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号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29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物联网信号检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采用RC选频电路输出功率计工作频段的检波后功率信号,经高频放大器补偿频率并初级放大,再经放大器放大,复合电路进一步选频、调控限制放大的幅度,最后光电耦合器隔离后输出到数字处理A/D转换电路,预失真电路使高频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进行互相补偿、抵消,幅频反馈回路电路反馈限幅放大后信号的频率到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起到稳频、使高频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并经预失真后反馈到高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进行预失真补偿,能进一步降低非线性失真,并经检波调节到动态功率阈值之内,提高了功率测试信号的精度。功率测试信号的精度。功率测试信号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信号检测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
,特别是涉及物联网信号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IOF)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等,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在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实现高效信息交互方式。
[0003]现如今物联网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源动力,确保物联网无线信号发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采用功率计、频谱仪进行常规射频功率测试,功率有偏差时,调整发射机的功率来实现稳定性和可靠性,射频功率的测试是物联网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职能,影响系统运行安全,功率计更适合产线、现场使用,但功率计采用热敏电阻,热电偶或二极管检波器检测功率信号,经简单的功率放大信号调理,数字处理后将功率值显示到功率计主机或是电脑软件中,但由于功率放大工作元器件的非线性、精密性,以及因素会引起功率信号非线性失真,造成功率测试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物联网信号检测电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功率测试会引起功率信号非线性失真,造成功率测试不准确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功率放大电路、预失真电路、幅频反馈回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采用RC选频电路输出检波后功率信号,检波后功率信号经过由三极管IC1为核心构成的高频放大器放大后输出,放大后信号经过由运算放大器AR1、三极管IC2为核心构成的限幅放大器限幅放大,最后经光电耦合器隔离后输出,其中,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还设置有预失真电路,使高频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进行互相补偿;所述幅频反馈回路采用RC回路反馈限幅放大后信号的频率到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起到稳频、使高频放大器与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并经并联的二极管预失真后反馈到高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进行高频放大器预失真补偿,并经二极管D5和D6检波,加到场效应管T1的栅极,进一步调节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大小。
[0006]优选的,所述预失真电路包括电容C7,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T2的漏极,场效应管T2的源极连接电位器RW1的上端,电位器RW1的下端连接地,场效应管T2的栅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25的一端、接地可变电容CP3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接地热敏电阻RT1的一端、接地电解电容E2的负极,电阻R24的另一
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
[0007]优选的,所述幅频反馈回路电路包括电阻R22、电容C10,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1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IC1的基极、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E1的负极、场效应管T1的栅极,二极管D6的正极、电解电容E1的正极连接地。
[0008]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RC选频电路输出功率计工作频段的检波后功率信号,检波后功率信号经过由高频放大器补偿频率并初级放大后输出,放大后信号经过由放大器进一步选择发射机工作中心频率放大,限制其它频率分量的放大,复合电路进一步选频、调控限制放大的幅度,最后光电耦合器U1隔离输出到数字处理A/D转换电路,通过高频放大器补偿频率的放大、选频放大,再选频、调控限制放大的幅度,隔离输出,相比较普通的放大器的功率放大,能降低功率放大电路本身的非线性失真;2,在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设置预失真电路,通过预失真器使高频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以及温度因素会引起功率信号非线性失真进一步进行互相补偿、抵消,能达到较好的线性,采用RC回路反馈限幅放大后信号的频率到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起到稳频、使高频放大器与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并经并联的二极管预失真后反馈到高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进行高频放大器预失真补偿,能进一步降低非线性失真,并经二极管D5和D6检波,检波后幅度经稳压管Z1、电解电容E1反向,与+5V电源耦合后加到场效应管T1的栅极,改变场效应管T1漏源间阻值,进一步调节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电压大小,进而调节到动态功率阈值之内,提高了功率测试信号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11]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12]物联网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功率放大电路、预失真电路、幅频反馈回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采用电阻R1、可变电容CP1、电阻R2、电容C1组成的RC选频电路输出功率计工作频段的检波后功率信号,检波后功率信号经过由高频放大器补偿频率并初级放大后输出,放大后信号经过由放大器进一步选择发射机工作中心频率放大,限制其它频率分量的放大,三极管IC2和IC3、电阻R14

电阻R18、电位器RP1、可变电容CP2组成的复合电路进一步选频、调控限制放大的幅度,最后经二极管D7正向压降加到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经光电耦合器U1隔离、反向并联的二极管稳压后输出到数字处理A/D转换电路,通过高频放大器补偿频
率的放大、选频放大,再选频、调控限制放大的幅度,隔离输出,相比较普通的放大器的功率放大,能降低非线性失真,在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设置预失真电路,通过电容C7和C8、电阻R19、电阻R23、电位器RW1、场效应管T2组成预失真器使高频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以及温度因素会引起功率信号非线性失真进行互相补偿、抵消,幅频反馈回路电路采用RC回路反馈限幅放大后信号的频率到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起到稳频、使高频放大器与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并经并联的二极管D3和D4预失真后反馈到高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进行高频放大器预失真补偿,能进一步降低非线性失真,并经二极管D5和D6检波,检波后幅度经稳压管Z1、电解电容E1反向,与+5V电源耦合后加到场效应管T1的栅极,改变场效应管T1漏源间阻值,进一步调节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电压大小,进而调节到动态功率阈值之内,提高了功率测试信号的精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功率放大电路采用电阻R1、可变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物联网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功率放大电路、预失真电路、幅频反馈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采用RC选频电路输出检波后功率信号,检波后功率信号经过由三极管IC1为核心构成的高频放大器放大后输出,放大后信号经过由运算放大器AR1、三极管IC2为核心构成的限幅放大器限幅放大,最后经光电耦合器隔离后输出,其中,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还设置有预失真电路,使高频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进行互相补偿;所述幅频反馈回路采用RC回路反馈限幅放大后信号的频率到高频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之间,起到稳频、使高频放大器与限幅放大器放大时产生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相反的信号,并经并联的二极管预失真后反馈到高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进行高频放大器预失真补偿,并经二极管D5和D6检波,加到场效应管T1的栅极,进一步调节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信号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可变电容CP1,电阻R1的一端、可变电容CP1的一端连接检波后功率信号,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可变电容CP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接地电容C2的一端、接地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接地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IC1的基极,三极管IC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6的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IC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感H2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H1的一端、电感H2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感H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10V,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位器R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钱威曾智夏开宏王佑柯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