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00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构建目标人群的身高H与乘员在车辆座椅上的体型数据A的对应关系数据库一,构建目标人群的身高H与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的目标参数数据B的对应关系数据库二;S2、获取体型数据A,遍历步骤S1构建的数据库一得到对应的身高H;S3、基于步骤S2获取的身高H,遍历步骤S1构建的数据库二得到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的目标参数数据B,通过调节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使其匹配目标参数数据B。本发明专利技术免除了上车后手动调节座椅前后位置的动作,一方面提升了乘员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提升了车辆智能化的程度,符合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极大提升产品竞争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座椅智能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舒适性和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乘客来讲,其身高差异和个人喜好不一样,同一个乘坐位置可能无法适应其个性化的乘坐和放松的需求,从而无法做到基于坐姿舒适性的休憩模式。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固定乘员座椅的,这样做使得座椅不可调,无法满足不同身材的驾乘人员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提供舒适性休憩模式。还有采用前后滑动、靠背角度调节座椅,座椅虽然可调,但仍无法提供智能化的舒适性休憩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根据事先构建的身高H与体型数据A和目标参数数据B的对应关系,通过获取乘员在车辆座椅上的体型数据A,依次得到对应的身高H和目标参数数据B,进而通过调控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使其匹配目标参数数据B,即可生成其专属的最优坐姿舒适性的休憩模式,提高乘坐舒适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包括:
[0006]S1、基于目标人群数据库,构建目标人群的身高H与乘员在车辆座椅上的体型数据A的对应关系数据库一,构建目标人群的身高H与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的目标参数数据B的对应关系数据库二;
[0007]S2、获取体型数据A,遍历步骤S1构建的数据库一得到对应的身高H;
[0008]S3、基于步骤S2获取的身高H,遍历步骤S1构建的数据库二得到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的目标参数数据B,通过调节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使其匹配目标参数数据B。
[0009]优选的,体型数据A包括坐高H1、腿高H2、腿长L1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坐高H1为头顶至坐垫的垂直距离,腿高H2为膝盖顶至车辆底板的垂直距离,腿长L1为膝盖前端至座椅靠背的水平距离。
[0010]进一步优选的,坐高H1的获取过程为:首先获取乘员头顶至车顶的垂直距离D,然后测算出坐高H1。
[0011]进一步优选的,腿高H2的获取过程为:首先获取乘员膝盖顶至车顶的垂直距离F,然后测算出腿高H2。
[0012]进一步优选的,腿长L1的获取过程为:首先获取乘员膝盖前端至前方障碍物的水平距离J,然后测算出腿长L1。
[0013]优选的,目标参数数据B为目标人群最优坐姿舒适性数据,其包括:座椅靠背竖直倾角θ1、座椅坐垫水平倾角θ2、脚托水平倾角θ3、脚托至座椅的水平距离L。
[0014]进一步优选的,座椅靠背竖直倾角θ1和座椅坐垫水平倾角θ2均通过调节座椅调节装置完成,脚托水平倾角θ3和脚托至座椅的水平距离L均通过调节脚托调节装置完成。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6]座椅调节装置;
[0017]脚托调节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座椅调节装置前方的车辆底板上;
[0018]处理单元,其用于控制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的运行,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用于测算身高H的身高测算模块、用于调控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运行的舒适性调节模块、以及触发开关;以及
[0019]距离测量装置,其用于分别测量所述垂直距离D、垂直距离F和水平距离J,并将测量结果传递至所述处理单元。
[00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脚托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板、旋转板、控制支撑板沿车辆底板前后滑动的脚托前后调节电机、以及控制旋转板相对支撑板旋转的脚托旋转调节电机,所述支撑板后端与所述旋转板后端铰接。
[00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距离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距离测量传感器,三个距离测量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头部上方的车顶上、膝盖上方的车顶上、以及膝盖前方的障碍物上。
[002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基于乘员坐姿舒适性自适应式调节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根据事先构建的身高H与体型数据A和目标参数数据B的对应关系,通过获取乘员在车辆座椅上的体型数据A,依次得到对应的身高H和目标参数数据B,进而通过调控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使其匹配目标参数数据B,即可生成其专属的最优坐姿舒适性的休憩模式,提高乘坐舒适性。免除了上车后手动调节座椅前后位置的动作,一方面提升了乘员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车辆智能化的程度,符合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可极大提升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调节方法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身高H与乘员在车辆座椅上的体型数据A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适应调节装置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目标参数数据B的调节参数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适应调节装置的最终位置示意图。
[0029]图中,1

身高,2

坐高,3

腿长,4

腿高,10

距离测量装置,11

处理单元,101

身高测量模块,102

舒适性调节模块,103

触发开关,12

前座椅调节装置,200

前座椅,201

前靠背旋转调节电机,202

前座椅前后调节电机,13

脚托调节装置,301

脚托旋转调节电机,302

旋转板,303

支撑板,304

脚托前后调节电机,14

后座椅调节装置,400

后座椅401

后靠背旋转调节电机,402

后座椅前后调节电机,15

头部至车顶的垂直距离,16

坐垫至车顶的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31]实施例1:
[0032]请参阅图1,为基于乘坐坐姿舒适性的自适应式调节方法示意图。
[0033]S1.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基于目标人群数据库,构建目标人群的身高H与乘员在车辆座椅上的体型数据A的对应关系数据库一,构建目标人群的身高H与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的目标参数数据B的对应关系数据库二;S2、获取体型数据A,遍历步骤S1构建的数据库一得到对应的身高H;S3、基于步骤S2获取的身高H,遍历步骤S1构建的数据库二得到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的目标参数数据B,通过调节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使其匹配目标参数数据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体型数据A包括坐高H1、腿高H2、腿长L1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坐高H1为头顶至坐垫的垂直距离,腿高H2为膝盖顶至车辆底板的垂直距离,腿长L1为膝盖前端至座椅靠背的水平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坐高H1的获取过程为:首先获取乘员头顶至车顶的垂直距离D,然后测算出坐高H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腿高H2的获取过程为:首先获取乘员膝盖顶至车顶的垂直距离F,然后测算出腿高H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应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腿长L1的获取过程为:首先获取乘员膝盖前端至前方障碍物的水平距离J,然后测算出腿长L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脚托调节装置自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冬代佳张亮徐盈李一泽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