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171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包括碳钢筒体处理模块、不锈钢内衬处理模块、吊装模块、焊接模块、实验模块、验收模块;不锈钢内衬处理模块,用于对待衬入浆塔内的不锈钢内衬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钻塞焊孔和用卷板机对不锈钢板进行压弧;吊装模块,用于将各段节碳钢筒体搬运到浆塔锥体上方进行对接。经对多种不锈钢内衬施工方法的比较,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出了充分发挥正装法和倒装法各自优势的平行施工方法。筒体分段节加工中,在发挥倒装法优势的同时,尽量同步进行内衬施工,使得大量工作量(主要是内衬的焊接工作量)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约2米内)完成,减少高空作业量,焊接质量易于保证。焊接质量易于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纸浆厂浆塔不锈钢内衬施工
,具体为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纸浆厂浆塔不锈钢内衬施工,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如:有的采用“整体倒装”;有的先采用正装法施工完塔座,在盏座上搭设平台,再在平台上倒装完成塔体的施工;有的在浆塔整体施工完成后,再在浆塔内搭设脚手架施工内衬;有的采用分段节施工完碳钢筒体段节,再在段节内搭架子,从上而下衬不锈钢。
[0003]上述施工方法,都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高空操作,危险性大,同时在高空工作,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容易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长时间高空工作,危险性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具有减少高空作业量,焊接质量易于保证的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包括碳钢筒体处理模块、不锈钢内衬处理模块、吊装模块、焊接模块、实验模块、验收模块;
[0006]碳钢筒体处理模块,用于将环形钢板拼接成一段节碳钢筒体,而段节长度为H;
[0007][0008]G为吊装模块最大吊装重量,δ为环形钢板厚度,ρ为钢板密度;
[0009]不锈钢内衬处理模块,用于对待衬入浆塔内的不锈钢内衬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钻塞焊孔和用卷板机对不锈钢板进行压弧;
[0010]吊装模块,用于将各段节碳钢筒体搬运到浆塔锥体上方进行对接;
[0011]焊接模块,用于对浆塔和不锈钢内衬自身、浆塔和不锈钢内衬之间的塞焊孔、焊缝进行焊接处理;
[0012]焊缝的种类和处理具体为:
[0013]内衬立焊缝:内衬立焊缝由断续焊缝和搭接焊缝组成;断续焊缝长度 80mm,间隔100mm,间隔从每圈底部留起,即保证所有立焊断续焊缝靠每圈底部100mm不焊,且每圈检漏孔的位置不能与立焊缝重叠;
[0014]因是异种钢焊接,按“3.3”的要求施焊,且焊缝高度≤1mm;
[0015]搭接焊缝后一块不锈钢内衬板跨过断续焊缝与已断焊好的不锈钢内衬进行搭接焊,直接用TFW316L焊丝进行连续满焊;
[0016]内衬环焊缝:每圈不锈钢内衬板与每圈碳钢板间的环焊缝为
“Ⅰ
型加垫板对接焊缝”,对接的两块不锈钢衬板间留1

2mm焊缝间隙,先用TFW309L 焊丝将不锈钢板焊于筒体
碳钢板上,再用TFW316L焊丝对不锈钢内衬板进行对接焊及盖面焊,为避免上下两圈间贯通,该对接焊缝为满焊;
[0017]实验模块,用于对加工好的浆塔进行酸洗、质量检测和返修;
[0018]质量检测具体包括气密性检测和充水检测;
[0019]验收模块,用于在所有工序结束后,依据气密性试验报告和充水试验报告对不锈钢内衬施工的结果进行整理验收。
[0020]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的运行方法,步骤包括:
[0021]S1、准备焊接好的碳钢筒体段节和预处理后的不锈钢内衬;
[0022]S2、一组人在浆塔位置采用正装法施工浆塔盏座,且在锥体整体完工后,再对其从上往下衬入不锈钢内衬;
[0023]另一组人在浆塔附近空地上搭建施工平台,并用倒装法平行施工碳钢筒体第1段节;
[0024]S3、不锈钢内衬与碳钢筒体倒装制作同步施工,然后通过吊装模块将做好的第1段节与完工的盏座进行组对;
[0025]S4、同时在空出的平台上平行施工碳钢筒体第2段节,依此循环,在塔座上组对第n

1段节的同时,在平台上施工第n段节,最后一段节先做顶,再提升倒装,组对带顶的第n段节;
[0026]S5、碳钢筒体段节衬入不锈钢内衬时,每衬好一圈,就进行气密试验,先在焊缝和塞焊孔上涂肥皂水,用气泵向内衬和筒体之间打压至2.5Kpa,保压20

