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83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组件领域的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包括主控灯板和透镜,主控灯板的前端面设有远光灯珠和近光灯珠,透镜包括远光透镜和近光透镜,远光透镜位于近光透镜的上方,主控灯板的前端面还设有近光补偿灯珠,近光补偿灯珠位于远光透镜的正后方,近光补偿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并经远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近光补偿光斑,近光补偿灯珠、近光灯珠和远光灯珠均由主控灯板进行独立控制。由于近光补偿灯珠主要用于补偿近光,可自由设定近光补偿灯珠的工作模块,如矩阵式点亮、循环闪亮、曝闪、常亮等,不仅可增加近光补偿的炫酷性,而且还可填补近光的光照范围和光照亮度,整体操作简单,适用更多复杂的路况及环境,适用性强。适用性强。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组件领域,具体涉及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光学组均由透镜和灯板构成,灯板上的灯珠沿透镜方向照射,从而达到成像效果。市面上常见的车载照明灯均包含有远光功能和近光功能,为实现远近光功能,需要双光透镜和远近光灯珠配合成像。
[0003]现有的具备远近光功能的车载照明灯均采用双光源结构,其中,远光灯珠经透镜折射形成远光,近光灯珠经透镜折射形成近光。远光灯珠和近光灯珠的设置位置均固定,同时,透镜的曲率也根据需求进行固定设置。工作时,近光和远光的照射范围和高度均固定不变,且不可调整,从而导致适用范围较局限,不能适用更多复杂的路况及环境,同时,近光和远光的工作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炫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其具备近光补偿功能,可根据需求设置各种近光补偿灯珠。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6]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包括主控灯板和透镜,透镜位于主控灯板的前方,所述主控灯板的前端面设有远光灯珠和近光灯珠,远光灯珠位于近光灯珠的上方,远光灯珠与近光灯珠之间留有间隙,透镜包括远光透镜和近光透镜,远光透镜远离主控灯板的一端为远光圆弧面,近光透镜远离主控灯板的一端为近光圆弧面,透镜靠近主控灯板的一端为平整进光面,远光透镜位于近光透镜的上方,近光透镜位于近光灯珠的正前方,使近光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近光透镜,并经近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近光光斑,远光透镜位于远光灯珠的正前方,使远光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并经远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远光光斑,主控灯板的前端面还设有近光补偿灯珠,近光补偿灯珠位于远光透镜的正后方,近光补偿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并经远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近光补偿光斑,近光补偿灯珠、近光灯珠和远光灯珠均由主控灯板进行独立控制。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近光补偿灯珠位于远光灯珠旁,近光补偿灯珠共设有若干个,若干个近光补偿灯珠进行矩阵式分布,若干个近光补偿灯珠进行独立控制。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近光补偿灯珠和远光灯珠组合呈两排及九列进行整齐矩阵式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控灯板与透镜之间设有挡光板,挡光板的表面为不可透光的非镜面,挡光板垂直于透镜的平整进光面,且挡光板位于远光灯珠与近光灯珠之间,近光补偿灯珠和远光灯珠均位于挡光板的上方,近光灯珠位于挡光板的下方。挡光板用于阻挡远光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近光透镜,同时用于阻挡近光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可完全阻挡余光,同时避免近光的余光往远光的方向偏移和避免远光的余光往近光的
方向偏移,不仅不会影响整体照度值,而且还可避免近光光斑向远光光斑方向偏移所导致的安全隐患。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控灯板的前端面设有用于配对安装挡光板的定位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挡光板靠近主控灯板的一端设有卡牙,定位槽的内壁设有配对卡紧卡牙的卡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挡光板靠近主控灯板的一端胶接固定在定位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远光透镜和近光透镜通过一体成型构成。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近光圆弧面与远光圆弧面之间通过水平截线面进行连接,水平截线面用于形成水平光斑。
[0015]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远光透镜的正后方设置近光补偿灯珠,近光补偿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并经远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近光补偿光斑,可根据所设置近光补偿灯珠的具体数量及位置适当调整近光补偿的横向范围及高度,同时,由于近光补偿灯珠主要用于补偿近光,可自由设定近光补偿灯珠的工作模块,如矩阵式点亮、循环闪亮、曝闪、常亮等,不仅可增加近光补偿的炫酷性,而且还可填补近光的光照范围和光照亮度,近光补偿灯珠、近光灯珠和远光灯珠均由主控灯板进行独立控制,不受近光灯珠和远光灯珠的影响,整体操作简单,适用更多复杂的路况及环境,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中,1

