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89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7
本申请涉及模具成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模架、模仁以及浇口套,浇口套处内部设有第一冷却水道,浇口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冷却水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模仁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水道,模仁上还设有分别与第二冷却水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还包括设置于模架内的运水循环组件,运水循环组件分别与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连通,用于将冷却水输送至第一冷却水道以及第二冷却水道内,同时,运水循环组件分别与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连通,用于将冷却水进行回收,本申请具有提升模具的冷却成型效果的作用。申请具有提升模具的冷却成型效果的作用。申请具有提升模具的冷却成型效果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冷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成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料射入型腔内进行冷却固化,最终形成塑胶产品的一类装置,依据成型特点,可批量生产复杂部件,在现代工业应用中,模具又称为工业之母,具有重大的工业应用意义。
[0003]目前,相关技术中的模具包括模架、模仁以及浇口套等部件,模仁内部具有型腔,模仁以及浇口套分别设置于模架上,浇口套与型腔连通,并且模架上设有冷却水道,注塑机通过将熔融状的塑胶注射至型腔内,随后通过再冷却水道内通入冷却水,进而对模仁以及产品降温,实现产品冷却成型。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一种板材状的导光板产品,用于设置再显示屏中,其具有较薄的形状尺寸,因此型腔较薄,在成型过程中,需要用较大的压力将塑胶流体射入型腔内,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中的冷却系统难以对工件冷却成型,同时浇口套部分因压力较大,若冷却不及时则会产生拉丝、流出等现象,模具的冷却系统还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模具的冷却成型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具冷却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具冷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包括模架、设置于所述模架上的模仁以及浇口套,所述浇口套与所述模仁内的型腔连通,所述浇口套处内部设有第一冷却水道,所述浇口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水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供冷却水通入所述第一冷却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水从第一出水口流出;所述模仁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水道,所述模仁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供冷却水通入所述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水从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架的运水循环组件,所述运水循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用于将冷却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冷却水道以及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内,同时,所述运水循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连通,用于将冷却水进行回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具有板状特征的一类产品,一方面,将第一冷却水道设置于模仁内,可使冷却水流动至模仁内,直接对模仁进行冷却,冷却效率高且冷却效果好;第二方面,将第二冷却水道设置于浇口套内,可实现对浇口套进行同步冷却,在此,可使浇口套处于合适的温度,浇口套内的塑胶实现冷却固化,以减少因浇口套过热而造成熔融状的塑胶流体在浇口套处产生拉丝、流出等现象,减少塑胶在浇口套内的残留;第三方面,在运水循环组件的作用下,冷却水可同步进入第一冷却水道以及第二冷却水道中对塑胶不同部位进行冷却,制件冷却均匀,并且冷却效率得到提升;最终,模具的整体冷却效果得到
提升,工件的成型质量得到提升。
[0008]优选的,所述模仁包括第一拼接体以及第二拼接体,所述第一拼接体上具有第一拼接面,所述第二拼接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拼接面形状相楔合的第二拼接面,第一拼接体与所述第二拼接体相焊接固,所述第二冷却水道设于所述第一拼接体上,所述第二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拼接体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仁拆分成第一拼接体以及第二拼接体,一方面,可将复杂的第二冷却水道设置通过加工中心设置在第一拼接面上,在将第一拼接体以及第二拼接体相互固定后,可形成密封性强、覆盖面广的水道结构,水道加工便捷并且可适配复杂形状;另一方面,与相关技术中将冷却水道设置在模架上相比,第二冷却水道设置在模仁处更加接近型腔,冷却成型效果更好。
[0010]优选的,所述模仁还包括环形密封件,所述第一拼接体和/或所述第二拼接体上设有供所述环形密封件填充的环形槽,所述环形密封件沿着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的两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容易从第二冷却水道溢出,在此,环形密封件可对第一拼接体以及第二拼接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进而冷却液的渗出减少,进一步地,将环形密封件设于第二冷却水道的两侧位置处,可减少冷却水从两侧溢出的可能性,防溢出效果更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水道自所述第一拼接面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拼接面的另一侧往复折返,或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绕设所述第一拼接体的外周缘自外侧延伸至内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冷却水道可呈蛇形或回字形排布,可延长第二冷却水道的冷却面积,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得到提升。
