擦面,所述第四摩擦面设有圆周均布的第二V形缺口,所述第二V形缺口与所述第一V形缺口连通,所述第一U形缺口、所述第六键槽与所述第一键槽通过第一平键插接,所述第二摩擦面与所述第三摩擦面滑动摩擦,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四摩擦面滑动摩擦。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流道L2、所述第四流道L4都由一所述第一V 形缺口与一所述第二V形缺口组成。
[0012]优选的,所述闭式叶轮的进水口内径为D3,并且出水口宽度为 D5,5.2≤D3/D5≤5.4。
[0013]优选的,所述叶片设有一进水端与一出水端,所述进水端的切角为α,所述出水端的切角为γ,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的中间位置处的切角为β,5α≤γ,1.5α≤β,2.5β<γ。
[0014]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进水端的最短距离为D1,相邻两个所述出水端的最短距离为D2,D2≥3.8D1。
[0015]优选的,所述后盖的内底端设有一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顶端设有一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销孔,所述后盖的顶端处设有一凸缘,所述凸缘的顶端处设有一环槽,并且底端处设有一止口,所述环槽的内壁设有一坡口,所述销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所述销孔与所述第二U形缺口插接,所述环槽与所述前盖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止口抵接至电机机壳。
[0016]优选的,所述电机机壳抵接至后补强板,所述后补强板的上部位置处设有一穿线孔与一接线盒,所述后补强板远离所述电机机壳的一端处设有筋条,所述接线盒设有一接线柱,所述电机机壳内壁压接有一包胶的电机永磁体,所述前盖的外壁压接有一涡壳,所述涡壳设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所述涡壳与所述电机机壳通过穿孔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永磁体与所述后盖间隙配合,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闭式叶轮将液体排出。
[0017]所述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0:先将后盖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再将所述轴心的所述轴肩端放入所述第一盲孔,将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与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心衬套依次穿入所述轴心,所述第二U形缺口与所述销孔的销轴插接,将第一平键放入所述第一键槽,并且与所述第一U形缺口抵接,穿入所述第一碳化硅止推环,所述第六键槽与第一平键插接;
[0019]S20:在第二键槽内放入第二平键,所述不锈钢内磁转子设有一第五键槽,所述第五键槽与第二平键插接,同时将所述第二碳化硅止推环、所述第二碳化硅轴受与所述第二碳化硅轴心衬套穿入所述轴心,再将所述前盖压接至所述环槽内的密封圈;
[0020]S30:在第三键槽内放入第三平键,将所述闭式叶轮的所述第四键槽与第三平键插接,用弹垫和螺母将闭式叶轮锁紧,所述轴肩与所述第一盲孔之间形成所述第三流道L3;
[0021]S40:所述电机永磁体与所述电机机壳组件的底端固定底座,将 S30组件放入所述电机永磁体的中心,将所述后补强板固定至所述电机机壳的一端处,所述涡壳固定至所述电机机壳的另一端处;
[0022]S50:所述后补强板的所述接线盒设有所述接线柱,所述接线盒底端设有一出线孔,所述接线盒的侧壁通过盖板固定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接线柱通过出线孔连接至温控器、PLC控制器和变频器中的任一种。
[002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5]1.本技术所述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SSIC材质的第一碳化硅轴受、第一碳化硅轴心衬套与第一碳化硅止推环,第一V形缺口与第二V形缺口形成第二流道、第四流道的同时,降低轴受磨损。
[0026]2.阶梯通孔与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第七流道连通,形成内循环,降低摩擦面的磨损,降低运转噪声,便于散热,提高使用寿命。
[0027]3.不锈钢内磁转子外侧直接设有电机永磁体驱动,减少使用电机驱动外磁转子,不使用连接架,减少产品长度,结构紧凑,减少使用的部件数量,节能环保。
[0028]4.叶轮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轴心(50),所述轴心(50)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阶梯通孔(509),所述轴心(50)的一端处设有一轴肩(501),并且另一端处设有一外螺纹(505),所述轴肩(501)与所述外螺纹(505)中间位置处依次设有一第一键槽(502)、一第二键槽(503)与一第三键槽(504);所述第一键槽(502)的顶端依次套设一第一碳化硅轴受(59)、一第一碳化硅轴心衬套(58)与一第一碳化硅止推环(57),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59)插接至几字形的后盖(40),所述后盖(40)与所述轴肩(501)之间围设成一第三流道L3,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59)分别与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心衬套(58)、所述第一碳化硅止推环(57)之间围设成L形的第二流道L2、第四流道L4;所述第二键槽(503)的顶端依次套设一不锈钢内磁转子(60)、一第二碳化硅止推环(56)、一第二碳化硅轴受(55)与一第二碳化硅轴心衬套(54),所述第二碳化硅轴受(55)分别与所述第二碳化硅止推环(56)、所述第二碳化硅轴心衬套(54)之间围设成L形的第六流道L6、第七流道L7,所述第二碳化硅轴受(55)抵接至前盖(30),所述前盖(30)与所述后盖(40)密封连接,所述不锈钢内磁转子(60)与所述后盖(40)之间围设成一U形的第一流道L1与一U形的第五流道L5;所述第三键槽(504)的顶端轴向套接有一不锈钢的闭式叶轮(20),所述闭式叶轮(20)设有圆周均布的扭曲状的叶片(21),所述闭式叶轮(20)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第四键槽(22),所述闭式叶轮(20)与所述外螺纹(505)通过螺母锁紧;所述通孔(509)、所述第三流道L3、所述第四流道L4、所述第五流道L5、所述第六流道L6与所述第三键槽(504)连通,所述第三流道L3、所述第二流道L2、所述第一流道L1与所述第七流道L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永磁变频同步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心衬套(58)设有一外圆柱面结构的第一摩擦面(582),并且一端处设有一第一U形缺口(581),所述第一碳化硅止推环(57)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第六键槽(571),并且一端处设有一第二摩擦面(572),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59)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二U形缺口(591),并且另一端处设有一第三摩擦面(592),所述第三摩擦面(592)设有圆周均布的第一V形缺口(593),所述第一碳化硅轴受(59)的内壁设有一第四摩擦面(594),所述第四摩擦面(594)设有圆周均布的第二V形缺口(595),所述第二V形缺口(595)与所述第一V形缺口(593)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冠裕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