30min,期间观察气压的变化和焊缝有无渗漏,若压力保持恒定则证明内衬和塞焊效果良好;若发生泄漏和压力下降应及时查找缺陷位置并做好标记,然后查明缺陷产生的原因;
[0027]在每圈气密试验后,对检查出的缺陷进行修补;修补工作完成后应再次进行气密性试验,直到合格为止;
[0028]S6、浆塔施工完后对不锈钢内衬焊接部位通过酸洗膏进行整体酸洗钝化处理;
[0029]S7、酸洗结束后,用不低于5℃且氯离子含量小于25mg/L的水对设备进行整体充水试验,加水至设备溢流口处,保持盛水状态48h;
[0030]罐壁无渗漏、无异常变形为合格,若外筒上M10螺孔处有水流出,则表示:该标高及以上对应位置的这圈不锈钢内衬内发生渗漏,应进行修补。
[0031]作为优化,所述焊接模块采用氩弧焊的焊接方法,塞焊孔的焊接为异种钢焊接,按“3.3”的要求施焊。
[0032]作为优化,所述塞焊孔每个孔洞之间的距离均相同,且孔洞与钢板侧边之间留有间距;
[0033]对不锈钢板进行压弧时使用样板检测,样板的弧度与被衬筒体内壁弧度一致;卷板机辊子表面用橡胶套进行包裹。
[0034]作为优化,所述在充水试验的同时应作基础沉降观测。
[0035]作为优化,所述衬入不锈钢内衬前,碳钢筒体的焊缝要完成合格检测,碳钢筒体内表面要进行打磨清理。
[0036]作为优化,所述一般而言薄板的幅宽小于等于中厚板,故当碳钢筒体钢板的幅宽大于不锈钢内衬板时,可以进行“同步内衬”,即碳钢筒体做好一圈就紧接着衬不锈钢内衬
一圈,只留胀圈的宽度不衬即可;
[0037]当碳钢筒体钢板的幅宽等于不锈钢内衬时,可以采用“准同步”法,即碳钢筒体做好一圈,往上提升,在下端对接第二圈钢板,焊接好并放下胀圈后就可从顶上第一圈钢板上开始从上往下衬不锈钢内衬,提升一圈往下衬一圈,如此循环,直至整个段节做完、衬完。
[0038]作为优化,所述每衬一圈不锈钢内衬,在碳钢筒体钢板上靠每圈不锈钢内衬底部上方钻一个压缩空气检漏孔;
[0039]检漏孔最佳的开孔时机是:在衬完第1块不锈钢内衬后以其底部边线为基准作延长线,并在该延长线上方的碳钢筒体上钻孔,并将M10螺母焊在孔内,对焊缝作100%PT检查,确保无泄漏,再装上M10螺塞,防止水分由此孔渗入。
[0040]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41]本专利技术,筒体分段节加工中,在发挥倒装法优势的同时,尽量同步进行内衬施工,使得大量工作量(主要是内衬的焊接工作量)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约2米内)完成,减少高空作业量,焊接质量易于保证。
[0042]本专利技术,内衬的焊接施工中,量最大的是异种钢焊接(塞焊、纵缝断焊、环缝满焊),强调异种钢焊接必须先采用过渡焊,保证内衬的牢固,延长了使用寿命。
[0043]本专利技术,对焊缝设置作改进:每圈不锈钢内衬板间环焊缝为
“Ⅰ
型加垫板对接焊缝”,采用满焊;立焊缝由断续焊缝及搭接焊缝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碳钢筒体处理模块、不锈钢内衬处理模块、吊装模块、焊接模块、实验模块、验收模块;碳钢筒体处理模块,用于将环形钢板拼接成一段节碳钢筒体,而段节长度为H;G为吊装模块最大吊装重量,δ为环形钢板厚度,ρ为钢板密度;不锈钢内衬处理模块,用于对待衬入浆塔内的不锈钢内衬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钻塞焊孔和用卷板机对不锈钢板进行压弧;吊装模块,用于将各段节碳钢筒体搬运到浆塔锥体上方进行对接;焊接模块,用于对浆塔和不锈钢内衬自身、浆塔和不锈钢内衬之间的塞焊孔、焊缝进行焊接处理;焊缝的种类和处理具体为:内衬立焊缝:内衬立焊缝由断续焊缝和搭接焊缝组成;断续焊缝长度80mm,间隔100mm,间隔从每圈底部留起,即保证所有立焊断续焊缝靠每圈底部100mm不焊,且每圈检漏孔的位置不能与立焊缝重叠;搭接焊缝后一块不锈钢内衬板跨过断续焊缝与已断焊好的不锈钢内衬进行搭接焊,直接用TFW316L焊丝进行连续满焊;内衬环焊缝:每圈不锈钢内衬板与每圈碳钢板间的环焊缝为
“Ⅰ
型加垫板对接焊缝”,对接的两块不锈钢衬板间留1

2mm焊缝间隙,先用TFW309L焊丝将不锈钢板焊于筒体碳钢板上,再用TFW316L焊丝对不锈钢内衬板进行对接焊及盖面焊,为避免上下两圈间贯通,该对接焊缝为满焊;实验模块,用于对加工好的浆塔进行酸洗、质量检测和返修;质量检测具体包括气密性检测和充水检测;验收模块,用于在所有工序结束后,依据气密性试验报告和充水试验报告对不锈钢内衬施工的结果进行整理验收。2.一种木片仓制作用的施工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S1、准备焊接好的碳钢筒体段节和预处理后的不锈钢内衬;S2、一组人在浆塔位置采用正装法施工浆塔盏座,且在锥体整体完工后,再对其从上往下衬入不锈钢内衬;另一组人在浆塔附近空地上搭建施工平台,并用倒装法平行施工碳钢筒体第1段节;S3、不锈钢内衬与碳钢筒体倒装制作同步施工,然后通过吊装模块将做好的第1段节与完工的盏座进行组对;S4、同时在空出的平台上平行施工碳钢筒体第2段节,依此循环,在塔座上组对第n

1段节的同时,在平台上施工第n段节,最后一段节先做顶,再提升倒装,组对带顶的第n段节;S5、碳钢筒体段节衬入不锈钢内衬时,每衬好一圈,就进行气密试验,先在焊缝和塞焊孔上涂肥皂水,用气泵向内衬和筒体之间打压至2.5Kpa,保压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国平吕春平许彦录李府勤丁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二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