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90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包括悬浮预热系统、废气处理系统、生料提升系统、窑内煅烧系统、燃料供给系统以及熟料冷却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高活性氧化镁过程中,利用废气余热初步加热原料,加热后的原料送入悬浮预热系统中预热分解和脱氮除杂,在窑内轻烧得到熟料,通过冷却机冷却并回收热量返入系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原燃材料、工况变化、产量需求等对应调整相关设备,具有连续生产产量高,轻烧工艺活性好,炉内脱氮杂质少,热量回收能耗低,负压生产整洁环保、稳定可控集成度高等特点,产品品质优,经济效益佳。经济效益佳。经济效益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氧化镁加工
,具体为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氧化镁一般是以菱镁矿粉、碱式碳酸镁、氢氧化镁、水镁石等为原料,在800℃~1000℃的高温条件下,经过煅烧、冷却而获得。很多传统方法仍使用“反射窑”、“竖窑”、“悬浮炉”等工艺制备活性氧化镁,此类方法生产时窑存在着温度及窑气波动大,氧化镁出现过烧结块或欠烧等现象,其出窑产物活性度和纯度波动较大,并且整体烧成能耗高,窑尾热烟气带走大量热量利用率低,大大限制了国内高活性氧化镁生产的竞争力。
[0003]目前中国专利关于生产活性氧化镁的装置或工艺中,如反射窑生产活性氧化镁(中国专利CN202110220927.6)、反射窑生产活性氧化镁(中国专利CN201721169987.5)、悬浮炉生产活性氧化镁(中国专利CN202121805513.1)、
[0004]隧道窑生产活性氧化镁(中国专利CN200510046995.6)、锻造炉生产活性氧化镁(中国专利CN202021006977.1),此类均是在传统的装置和工艺进行改进,并不能保证炉中氧化镁较高的预分解率和窑内生产的连续稳定性,出窑氧化镁熟料中容易含杂质较多且很难保证高活性产品。而关于脱氮除杂的工艺中,如悬浮焙烧炉分段煅烧(201710933892.4),燃气炉分级燃烧(CN201810928579.6),培烧窑多次煅烧除杂(CN202111539283.3)等,这些专利阐述的分段燃烧、分级燃烧、多次煅烧等均是采取反复多次的脱氮除杂工艺,并不能同时保证高除杂率且连续稳定生产高品质活性氧化镁熟料。
[0005]基于此,为保证物料预分解率、脱氮除杂率、热量利用率,以及窑内物料煅烧温度的稳定性,避免熟料出现纯度不高甚至过烧欠烧的问题,利用余热废气烘干生料、五级悬浮预热、三次风引入分解炉、冷却机回收热空气并返入系统、回转窑轻烧工艺来制备高品质活性氧化镁熟料。
[000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及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及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及工艺,包括悬浮预热系统、废气处理系统、生料提升系统、窑内煅烧系统、燃料供给系统以及熟料冷却系统,所述悬浮预热系统内包括C5旋风筒,所述C5旋风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5旋风筒上升管,所述C5旋风筒上升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4旋风筒,所述C4旋风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4旋风筒上升管,所述C4旋风筒上升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3旋风筒,所述C3旋风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3旋风筒上升管,
所述C3旋风管上升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C2旋风筒,所述C2旋风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2旋风筒上升管,所述C2旋风筒上升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1旋风筒。
[0010]优选的,所述C1旋风筒、C2旋风筒、C3旋风筒、C4旋风筒和C5旋风筒的下端锥部均固定安装有下料管锁风阀,所述悬浮预热系统内包括下料管撒料箱。
[0011]优选的,所述C1旋风筒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及所述下料管撒料箱与所述C3旋风筒上升连接,所述C2旋风筒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及所述下料管撒料箱与所述C4旋风筒上升管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C3旋风筒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及所述下料管撒料箱与所述C5旋风筒上升管连接,所述C4旋风筒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及所述下料管撒料箱固定连接有分解炉Ⅰ段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C5旋风筒进口与所述分解炉Ⅰ段出口连接,所述C5旋风筒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固定连接有烟室,所述烟室上固定连接有分解炉Ⅱ段,所述分解炉Ⅱ段上固定连接有三次风管。
[0014]优选的,所述的生料提升系统与所述悬浮预热系统中的C2旋风筒上升管连接,所述废气处理系统与悬浮预热系统中的C1旋风筒出口连接,所述窑内煅烧系统与悬浮预热系统中的烟室连接,所述燃料供给系统与所述窑内煅烧系统连接,所述熟料冷却系统与所述窑内煅烧系统连接。
[0015]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上料:矿石破碎粉磨后,经废气预热后,通过生料提升系统将原料送入悬浮预热系统;
[0017]S2、热交换:原料经生料提升系统送入C2旋风筒上升管内与热烟气进行悬浮换热,而后进入C1旋风筒内分离,通过下料管进入C3旋风筒上升管进行悬浮换热,而后进入C2旋风筒内分离,通过下料管进入C4旋风筒上升管进行悬浮换热,而后进入C3旋风筒内分离,通过下料管进入C5旋风筒上升管进行悬浮换热;
[0018]S3、除氮除杂:热交换后通过下料管撒料箱分散进入分解炉内,物料在分解炉Ⅰ段受热分解后,再在分解炉Ⅱ段进行脱氮除杂,而后热物料及烟气进入C5旋风筒内,热物料流经下料管锁风阀,再经过烟室进入回转窑内;
[0019]S4、冷却:出窑熟料进入熟料冷却系统后,冷却机鼓入的冷空气与热熟料进行换热产生高温空气,一部分用作二次风送入回转窑内成为助燃空气,一部分用作三次风送入分解炉内补充热风。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悬浮预热系统和燃料供给系统之间的配合,将磨碎后的原料经窑尾热烟气初步预热后送入五级悬浮预热系统中,物料在五级悬浮预热系统内逐级悬浮加热进入分解炉内,在分解炉内进行预分解后再送入至窑内轻烧,完成轻烧的熟料送入熟料冷却系统中,冷却机冷风冷却,冷却机鼓出的热风经三次风管进入分解炉内,三次风管下端至分解炉锥部(分解炉Ⅰ段)用作脱氮除杂还原区间,三次风管上端至分解炉出口处(分解炉Ⅱ段)用作物料分解。其中窑内煤气燃烧产生的热烟气为一次风,冷却机鼓出热风一部分进入窑内为二次风,一部分通过三次风管进入分解炉内为三次风,整个系统物料至上而下,烟气至下而上,本专利技术产量高,纯度高,热耗低,杂质低,工况稳定,产品活性好,品质优良。窑采用
干法轻烧工艺,煤气燃烧保证温度稳定,连续运转保证高产量,冷却机将熟料带走的热量再次回收,分为二次风和三次风重入系统内,窑尾废气用作生料预热且回收利用以降低能耗,五级悬浮预热系统逐级预热降低能耗,分解炉与三次风管分段配合用作脱氮除杂和物料预分解,减轻窑内煅烧压力,整个系统负压生产,粉尘少,改善了作业环境,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工流程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悬浮预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包括悬浮预热系统(1)、废气处理系统(2)、生料提升系统(3)、窑内煅烧系统(4)、燃料供给系统(5)以及熟料冷却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预热系统(1)内包括C5旋风筒(1

