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103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圆堆机系统技术领域,提出了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包括气压传感器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气压传感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加压装置,气压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单元,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均与主控单元连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润滑系统,控制电路用于自动切换润滑系统与A主管路和B主管路之间的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圆堆机由于人工润滑保养,使得润滑周期和润滑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圆堆机系统
,具体的,涉及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圆堆机作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机械设备,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湿度大、粉尘含量高、维护保养难度大。传统的圆堆机润滑保养方法为单独分散的润滑方式,即由人工定期向润滑点添加润滑脂进行润滑。这种润滑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使得润滑周期和润滑质量难以保证。润滑系统是机械传动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设备性能,对润滑系统进行技术改进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圆堆机由于人工润滑保养,使得润滑周期和润滑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分配器和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泵和加压装置,所述润滑系统用于向A主管路和B主管路输送润滑脂,所述A主管路和B主管路均与所述分配器连接,所述分配器的每个分管道都设有接近开关,还包括气压传感器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压装置,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均与主控单元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润滑系统,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自动切换润滑系统与A主管路和B主管路之间的连接。
[0006]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0、光耦U4、电阻R11、电阻R12、三极管Q1、电阻R13和继电器K1,所述光耦U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VCC电源,所述光耦U4 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光耦U4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1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VCC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3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公共端连接电源,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端连接所述润滑系统。
[0007]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路包括气压传感器、电阻R6、电阻R7、电阻 R8、电阻R9和运放U1,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压装置上,所述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9接地,所述运放U1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
[0008]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
电阻R5、变阻器RP1和运放U2,所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运放U2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变阻器RP1接地,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VCC电源,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
[0009]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7、光耦U3、电阻R15、电阻R16、三极管Q2、电阻R14和继电器K2,所述光耦U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VCC电源,所述光耦U3 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7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光耦U3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6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15连接VCC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4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继电器K2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2的公共端连接电源,所述继电器K2的常闭端连接A主管路电磁阀线圈,所述继电器K2的常开端连接B主管路电磁阀线圈。
[0010]进一步,本技术中还包括逻辑判断单元,所述逻辑判断单元包括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4、三极管Q3、与非门U7、或门U6、发光二极管 LED1和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电阻R22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基极和三极管Q4 基极的连接点,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21连接5V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与非门U7的供电端,所述与非门U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接近开关,所述与非门U7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8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 的阴极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电阻R20连接5V电源,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或门U6的供电端,所述或门U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接近开关,所述或门U6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9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所述发光二极管 LED2的阴极连接所述主控单元。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中,操控人员通过控制终端来控制驱动电路,使润滑系统接通电源,润滑系统接通电源后润滑泵从储油筒内吸出润滑脂,通过加压装置加压将润滑脂送至A主管路,A 主管路中的润滑脂通过与分配器相通的支管路进入分配器;气压传感器电路用于检测加压装置的气压大小,同时将气压信号转为电信号送至电压比较器电路,当加压装置将气压升至设定值时,电压比较器电路输出高电平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收到高电平信号后驱动控制电路,控制自动换向阀自动换向到B主管路,润滑泵从储油筒内吸出润滑脂,通过加压装置加压将润滑脂送至B主管路,B主管路中的润滑脂通过与分配器相通的支管路进入分配器;当加压装置将气压升至设定值时,电压比较器电路输出高电平至主控单元,此时主控单元向控制电路发送低电平信号,此时代表系统完成一次给油,主控单元向驱动电路发送低电平信号,润滑系统停止工作,主控单元内部设有定时单元,经过设定的时间间隔后重新启动润滑系统,重复上述工作,如此周而复始,实现对润滑点的全自动润滑,时间间隔和循环次数均可通过定时单元来设定。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气压传感器电路的电路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电压比较器电路的电路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19]图6为本技术逻辑判断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分配器和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泵和加压装置,所述润滑系统用于向A主管路和B主管路输送润滑脂,所述A主管路和B主管路均与所述分配器连接,所述分配器的每个分管道都设有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压传感器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压装置,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均与主控单元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润滑系统,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自动切换润滑系统与A主管路和B主管路之间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0、光耦U4、电阻R11、电阻R12、三极管Q1、电阻R13和继电器K1,所述光耦U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VCC电源,所述光耦U4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光耦U4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1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VCC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3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公共端连接电源,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端连接所述润滑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路包括气压传感器、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运放U1,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压装置上,所述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9接地,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堆机润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变阻器RP1和运放U2,所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运放U2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变阻器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小鹏张海涛涂魏鹏李子营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曹妃甸华锐重工机电设备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