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71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边坡治理领域,公开了一种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高边坡的坡面上敷设一层格栅网,并在坡面上间隔均匀的向坡面内下入锚杆,并由锚杆将格栅网锚定在坡面上;步骤2:在经步骤1处理后的坡面上设置呈网状交错分布的多根格梁,且每个网眼构成一个土工格室;步骤3:向每个土工格室内填充第一土壤层,直至第一土壤层的上端与对应土工格室的室口齐平;步骤4:在坡面上位于多个土工格室的上方盖设一层金属网,并在金属网上端间隔均匀的绑设生态棒,并在金属网上喷播一层含有植物种子的第二土壤层,直至第二土壤层将生态棒包覆;步骤5:在第二土壤层上端盖设一层生态网,并定期对坡面进行养护,其施工方便。其施工方便。其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岩质高陡边坡的治理虽已有相对成熟的工艺或工法,其中预应力锚索框架格构梁护坡、钢筋混凝土框架护坡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但以上护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但对于景观绿化上,通常是采用在格构支护的坡脚或坡顶竖立挡墙栽植或直接栽植攀援植被以达到绿化目的。而在格构内部通常通过构筑植生袋或套置六棱砖覆植绿化,而这样通常只是注重了防护作用而导致大量混凝土及砖石坡面裸露,对保土保水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长期雨水无阻挡径流及部分集中下渗会导致格构梁悬空、塌陷情况出现,从而危及整个边坡的治理效果,为工程带来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且可对整个坡面进行防护并绿化的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1:在高边坡的坡面上敷设一层格栅网,并在坡面上间隔均匀的向坡面内下入锚杆,并由所述锚杆将所述格栅网锚定在坡面上;
[0006]步骤2:在经步骤1处理后的坡面上设置呈网状交错分布的多根格梁,且每个网眼构成一个土工格室;
[0007]步骤3:向每个所述土工格室内填充第一土壤层,直至所述第一土壤层的上端与对应所述土工格室的室口齐平;
[0008]步骤4:在所述坡面上位于多个土工格室的上方盖设一层金属网,并在金属网上端间隔均匀的绑设生态棒,并在所述金属网上喷播一层含有植物种子的第二土壤层,直至第二土壤层将所述生态棒包覆;
[0009]步骤5:在所述第二土壤层上端盖设一层生态网,并定期对坡面进行养护。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坡面上锚定一层玻璃钢格栅网可以对坡面形成防护,避免坡面局部崩解,另外通过在坡面设置格梁可对坡面进行加固,而土工格室内填充第一土壤层有利于后期作物扎根生长,而设置金属网层可为生态棒提供附着,同时还可对第一土壤层提供防护,而生态棒一来可以为后期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另外还可防止第一土壤层滑坡,而生态网可避免鸟类啄食植物种子,同时还可避免雨水或后期施水过程中对第一土壤层产生冲蚀。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格栅网为玻璃钢格栅网。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强度高。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锚杆为直径为14mm的q235材质的圆钢钢筋,所述锚
杆的表面进行除锈和除油处理,且所述锚杆锚入坡面内的深度为0.3

0.5m。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对格栅网的锚定效果佳。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土工格室的深度为不低于10cm。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其对坡面的防护效果佳。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网为14#包塑镀锌铁丝网,所述金属网的网孔规格为50
㎜×
50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防腐性能佳。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网设有两层。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其防护性能更佳。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生态棒包括无纺布囊体和填充在所述无纺布囊体内的基质层,所述生态棒的长度为0.8

1.2m,所述生态棒的直径为8

12cm。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由生态棒后期缓慢的释放肥效,使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长期补充肥力。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质层为有机基质。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肥效好。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土壤层的厚度为10

20cm。
[002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支撑。
[002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土壤层中含有土壤、肥料和土壤复合添加剂。
[002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有利于植物生长。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高边坡格构植被再造后的剖面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格梁的交错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生态袋在金属网上的分布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生态袋的断截面图。
[0033]图中:1格栅网、2锚杆、3格梁、4土工格室、5第一土壤层、6金属网、7生态棒、71无纺布囊体、72基质层、8第二土壤层、9生态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5]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6]步骤1:在高边坡的坡面上敷设一层格栅网1,并在坡面上间隔均匀的向坡面内下入锚杆2,并由所述锚杆2将所述格栅网1锚定在坡面上;
[0037]步骤2:在经步骤1处理后的坡面上设置呈网状交错分布的多根格梁3,且每个网眼构成一个土工格室4;
[0038]步骤3:向每个所述土工格室4内填充第一土壤层5,直至所述第一土壤层5的上端
与对应所述土工格室4的室口齐平;
[0039]步骤4:在所述坡面上位于多个土工格室4的上方盖设一层金属网6,并在金属网6上端间隔均匀的绑设生态棒7,并在所述金属网6上喷播一层含有植物种子的第二土壤层8,直至第二土壤层8将所述生态棒7包覆;
[0040]步骤5:在所述第二土壤层8上端盖设一层生态网9,并定期对坡面进行养护(养护主要包括施水,根据第二土壤层的干裂情况定期进行施水),通过在坡面上锚定一层玻璃钢格栅网可以对坡面形成防护,避免坡面局部崩解,另外通过在坡面设置格梁可对坡面进行加固,而土工格室内填充第一土壤层有利于后期作物扎根生长,而设置金属网层可为生态棒提供附着,同时还可对第一土壤层提供防护,而生态棒一来可以为后期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另外还可防止第一土壤层滑坡,而生态网可避免鸟类啄食植物种子,同时还可避免雨水或后期施水过程中对第一土壤层产生冲蚀。
[0041]其中,所述生态袋沿坡面方向间隔成行的水平绑接在金属网上,且相邻两行生态袋交错分布,同一行相邻两个生态袋的间距为0.5

1m,相邻两行生态袋沿坡面的间距为0.5

1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高边坡的坡面上敷设一层格栅网(1),并在坡面上间隔均匀的向坡面内下入锚杆(2),并由所述锚杆(2)将所述格栅网(1)锚定在坡面上;步骤2:在经步骤1处理后的坡面上设置呈网状交错分布的多根格梁(3),且每个网眼构成一个土工格室(4);步骤3:向每个所述土工格室(4)内填充第一土壤层(5),直至所述第一土壤层(5)的上端与对应所述土工格室(4)的室口齐平;步骤4:在所述坡面上位于多个土工格室(4)的上方盖设一层金属网(6),并在金属网(6)上端间隔均匀的绑设生态棒(7),并在所述金属网(6)上喷播一层含有植物种子的第二土壤层(8),直至第二土壤层(8)将所述生态棒(7)包覆;步骤5:在所述第二土壤层(8)上端盖设一层生态网(9),并定期对坡面进行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格栅网(1)为玻璃钢格栅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植被再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锚杆(2)为直径为14mm的q235材质的圆钢钢筋,所述锚杆(2)的表面进行除锈和除油处理,且所述锚杆(2)锚入坡面内的深度为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吴振岭王伟张延福何志福李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