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104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机架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机架的内部设置有防偏机构,防偏机构包括防偏组件与两个调整组件,防偏组件包括双向螺纹杆与电机箱,双向螺纹杆与机架的右侧固定连接,双向螺纹杆与机架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带钢生产技术领域。该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启动输入电机,输入电机转动并通过第三锥齿轮与两个半锥齿轮间歇啮合传动,从而使得双向螺纹杆来回转动,并使得接触板与带钢两侧接触,从而使得带钢移动时处于正中位置,另外通过调整组件可以对尺寸不同的带钢进行防偏。以对尺寸不同的带钢进行防偏。以对尺寸不同的带钢进行防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带钢生产
,具体为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带钢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带钢又称钢带,是宽度在1300mm以内,长度根据每卷的大小略有不同。
[0003]带钢从热炉中出来后由于自身散热问题在横向可能存在温差,尤其两侧边部可能存在10

30℃的温差,某些对温度敏感的带钢会产生裂纹、跑偏、楔形超差等缺陷则需要一种加热装置对存在温差的边缘部分进行加热,现有加热装置在使用时不能保证带钢在输送机构上移动时处于正确位置,可能出现偏移,另外现有加热装置不能准确的对带钢边缘部分进行均匀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解决了带钢进入加热装置中发生位置偏移与对带钢边缘部分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机架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机架的内部设置有防偏机构,所述防偏机构包括防偏组件与两个调整组件,所述防偏组件包括双向螺纹杆与电机箱,所述双向螺纹杆与机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与机架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贯穿机架与电机箱并延伸至电机箱的内部,所述双向螺纹杆位于电机箱内部的一端与双向螺纹杆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位于电机箱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半锥齿轮与第二半锥齿轮,所述第一半锥齿轮位于第二半锥齿轮的左侧,所述电机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入电机,所述输入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双向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有连接杆。
[0006]优选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丝杆,所述丝杆与连接杆的右侧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贯穿连接杆并延伸至连接杆左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板,所述丝杆位于连接杆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推板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另一端贯穿连接杆并延伸至连接杆的右侧,所述推板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推板内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左侧与右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上下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滑块。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所述固定杆位于滑块右侧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机架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防护盖的另一侧通过卡扣与机架的顶部扣合。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盖内壁的左右侧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前后贯穿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内壁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磁感应线,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通过述防偏机构包括防偏组件与两个调整组件,防偏组件包括双向螺纹杆与电机箱,双向螺纹杆与机架的右侧固定连接,启动输入电机,输入电机转动并通过第三锥齿轮与两个半锥齿轮间歇啮合传动,从而使得双向螺纹杆来回转动,并使得接触板与带钢两侧接触,从而使得带钢移动时处于正中位置,另外通过调整组件可以对尺寸不同的带钢进行防偏。
[0014](2)、该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通过防护盖内壁的左右侧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前后贯穿防护盖,防护盖内壁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在防护盖内部的左右两侧设置与第二凹槽,使得带钢移动时两侧边缘部分处于第二凹槽中,从而可以精准的均匀的对带钢边缘两侧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侧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防偏机构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A处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B处的放大图。
[0020]图中:1、机架;2、支撑架;3、输送机构;4、防偏机构;41、防偏组件;411、双向螺纹杆;412、电机箱;413、第一半锥齿轮;414、第二半锥齿轮;415、输入电机;416、第三锥齿轮;417、连接杆;42、调整组件;421、丝杆;422、推板;423、手轮;424、限位杆;425、限位组件;4251、第一凹槽;4252、固定杆;4253、滑块;4254、接触板;4255、复位弹簧;5、防护盖;6、第二凹槽;7、限位槽;8、磁感应线;9、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机架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由驱动电机驱动并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传动带动多个输送辊转动的机构,机架1的内部设置有防偏机构4,防偏机构4包括防偏组件41与两个调整组件42,防偏组件41包
括双向螺纹杆411与电机箱412,双向螺纹杆411与机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双向螺纹杆411与机架1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411贯穿机架1与电机箱412并延伸至电机箱412的内部,双向螺纹杆411位于电机箱412内部的一端与双向螺纹杆411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411位于电机箱412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半锥齿轮413与第二半锥齿轮414,第一半锥齿轮413位于第二半锥齿轮414的左侧,电机箱41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入电机415,输入电机4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416,双向螺纹杆411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有连接杆417。
[0023]调整组件42包括丝杆421,丝杆421与连接杆417的右侧螺纹连接,丝杆421贯穿连接杆417并延伸至连接杆417左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板422,丝杆421位于连接杆417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423,推板422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24,限位杆424另一端贯穿连接杆417并延伸至连接杆417的右侧,推板42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425。
[0024]限位组件425包括开设在推板422内部的第一凹槽4251,第一凹槽4251内壁的左侧与右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上下两个固定杆4252,两个固定杆4252表面均滑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机架(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内部设置有防偏机构(4),所述防偏机构(4)包括防偏组件(41)与两个调整组件(42),所述防偏组件(41)包括双向螺纹杆(411)与电机箱(412),所述双向螺纹杆(411)与机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411)与机架(1)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411)贯穿机架(1)与电机箱(412)并延伸至电机箱(412)的内部,所述双向螺纹杆(411)位于电机箱(412)内部的一端与双向螺纹杆(411)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411)位于电机箱(412)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半锥齿轮(413)与第二半锥齿轮(414),所述第一半锥齿轮(413)位于第二半锥齿轮(414)的左侧,所述电机箱(41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入电机(415),所述输入电机(4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416),所述双向螺纹杆(411)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有连接杆(4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带钢边部温差进行补热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42)包括丝杆(421),所述丝杆(421)与连接杆(417)的右侧螺纹连接,所述丝杆(421)贯穿连接杆(417)并延伸至连接杆(417)左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板(422),所述丝杆(421)位于连接杆(4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沈柏根沈耀平费杭燕吕宵倪建良谭忠耿毓李飞保李迦南赵佳峰闫绍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钱鸿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