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565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三驱动杆、第四驱动杆、水平动作杆和簸箕;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呈X型交叉设置,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中点通过转轴连接;第一驱动杆顶端与上模座铰接,第一驱动杆底端与第四驱动杆的底端铰接,第四驱动杆顶端与水平动作杆外端铰接,第二驱动杆底端与下模座铰接,第二驱动杆顶端与第三驱动杆顶铰接,第三驱动杆底端与水平动作杆的外端铰接;水平动作杆水平设置,在水平动作杆上设置有一条镂空滑道,转轴安装在该镂空滑道中,能够沿镂空滑道滑动;簸箕固定安装在水平动作杆上。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占用空间小。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单冲复合模具是一种常见的冲裁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两部分,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即上模向下运动),利用上模上的冲头对板材进行冲裁,冲裁下来的工件会前在上模的冲头中;当上模和下模开模时(即上模向上运动),嵌在上模冲头中的被冲裁下来的工件会在顶出机构的作用下,从上模冲头中脱落。因此需要设计接料装置,用以承接脱落下来的工件,并将工件移出模具。现有的接料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的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三驱动杆、第四驱动杆、水平动作杆和簸箕;
[0006]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长度相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呈X型交叉设置,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中点通过转轴连接;
[0007]第一驱动杆的顶端与上模座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底端与第四驱动杆的底端铰接,第四驱动杆的顶端与水平动作杆的外端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底端与下模座铰接,第二驱动杆的顶端与第三驱动杆的顶铰接,第三驱动杆的底端与水平动作杆的外端铰接,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长度相等;水平动作杆水平设置,在水平动作杆上设置有一条镂空滑道,所述转轴安装在该镂空滑道中,能够沿镂空滑道滑动;
[0008]所述簸箕固定安装在水平动作杆上。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镂空滑道沿水平动作杆的中线设置。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簸箕的前端固定安装在水平动作杆的前端。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簸箕与水平动作杆之间存在一定夹角,簸箕倾斜向下设置。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驱动杆的底端和第四驱动杆的顶端是通过同一根销轴铰接在水平动作杆上的。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模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杆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在该连接板上。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模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在该连接板上。
[0015]本技术的复合模具出料机构的运动方法如下:
[0016]开模时,四个驱动杆驱动水平动作杆水平向内移动,簸箕会随水平动作杆一同向
内移动,运动到接料位置,此时上模冲头冲裁下来的工件脱落到簸箕上;合模时,四个驱动杆驱动水平动作杆水平向外移动,由于簸箕与水平动作杆是固定在一起的,所以簸箕会随水平动作杆一同向外移动,用于将工件送出模具。
[0017]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利用机床台面带动上模座进行Z轴方向往复运动,实现机械传动,达到自动接料的目的,此机构简单便捷,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可以省去人工参与接料成本,从而提升机床转速,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开模状态下的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合模状态下的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的示意图。
[0021]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3]一种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参见附图,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第一驱动杆3、第二驱动杆4、第三驱动杆5、第四驱动杆6、水平动作杆7和簸箕9。
[0024]第一驱动杆3和第二驱动杆4的长度相等,第一驱动杆3和第二驱动杆4呈X型交叉设置,第一驱动杆3和第二驱动杆4的中点通过转轴8连接。
[0025]第一驱动杆3的顶端与上模座1铰接,第一驱动杆3的底端与第四驱动杆6的底端铰接,第四驱动杆6的顶端与水平动作杆7的外端铰接,第二驱动杆4的底端与下模座2铰接,第二驱动杆4的顶端与第三驱动杆5的顶铰接,第三驱动杆5的底端与水平动作杆7的外端铰接,第三驱动杆5和第四驱动杆6长度相等;所述水平动作杆7水平设置,在水平动作杆7上设置有一条镂空滑道7.1,该镂空滑道沿水平动作杆7的中线设置,所述转轴8安装在该镂空滑道7.1中,能够沿镂空滑道7.1滑动。
[0026]所述簸箕9的前端固定安装在水平动作杆7的前端,簸箕8与水平动作杆7之间存在一定夹角,簸箕9倾斜向下设置。
[0027]进一步的说,第三驱动杆5的底端和第四驱动杆6的顶端是通过同一根销轴铰接在水平动作杆7上的。
[0028]进一步的说,上模座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杆3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在该连接板上。
[0029]进一步的说,下模座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驱动杆4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在该连接板上。
[0030]本技术的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的运动方法如下:
[0031]当单冲复合模具开模时(即上模座1向上运动时),四个驱动杆(第一驱动杆3、第二驱动杆4、第三驱动杆5、第四驱动杆6)驱动水平动作杆7水平向内移动,簸箕9会随水平动作杆7一同向内移动,运动到接料位置,此时上模冲头冲裁下来的工件脱落到簸箕9上。
[0032]当单冲复合模具合模时(即上模座1向下运动时),四个驱动杆(第一驱动杆3、第二驱动杆4、第三驱动杆5、第四驱动杆6)驱动水平动作杆7水平向外移动,由于簸箕9与水平动作杆7是固定在一起的,所以簸箕9会随水平动作杆7一同向外移动,用于将工件送出模具。
[0033]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0034]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5]以上对本技术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下模座、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三驱动杆、第四驱动杆、水平动作杆和簸箕;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长度相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呈X型交叉设置,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中点通过转轴连接;第一驱动杆的顶端与上模座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底端与第四驱动杆的底端铰接,第四驱动杆的顶端与水平动作杆的外端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底端与下模座铰接,第二驱动杆的顶端与第三驱动杆的顶铰接,第三驱动杆的底端与水平动作杆的外端铰接,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长度相等;水平动作杆水平设置,在水平动作杆上设置有一条镂空滑道,所述转轴安装在该镂空滑道中,能够沿镂空滑道滑动;所述簸箕固定安装在水平动作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冲复合模具自动接料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春明孟庆禄杨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