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9831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壁材材料由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盐酸盐组成,分别配制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和壳聚糖盐酸盐溶液,静置平衡,从而分别获得平衡后SPI溶液、平衡后CHC溶液;将芦丁乙醇溶液加入至平衡后SPI溶液中超声处理,然后除去乙醇,再加入平衡后CHC溶液调节pH值至5.5~7.5并低速搅拌,从而促使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盐酸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沉降在芦丁周围而形成微胶囊,离心收集下层湿囊,真空冷冻干燥,得芦丁微胶囊。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但能改善芦丁的水溶性并获得了一种肠缓释的芦丁微胶囊。性并获得了一种肠缓释的芦丁微胶囊。性并获得了一种肠缓释的芦丁微胶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以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盐酸盐凝聚物作为壁材制备芦丁微胶囊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植物多酚中,芦丁(quercetin
‑3‑
rhamnosyl glucoside)因其潜在的药理作用而受到科学家的特别关注。芦丁是一种黄烷醇糖苷,富含在水果、叶菜和一些谷物如荞麦中,具有一系列生物活性,如自由基清除、抗炎、抗衰老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特性。但多酚在到达人体的目标部位之前,会出现吸收不良,或被分解代谢的情况,导致它们在胃肠消化道中的生物利用度较低,该现象可能与其水溶性差(芦丁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25mg/dm3)相关。除此之外,芦丁由于其涩味或苦味,并不适用于直接食用。
[0003]多酚的生物效能和感官特性可以通过食品级封装载体来改善。微胶囊技术就是众多封装技术中的一种,这种技术可防止生物活性化合物直接暴露在高温、氧气、光线和水分下,制备的微胶囊可以在各种环境中靶向递送和持续释放生物活性化合物。复合凝聚法是一种封装率高、载荷量高的实用方法,蛋白质和多糖通过复合凝聚制备的微胶囊对芯材有严密的包覆作用,壁材厚度调节范围大,还可以控制释放,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及不稳定成分的微胶囊化中。
[0004]CN104140568A的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持续抗氧化功能的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告知了:一种具有持续抗氧化功能的可食用膜,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5~10%的茶多酚、15%~20%的壳聚糖盐酸盐,余下为天然可食性生物大分子成膜基质,所述可食用膜是将不同茶多酚包封率及大小的壳聚糖盐酸盐纳米粒子加入到天然可食性生物大分子成膜基质中得到;其中,所述天然可食性生物大分子成膜基质为淀粉、壳聚糖、改性纤维素、卡拉胶、果胶、塔拉胶海藻酸钠、普鲁兰多糖、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和小麦面筋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该方法中,虽然用到了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盐酸盐(CHC),但是CHC用于制备包埋多酚的纳米粒,SPI是用于成膜的基质,制备了致密性强,机械强度高,具有抗氧化性的膜,与本专利技术的微胶囊制备原理存在明显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盐酸盐复合凝聚物为壁材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壁材材料由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盐酸盐(CHC)组成,壳聚糖盐酸盐:大豆分离蛋白=1:1~16的质量比;
[0008]分别配制大豆分离蛋白(SPI)溶液和壳聚糖盐酸盐(CHC)溶液,静置平衡,从而分别获得平衡后SPI溶液、平衡后CHC溶液;
[0009]2)、将芦丁溶于乙醇(无水乙醇),得到芦丁乙醇溶液;
[0010]3)、将步骤2)所得的芦丁乙醇溶液加入至步骤1)所得的平衡后SPI溶液中超声处理(从而实现均匀混合,处理时间20min),然后除去乙醇(用旋转蒸发仪除去乙醇);
[0011]芦丁:壁材材料=1:50~1000的质量比(优选1:100~1000);
[0012]4)、将步骤1)所得的平衡后CHC溶液加入到所述步骤3)所得的混合液中,得复合溶液,调节复合溶液的pH值至5.5~7.5并低速搅拌(于300~800rpm的转速下搅拌30~60分钟),从而促使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盐酸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沉降在芦丁周围而形成微胶囊,离心收集下层湿囊,真空冷冻干燥,得芦丁微胶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改进:
[0014]壁材材料在复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05~3g/100ml;
[0015]即,(壳聚糖盐酸盐+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之和在复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05~3g/100ml。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17]芦丁乙醇在复合溶液中的浓度为20mg/L~400mg/L。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19]大豆分离蛋白(SPI)在复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04~2.76g/100ml;
[0020]壳聚糖盐酸盐(CHC)在复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01~0.33g/100ml。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的静置平衡为于4
±
1℃放置12~24h。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
[0023]大豆分离蛋白和水混合后先搅拌,而后超声分散处理,最后静置平衡,得平衡后SPI溶液。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25]步骤4)中微胶囊的制备条件为pH值6,60
±
10℃低速搅拌30
±
10min,后用漩涡振荡器震荡10
±
2min,置于4
±
1℃冰箱平衡24h;离心(10000rpm,20min),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干燥24h,收集的冻干粉即为芦丁微胶囊(SCR)。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27]壁材材料在复合溶液中的浓度2g/100ml(即2%,w/v);CHC与SPI质量比为1:8。
[0028]本专利技术是以大豆分离蛋白(SPI)

壳聚糖盐酸盐(CHC)复合凝聚物为壁材制备芦丁微胶囊(SCR)。本专利技术最终得到的微胶囊中,芦丁的包埋率可达90.34%,载荷率可达0.51%。
[002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0](1)以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盐酸盐复合凝聚物为壁材制备芦丁微胶囊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无毒安全,所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高;贮藏稳定性好。
[0031](2)SCR不仅解决了芦丁水溶性差的问题,而且避开了胃内的不利条件,最大量到达肠道部位,使得SCR中的芦丁在肠道中有效释放。
[0032](3)芦丁微胶囊经肠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对DPPH自由基、
·
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未包埋的芦丁,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0033]综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但能改善芦丁的水溶性并提供一种肠缓释的芦丁微胶囊。芦丁微胶囊可应用于药物制剂或者保健食品,有效提高芦丁的生物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图1是CHC/SPI比例(a)及复合物浓度(b)对复合体系浊度的影响。
[0036]图2是实施例2

3制备的微胶囊SCR扫描电镜形貌图(a)和DSC热分析谱(b)。
[0037]图3是实施例2

3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壁材材料由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盐酸盐组成,壳聚糖盐酸盐:大豆分离蛋白=1:1~16的质量比;分别配制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和壳聚糖盐酸盐溶液,静置平衡,从而分别获得平衡后SPI溶液、平衡后CHC溶液;2)、将芦丁溶于乙醇,得到芦丁乙醇溶液;3)、将步骤2)所得的芦丁乙醇溶液加入至步骤1)所得的平衡后SPI溶液中超声处理,然后除去乙醇;芦丁:壁材材料=1:50~1000的质量比;4)、将步骤1)所得的平衡后CHC溶液加入到所述步骤3)所得的混合液中,得复合溶液,调节复合溶液的pH值至5.5~7.5并低速搅拌,从而促使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盐酸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沉降在芦丁周围而形成微胶囊,离心收集下层湿囊,真空冷冻干燥,得芦丁微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丁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壁材材料在复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05~3g/100ml。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胡舒敏顾青郦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