主控灯板,101

远光灯珠,102

近光灯珠,103

近光补偿灯珠,104

定位槽,2

透镜,201

远光透镜,202

近光透镜,3

挡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本实施例,参照图1

图3,其具体实施的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包括主控灯板1和透镜2,透镜2位于主控灯板1的前方,主控灯板1的前端面设有远光灯珠101和近光灯珠102,远光灯珠101位于近光灯珠102的上方,远光灯珠101与近光灯珠102之间留有间隙。
[0022]透镜2包括远光透镜201和近光透镜202,远光透镜201和近光透镜202通过一体成型构成。远光透镜201远离主控灯板1的一端为远光圆弧面,近光透镜202远离主控灯板1的一端为近光圆弧面,近光圆弧面与远光圆弧面之间通过水平截线面进行连接。透镜2靠近主控灯板1的一端为平整进光面,远光透镜201位于近光透镜202的上方,近光透镜202位于近光灯珠102的正前方,使近光灯珠102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近光透镜202,并经近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近光光斑,远光透镜201位于远光灯珠101的正前方,使远光灯珠101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201,并经远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远光光斑。
[0023]主控灯板1的前端面还设有近光补偿灯珠103,近光补偿灯珠103位于远光透镜201的正后方,近光补偿灯珠103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201,并经远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近光补偿光斑,近光补偿灯珠103、近光灯珠102和远光灯珠101均由主控灯板1进行独立控
制。近光补偿灯珠103位于远光灯珠101旁,近光补偿灯珠103共设有若干个,若干个近光补偿灯珠103进行独立控制,本实施例中,近光补偿灯珠103和远光灯珠101组合呈两排及九列进行整齐矩阵式分布,且近光补偿灯珠103位于靠上方一排,远光灯珠101位于靠下方一排,靠近中间位置的三粒远光灯珠101起主要远光照明作用,靠近两端位置的其它远光灯珠起辅助远光照明作用,用于辅助增加远光的横向光斑,以增加远光的横向幅度。近光补偿灯珠103主要用于补偿近光,可自由设定近光补偿灯珠103的工作模块,如矩阵式点亮、循环闪亮、曝闪、常亮等,不仅可增加近光补偿的炫酷性,而且还可填补近光的光照范围和光照亮度,本实施例中,如需要增加近光的横向光照范围,直接控制矩阵中最外端的近光补偿灯珠103工作即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包括主控灯板和透镜,透镜位于主控灯板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灯板的前端面设有远光灯珠和近光灯珠,远光灯珠位于近光灯珠的上方,远光灯珠与近光灯珠之间留有间隙,透镜包括远光透镜和近光透镜,远光透镜远离主控灯板的一端为远光圆弧面,近光透镜远离主控灯板的一端为近光圆弧面,透镜靠近主控灯板的一端为平整进光面,远光透镜位于近光透镜的上方,近光透镜位于近光灯珠的正前方,使近光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近光透镜,并经近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近光光斑,远光透镜位于远光灯珠的正前方,使远光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并经远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远光光斑,主控灯板的前端面还设有近光补偿灯珠,近光补偿灯珠位于远光透镜的正后方,近光补偿灯珠发出的光线照射进入远光透镜,并经远光圆弧面折射形成近光补偿光斑,近光补偿灯珠、近光灯珠和远光灯珠均由主控灯板进行独立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补偿灯珠位于远光灯珠旁,近光补偿灯珠共设有若干个,若干个近光补偿灯珠进行矩阵式分布,若干个近光补偿灯珠进行独立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近光补偿的光学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乐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晟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