9),所述C5旋风筒(1

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5旋风筒上升管(1

8),所述C5旋风筒上升管(1

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4旋风筒(1

7),所述C4旋风筒(1

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4旋风筒上升管(1

6),所述C4旋风筒上升管(1

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3旋风筒(1

5),所述C3旋风筒(1

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3旋风筒上升管(1

4),所述C3旋风管上升管(1

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C2旋风筒(1

3),所述C2旋风筒(1

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2旋风筒上升管(1

2),所述C2旋风筒上升管(1

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C1旋风筒(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1旋风筒(1

1)、C2旋风筒(1

3)、C3旋风筒(1

5)、C4旋风筒(1

7)和C5旋风筒(1

9)的下端锥部均固定安装有下料管锁风阀(1

11),所述悬浮预热系统(1)内包括下料管撒料箱(1

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1旋风筒(1

1)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1

11)及所述下料管撒料箱(1

10)与所述C3旋风筒上升(1

4)连接,所述C2旋风筒(1

3)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1

11)及所述下料管撒料箱(1

10)与所述C4旋风筒上升管(1

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镁干法轻烧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3旋风筒(1

5)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1

11)及所述下料管撒料箱(1

10)与所述C5旋风筒上升管(1

8)连接,所述C4旋风筒(1

7)锥部通过所述下料管锁风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