[0014]优选的,所述浇口套包括定位环、内衬以及外壳,所述内衬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衬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水道,所述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分别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模架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外壳放置的安装槽,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模架上,所述定位环用于将所述浇口套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衬以及外壳的相互配合下,实现封闭的第一冷却水道,第一冷却水道可对内衬进行冷却,使内衬的温度得到控制,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流道冷却效果好,另外,在定位环的作用下,内衬以及外壳不易松脱,安装稳定,并且,定位环可与注塑机的射嘴对接,便于供流体塑件准确射入流道内。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相背两侧,所述内衬的相背两侧具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外壳的内部相抵接,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空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内衬的尾部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连通的过水缺口。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设置于外壳相背两侧可使冷却水依次流动至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并最终从第一出水口处流出,在此过程中,分隔部对水流进行导向,水流流动稳定。
[0018]优选的,所述运水循环组件包括冷水机以及分流部件,所述冷水机分别与两组所述分流部件连接,所述分流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连接,或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水机可起到输出冷却水的作用,在分流部件的作用下,对冷却水进行分流,进而使冷却水可分别流入第一冷却水道以及第二冷却水道中,同时还可将第一冷却水道以及第二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水汇集,并回流至冷水机内,实现水循环,结构实用。
[0020]优选的,所述分流部件包括汇流管、转接块以及分流管,所述转接块内具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包括一个汇流接口以及两个分流接口,所述汇流管以及两根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转接块连接,所述汇流管与所述汇流接口连通,所述分流管与所述分流接口连通,所述分流管与所述浇口套或所述模仁连接,所述汇流管与所述冷水机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汇流管、转接块以及分流管三者组成分流以及汇流结构,可正向以及反向安装,进而实现分流以及汇流功能,通用性强,结构实用。
[0022]优选的,所述汇流管以及所述转接块的端部分别设有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包括模架(1)、设置于所述模架(1)上的模仁(2)以及浇口套(3),所述浇口套(3)与所述模仁(2)内的型腔(10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3)处内部设有第一冷却水道(34),所述浇口套(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水道(34)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311)以及第一出水口(312),所述第一进水口(311)供冷却水通入所述第一冷却水道(34),所述第一冷却水道(34)内的冷却水从第一出水口(312)流出;所述模仁(2)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水道(213),所述模仁(2)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22)以及第二出水口(223),所述第二进水口(222)供冷却水通入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内的冷却水从所述第二出水口(223)流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架(1)内的运水循环组件(5),所述运水循环组件(5)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311)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口(222)连通,用于将冷却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冷却水道(34)以及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内,同时,所述运水循环组件(5)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312)以及第二出水口(223)连通,用于将冷却水进行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2)包括第一拼接体(21)以及第二拼接体(22),所述第一拼接体(21)上具有第一拼接面(211),所述第二拼接体(22)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拼接面(211)形状相楔合的第二拼接面(221),第一拼接体(21)与所述第二拼接体(22)相焊接固,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设于所述第一拼接体(21)上,所述第二进水口(222)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口(22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拼接体(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2)还包括环形密封件(4),所述第一拼接体(21)和/或所述第二拼接体(22)上设有供所述环形密封件(4)填充的环形槽(212),所述环形密封件(4)沿着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自所述第一拼接面(211)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拼接面(211)的另一侧往复折返,或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13)绕设所述第一拼接体(21)的外周缘自外侧延伸至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3)包括定位环(33)、内衬(32)以及外壳(31),所述内衬(32)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31)内,所述内衬(32)与所述外壳(31)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水道(34),所述第一进水口(311)以及第一出水口(312)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奕彭国军廖均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元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